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辅导员

主持人: 您好。 我因为原生家庭的创伤,最近在接受辅导,我很喜欢我的辅导老师,她也帮助我厘清很多我的问题。 然而朋友提醒我有关辅导员资格的问题,让我很不安。 我不晓得我的辅导老师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格来辅导我,她会不会越帮越忙?我很想直接问她的资格,但又担心得罪她。 她自称自己是心理咨询师,是美国某一所出名的大学毕业的,但她没有大马的辅导执照。这让我非常担心,请问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该怎么做? 忐忑者敬上 学位是辅导员最基本门槛 辅导室柜台会张贴认证资格 忐忑者: 你好! 谢谢你对辅导的信任,本身也愿意接受辅导。虽然这样,辅导员资格的问题却让你非常的担心。 其实,一般辅导员或心理治疗师的辅导室柜台,都会张贴他们的学术与认证资格,如大学毕业证书或不同训练的证照。你可以在那里查证他们的资格。 应该怎么查证呢? 首先,学位是辅导员或心理治疗师最基本的门槛,如辅导学士、辅导硕士、临床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硕士等学位,证明他们经过4年、3年或2年的训练。 这些学位也证明他们经过足够的专业训练,有教育及督导的经验。 有学术学位才能拿专门训练证书 当我说学位是基本门槛时,其中一项要注意的是,一些专门学科训练的证书,如催眠或游戏治疗等,这些专门训练证书必须是在他们拥有学术学位之后,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学术学位,就直接拿这些证书,是不够学术训练来做心理咨询的,也不可以做。 这些技巧训练是辅助技巧,但不能够成为合格心理治疗师的资格。意思是,如果有人说他是催眠师或游戏治疗师,只因为他上过催眠或游戏治疗的课程,但他没有基本的有关辅导的学士或硕士学位,他是不合格的。 其次是执照及合格证书。在大马,是由辅导局颁发辅导执照。而只有拥有注册辅导员执照的辅导员才可以进行辅导,自称辅导员,不然就会面对法律的制裁。大马辅导局有他们设定的一定条件与学术资格。 国外大学毕业心理治疗师合法 话说回来,有许多国外大学毕业回来的心理治疗师,甚至一些已经有国外认可的辅导执照,且有多年辅导经验,因为不同因素申请不到或没有申请大马的注册辅导员执照,就好像政府不承认统考一样。 他们都有很好的学术训练,但因为申请不到或没有申请执照,所以就用心理治疗师这专业名称,因为这名称到目前为止还是合法的。也因为这样,许多不同的治疗师都用这名称,包括一些没有学术资格,只是上过一些课程的也都用这名称。 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查看对方的学位、学术资格了。 其实,我认识的很多心理治疗师,都有非常好的学术训练与学位,许多都非常的资深。 看来你的心理咨询师是属于后者,有很好的学术资格与训练,只不过不是大马的注册辅导员。 心理学界有许多不同的学派,也常开发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颁发的证书,代表他有这些专门课程的知识,但不足以成为专业治疗师的资格。 请记得,学位是最基本的门槛。 最后就是评估辅导老师的专业伦理。 须遵守5伦理 以下这5项的伦理,是所有专业辅导员或心理治疗师必须遵守的: [vip_content_start] 一、充足的知识、技巧与判断力,以展现有效的介入策略; 二、尊重当事人身为人的尊严和自由; 三、负责任地运用伴随专业角色而来的权力; 四、所作所为能提升大众对此专业的信任; 五、将当事人的福祉视为第一优先。 虽然这点不容易,不过你可以试试看从这5方面,去评估你的辅导老师的专业资格。 总括来说,辅导老师的学位、证照及专业伦理是三大方向,可帮助你去确认辅导老师的资格。 希望这样的讨论可以给你基本的分辨常识。 敬祝安康! 主持人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您拨打016-275 9195。
1月前
1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12月前
