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营养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拜读《星洲日报》副刊(编按:刊登于2024年5月12日《快乐星期天》)陈静宜老师的〈速食面的崛起背后〉后,才发觉过去几十年来,泡面在许多国家竟埋藏着如此丰厚且复杂的来龙去脉,并能变成一种深厚饮食文化的底蕴,还真的令人拍案叫绝,原来自己也很后知后觉。 纵观速食面发展至今的变化,在许多国家可谓百家齐放。其实所谓的“许多国家”,在之前也就那“泡面五大国(与地区)”,即日本、韩国、台湾、印尼和中国。 但就个人认为,马来西亚和泰国,也该入榜为泡面大国。在我国无人不晓的Maggi curry ,虽然是属于瑞士的雀巢公司,但是为了迎合马来西亚的民情与风情,这款咖哩口味的速食面,已俨然成为了深受我国各族深爱,平民美食文化中的其中一个代表。 而泰国的速食面,当属在我国也十分受欢迎的鸭面。尽管泰国著名的菜肴乃冬荫功,泰国亦有出产冬荫泡面,但其受欢迎的程度,几十年来,却远不如来自泰国的速食鸭面。 这款廉价的平民美食咖哩速食面,在许多中产阶级和富贵人家的家中享用,很多时候反而是一种情调与享受,简单的搭配一颗蛋与一些蔬菜,简直就是黯然销魂餐。 另有一种做法就是炒,我国各族炒速食面的方式一样,但是调味料却各异。马来人和华人在炒这速食面时,总爱下老抽(我国俗称黑酱油)来上色,很多时候还会用上其他泡面如金旦和印尼的Indo mee来取代Maggi。 印尼移工用泡面捞白饭 但是在我国随处可见的印裔穆斯林餐厅,他们所炒的速食面,绝对是用上Maggi,而且也不下老抽上色,就把Maggi curry 里的调味料包撕开倒入半包来炒,再搭以鸡蛋、萝卜丝、包菜丝、小辣椒为佐料,出锅后再摆放几片黄瓜,或撒上黄瓜丝,那堪称马来西亚美食一绝。 通常24小时经营的印裔穆斯林餐厅,不难见到各族都会点这道炒Maggi,尤其是在深夜,印裔穆斯林餐厅的炒Maggi,就跟台湾的永和豆浆或干面一样盛行。 而这款Maggi curry不只深入我国各族民心,在过去笔者接触过不少来自印尼的移工女佣,也都深深爱上Maggi curry ,她们甚至还会煮上好几包的面,同样搭配一些野菜、鸡肉或牛肉,一群人坐在一起,就这样的泡面捞白饭。对她们而言,那简直是一顿丰盛的晚宴,像是我们华人的烤肉或火锅聚餐。 在此真的感谢陈老师对我国美食的观察入微和强力推荐,因为与一般的见解不一样的是,这么一道在各国常见的加工平民美食,在陈静宜老师字字珠玑,至极清丽的笔下,犹如艺术,而其中内容也破解了不少对速食面不良于营养的迷思。
10月前
邀请阿根廷裔友人到住处用餐。一众男孩女孩看着满桌很是讶异,照拍了一轮问题问了一堆后边吃边问,你们华人平常吃饭都如此满汉全席吗? 我笑说才不。若是平常家庭,多数三菜一汤。若自己独自在家吃饭,顶多炒个菜煎个蛋,迅速弄碗汤。 那为何是三菜一汤他们再问。是否某种习俗或晚餐标准,如同阿根廷人办烤肉,必备阵容牛的不同部位,香肠、血肠、蔬菜如青椒、南瓜等、一种名为波罗伏洛(Proveleta)的起司;配菜有沙拉、炸薯条等;饮料方面则有菲奈特比特苦酒加可乐,红酒等。 我想了很久只笑说不清楚。容我致电回家问妈妈。 结果我妈只说从小到大家家户户都如此。 依然学不会煎鱼 印象里无论家中煮食,或在外用餐,桌上总是三菜一汤。一菜一肉一海鲜类,或一菜一肉一蛋,一菜一肉一豆腐,一菜两肉,两菜一肉,诸如之类的组合。如今想来其实也很合理,三菜一汤的组合顾及了营养均衡。 也想起小时候常拿汤泡饭,惹得母亲责骂,说如此对胃不好。