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都会观点

发布: 6:11pm 16/07/2025

诈骗

社交媒体

诈骗分子

诈骗

社交媒体

诈骗分子

陈诗蕙 · 诈骗案几乎每时每刻在发生

案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任何地点发生,涉及金额有大有小,而诈骗分子“钓”的往往就是心虚、缺乏常识、少看新闻,又或是常抱着“我才不可能受骗”心理,而拒绝了解各种骗案课题者。

ADVERTISEMENT

科技发达的现下,诈骗手法也是日新月异,所以受骗者其实已不再是许多人以为的家庭主妇、学生或老人家,也有不少高知识、高收入份子,包括工程师、律师,甚至教师掉入陷阱。

雪州副商业罪案调查主任叶法展警监日前就在一场讲座会上提及,雪州诈骗案今年大幅飙升,其中以“假投资”骗局最为猖獗,受害者包括医生、律师、教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

近日就有一名海洋生物化学员因为陷入电话诈骗局,听信自己涉及伪钞及非法洗黑钱的指控,而频转账给对方,最终损失高达50万令吉;还有女经理脸书结识一位自称是美籍华裔的男子,短短一个多月内与对方陷入热恋,结果被骗走30万令吉……

此外,冒充学校教师、政府校长或董事成员向餐饮、书店订货的诈骗案,近年来也层出不穷,尽管此类骗案的理由、说辞、套路,甚至致电者口音(都是操中国口音)相似,但仍始终有人受骗。

日前在又刷到类似帖文,有商家在接到自称来自某某学校副校长的预订服务电话后,几乎信以为真,但又对其“操中国口音却是副校长”的身份存疑,继而发到网上求证,免去被骗的可能。

然而,令人无语的是,这类诈骗案,各大报章、网络媒体或社交媒体上经常都能刷到,也有不少受骗者分享经历,但相关帖主明显未曾听闻,而该帖文下的留言里,也有人对此骗局感到新奇,甚至坦言“没有听过类似诈骗手法”。

诈骗案无时无刻在发生,尽管手法多变,但仔细分析的话,内容其实都有相同之处,但凡能提高警觉或理性地与亲友一同分析,且不贪心、不心虚,相信就能免于坠入诈骗分子所设的陷阱。

此外,多阅读一些诈骗案新闻和受害者的经验分享,也是能“增广见闻”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