(沙亞南27日訊)沙亞南太子園的嚴重水災原因眾說紛紜,一名畢業自國外大學的資深巫裔土木工程師昨午在個人臉書撰文駁斥,坊間謠傳指太子園本來是充當滯洪池(retention pond)及發展商理應填高至少2公尺土地,卻沒兌諾的說辭。
不願具名的他,引述沙亞南的發展及規劃進程和專業論述指出,若說要把太子園一帶作為滯洪池,那根本是行不通的,因為太子園位於白沙羅河支流流入巴生河的交接口對面,若是上游和中游下大雨造成水勢湍急和增多,再多及再大的滯洪池也於事無補。
ADVERTISEMENT
若頒佈為滯洪池太浪費
他強調,太子園前身的Merton園丘總面積是5萬8475公頃,若要把這麼大面積的土地頒佈為只是滯洪池用途,那根本就是置完善的城市規劃於不顧,甚至是浪費土地資源。
因此,他認為,鼓吹太子園“本來”是滯洪池的知名人士和環保組織等,理應要站在專業角度看待事情,切莫人云亦云。
“從我身為一名土木工程師的觀點來看,滯洪池不適合建在支流流入主幹河流的地方。我相信水利灌溉局的人員,也會和我持有相同見解。”
“城市運河”因換政府擱置
他披露,在2008年大選雪州換政府之前,時任國陣政府曾計劃撥款30億令吉,興建一條全長30公里的“城市運河”銜接到瓜冷河,以便能把巴生河水流高峰期的30%河水,分流到運河去減輕負荷,包括增建“次運河”設立滯洪池為收存淨水之用。
“不過,這個項目在換政府後,就被接任的民聯公正黨大臣丹斯里卡立依布拉欣,以項目不具有前瞻動力的理由而取消了,實際上,基礎建設工程理應獲得專家的評估和意見。”
對於出現另番言論,指發展商沒有兌諾增高太子園2公尺土地的說法,他認為,至今為止仍無法證明這番說詞具準確性。
太子園非雪州政府土地
他也駁斥傳言指雪州政府把太子園土地賣給房屋發展商,因當地本來就屬於私人性質的Merton園丘,即斯里阿南(Sri Alam)私人有限公司旗下產業種植橡膠和油棕,勞工多數都是印度籍,造就了今日住在太子園的居民有許多是印裔,即園丘勞工的後代。
他說,園丘之後賣給了一家公司Mawacres,從1982年起開發太子園,項目於隔年1983年落成時,還邀請時任雪州大臣主持開幕儀式。此後的發展方向,都符合沙亞南地方政府於1994年對太子園的地方規劃藍圖。
“因此,從很早以前,太子園這片土地就有了‘主人’,而非雪州政府的土地。但迄今傳到繪聲繪影的,卻是說州政府把土地賣給了發展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