可越被责骂越是喜欢,趁母亲转身把碗中汤添得满满,坐到电视机前大快朵颐。又被母亲大声责骂吃什么饭,那么喜欢看电视不然吃电视算了。 三菜一汤的神韵,在于菜色不重复不冲突,甚至味觉上得以互补或衬托。若已有重口味如红烧、糖醋、咖哩等,其他菜色最好以清蒸、蒜炒建简易处理。当日也不能忽略干湿对比,其中一道必含汁液,浇上白饭,多多益善。也正因如此,看似平常的三菜一汤背后工夫极多。再简单的菜色,至少也得在厨房耗上半小时45分钟不等。种种前置工作,切切剁剁,因烹煮需求,同种食材也得做不同处理,除了爆香三尊姜葱蒜,其他食材切丁、薄块、厚片、长条、细丝等等。若涉及煎炸,得准备面粉、发酵粉、鸡蛋调粉桨等。有些食材在前夜就得与腌料一同放入冰箱冷藏入味。炖菜汤水类小火慢炖短则一小时长则整日,才能熬出鲜美汤头菜肉入口即化。 前置工作后即正式开火烹煮,火候的控制,调味分量及加入时刻也是一门小学问。说来惭愧,煮食数年,我到如今依然学不会如何煎一条完美而不烧焦的鱼,常以清蒸或直接送入烤箱处理海鲜类。后来倒学会用海鲜做几样冷盘,醉虾,凉拌酸辣花枝等,都是极简易却让阿根廷友人赞不绝口的必点菜。 三菜一汤煮完吃完照片上传完,酒足饭饱送客后,就是洗碗。碗筷汤匙刀叉小事情,较累人的是刷锅子。有时一时失手,焦瘩黏了一锅。倒洗碗液用水浸泡,待次日处理。有时得知明日没时间处理,就认命的拿上不上材质的软刷,边慢慢刷边胡思乱想。 三菜一汤,从筹划到实行,到洗碗收尾。想来颇有人生缩影。若放入心思,多加练习,即使不比米其林大厨水准,也不至于烧毁厨房,总有进步空间。 盼人生无风无浪,平凡如三菜一汤足矣。
10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红枣是华人日常食物,既能煲汤,做药膳;还可当小点心,枣夹核桃就很受欢迎;它还成为中华文化里的吉祥符号,甚至受中华文化影响的韩国,传统婚礼上给新人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祝福,寓意“早生贵子”(谐音)。红枣,和桃、李、杏、栗并称为五果,民俗说:“一日吃三枣,六十不显老”,可见红枣在一般华人心中的位置。 而红枣是温带植物,南洋地方的华人知道红枣,吃过红枣,却未必见过枣树。我知道枣树,最早来自鲁迅的〈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文章里一大段描写枣树,却不是描绘植物的形态,而是意象化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不屈与抗争的投射,是战士的比喻,或作者的自况。到底枣树长得什么样子,说实在,读过后还真说不上来。 好了,刻下我们所在的德州乐陵,正是闻名的金丝小枣之乡。“乐陵”这个“乐”字,原来知道有快“乐le”,交响“乐yue”,两个读音。不想它还有第三个读音,就在乐陵,“乐”要读成“酪lao”。不到这里,还真不知道! “金丝小枣”的名称,源自于它个头不大,颗粒饱满润泽,皮薄肉厚,核小色美,甘甜爽口。晒干的金丝小枣掰开后,能看见果肉间有缕缕金丝。它既可以鲜食又可制成干枣产品,是枣类里的佳品。 更教人兴奋和期待的,是我们一早将驱车探访乐陵的百枣园。 百枣园在市郊不远,据介绍建于1992年,占地180亩,栽种枣树1万2000余株,汇集了全国各地知名枣品种近600种,其中乐陵本地枣160类,仅金丝小枣就有64种。是集观光采摘、科普教育、物种保存等诸多功能的特种枣园。 进入古朴的园门,弥望的都是让眼睛特别舒适,滋润的绿,一丛丛的枣树,成排成列在道路两旁,空气中流荡着淡淡的香甜的气息。听导游介绍,我们细看,就在葱郁茂密的绿叶间,各式各样的枣挂满枝头,米白色的,翠绿色的,红褐色的,更多青褐斑驳。