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路口高低落差逾呎 筑分界堤阻车U转“落坑”




焦点社区:亚罗士打路
(巴生16日讯)为防止“车坠坑”意外频发生,当局在2个月内加筑一些设施,使得路口变完善。
巴生王城市政厅为出现逾1呎高低落差的加埔路大山脚路与亚罗士打路的坡道路口,于上周加筑显眼的分界堤和栏杆做足拦阻功夫,阻止再有不熟悉路段的驾驶者,来到有关路口时因贪方便直接U转,导致车子“落坑”令底盘受损问题。
ADVERTISEMENT
新闻背景:路高低悬殊 U转车落坑 车主心痛底盘刮花

颜友鹰:耗资1.3万设置设施
负责当地的巴生市议员颜友鹰今日到场巡视时,满意市厅工程组为防范驾驶者因U转而不慎“陷坑”,特别耗资1万3000令吉设置的该设施。
他赞赏,工程设计相当到位,包括为分界堤和8枝栏杆髹上显眼的黑白双色,提醒驶出亚罗士打路口的驾驶者,勿贪方便直接U转进入坡下的同一条路,而需通过大山脚路U转。
他表示,早前车辆陷坑的问题,主要是从坡上U转往坡下的车子,为避开车辆繁忙的大山脚路,加上没法观察到两条路之间出现极大的高低悬殊,而“中招”误坠陷阱,尤其在暗夜和雨天最常发生;至于从坡下U转往坡上车道,则没有这问题。
“当地居民经常目睹外地司机,多数是不熟悉路段的电召车司机,因不懂U转有‘陷阱’,结果车子误坠深坑受损而替他们感到心痛,所以联络我要求做出改善,避免再有无辜者中招。”

警惕设施齐全发挥功用
颜友鹰指出,随着市厅做足拦阻措施一周以来,并无发生再有车辆误坠深坑的意外,居民对此感到高兴与安心,意味当局用心良苦设置的警惕设施齐全,能够发挥功用。
他说,在今年5月下旬接获居民通报后,前往现场巡视了解,发现路口设计确实因地理因素,而存在高低落差的缺陷,导致驾驶者往往一个不留神落坑,致使刮花车子底盘损坏。
他表示,尽管当地在夜间的照明充足,但提醒驾驶者在使用上述路口,尤其要进行U转时,还是需打醒十二分精神,留意一切交通状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