犹记得刚上小一的时候,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认知震荡,知识性的包括地板应该要叫“地上”,而不是“地下”,是老“虎”不是老“斧”。 这些知识性的让我发现自己不会的好多,好,我就一个一个吸收,渐渐地变厉害了,没事。 认知上、情绪上的冲击就不简单了,比如:班长向班主任投诉说我很爱生气,老师说:“XX,你不应该这么小气。”原来我很小气啊,想着想着觉得自己真是不如其他温柔的同学识大体、受欢迎,也就开始压抑自己情绪,特别是怒气。 好像别人做了令自己生气的事情,自己不生气就很值得嘉奖。一个7岁的小孩,没有生气的权力?或者说,这个社会,不允许人生气,生气的人,就是脾气坏、难相处——不好。 32年过去了,我依然很容易生气,很容易小题大做,但是为了工作、社交还是得减少自己发火,于是,我自创了一套机制,尽量预想最坏的结果,但也因此开始很焦虑,仿佛每天都带着一大串待办事项,战战兢兢地度过每一分一秒,生怕一不小心就得罪人。明明在别人眼里是很小的事,但是到了我这里,就仿佛天塌下来似的。因此,我常常都是一边压抑着怒气,一边焦虑。 半年前的一天早上,我养的一只毛毛虫没有办法顺利化蝶,同时,在休假中的我收到了客户的询问短信,我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我气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好我的毛毛虫,也没有勇气去不理客户在假期还捎来的信息,我难过、气愤、不甘心(不甘心自己没有底气去不理客户)地哭了!我意识到自己真的需要外力的帮助,可以不可以,让我也可以像别人一样,轻松地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呢? 于是,我自己去找了辅导员,接受辅导。 辅导员认真地倾听我的感受、纠结,通过提问确认、仔细地梳理我的思绪。在第一次的面谈中,辅导员让我认识到我对于自己的期许(expectation)非常高,而且我对别人也是如此,当事实不如预期,我会很不开心,身边的人也因此常常被波及,导致人际关系受影响。 同理心让我感受到爱 辅导员接着让我给自己的工作态度打分,比如:最低1分最高10分,我会给自己几分。然后,她点出了我的盲点。“你有没有想过,你的6分或者7分可能就是别人的10分?”这时,我不禁想起一位天天聊天又笑个不停的同事,也许她的10分就是我的6分吧?我意识到,我现在不喜欢工作,也许就是我的自我要求太高,而我拼了命地鞭策自己去达到各种高要求的过程很辛苦,而达不到的时候又气自己,但新的工作接踵而来令我焦虑,心理影响生理上的疲累,疲累又导致情绪不稳定,我因此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而难以挣脱。 辅导员的共情能力强,会在我道出自己的挣扎时适时地同理我,说“这很不容易”、“辛苦你了”,让我更愿意分享,因此我又与她见了另一次面,第二次会谈虽不及第一次获益多,但我的情绪也开始平静许多,因为我降低了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期许,比如:给别人更长的时间回复自己,允许别人犯错、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为前提等。 在开始接受辅导后,我也去接触心理学的资源,特别是与情绪相关的,其中有不少与李崇建老师的萨提尔对话模式有关。李老师常常说的冰山理论让我认识到,我的情绪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它们(有好几种)源自于我“水下的冰山”——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等的冲突,而且过去未被疏导的情绪累积下来又会在类似事件发生时带来余震,影响到现在的冰山的各个层面,因此才有各种困扰。 虽然我的辅导员并未运用萨提尔的对话辅导我,但她为我开启了一扇大门,她的专注与倾听让我放下了背负已久的累赘,她的同理心让我感受到爱与体谅,她的提问与引导让我意识到症结所在,最重要的是,她给了我希望,她让我知道我有力量去改变我的想法、情绪,我真的很感激她,但,我也要肯定自己那踏出第一步——接受辅导的勇气!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