形状更是林林总总,最普通的椭圆形,比拇指稍大一些,却也有的像葫芦,像梨子,像磨盘,像茶壶…… 原来乐陵除了金丝小枣,还有无核小枣、长红枣、圆铃枣、马铃枣、酸枣、铃枣、婆枣、梨枣、干川枣、躺枣、木枣、磨盘枣、龙爪枣、冻枣等23个品种。其中金丝小枣占80%以上。除开百枣园,乐陵全市枣树核心种植区10.6万亩,总株数超过二千多万株,年产干枣突破1亿公斤,枣产业年总收入超过10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乐陵市被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原产地”,受益于大自然的福泽。原来枣树开花与一般果树不同,它从花芽分化到开花,需要较高的温度。在5月中旬至6月底,盛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2-23℃;果实生长期7月至9月上旬,适宜温度为25-27℃;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正是此刻,为金丝小枣果实成熟期,也是金丝小枣品质的关键期,适宜的温度为18-22℃,乐陵地区的气温,正好满足了金丝小枣各个阶段优质高产的生长条件。日温差大也是乐陵金丝小枣品质好至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我们登上百枣园的一个高台,放眼四野,郁郁苍苍的枣林,覆盖着鲁北大地一隅。枣树能长到十余米高,枝干伸展,二三吋长的深绿色叶片,密密匝匝,挂在柔软枝梢的果实,微微下垂,被绿云似的叶片隐蔽得很好。枣树还是蜜源植物,在开花时节,满园子蜜蜂嘤嘤嗡嗡的。人们熟知的枣花蜜,就是蜜蜂和枣树给人类香甜的馈赠。 枣树能抗旱,适合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它默默积蓄力量,缓慢地生长。在乐陵,上千年的古枣树计有三千余棵,三五百年的老枣树难以计数。黑褐色的,长着瘿结的,布满纹褶的粗糙树干,如同历经沧桑的老人,守护着这方水土。枣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不易变形,因此还适合雕刻手工艺品。 走在木栏杆围着的步行道上,两旁果实累累的枣树,就在我们触手可及之处,风掠过,满枝丫的果实,如翠绿嫣红的珍珠玛瑙招摇着,撞击着,恍如听到丁零当啷的响声。正当心痒难耐,听到允许动手采摘,一阵哗然之后,一大群成年人顿时童心大发,纷纷踮脚伸手,掀开茂密的叶片,如掀开大自然奥秘的一页窥视——眼前的红枣,不是塑料袋装的外皮干皱的干品,而是摇荡在碧绿波涛里的鲜果,圆润闪着光泽,还是自己亲手从嫩枝上摘下。我们一边迫不及待地张口品尝这神异的香甜,一边点按手机,让这瞬间嵌入生命里。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杆。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这是1181年,也就是南宋淳熙八年,48岁的辛弃疾在福建上饶的带湖农庄写下的日常一幕。如果他穿越来到今天,见到我们这群大小孩,怕也要捋须呵呵大笑!那一年的辛弃疾,那一年的小朋友,那一年的带湖,都刻印在中国的文学长廊里。那么,2023年在乐陵百枣园的我们呢,会被收藏在时间的哪个犄角? 市民购买力提升了 我想起这次北行,每日最常吃的水果就是冬枣了。山东生产冬枣,它是枣类中作为鲜果食用的佳品,理合、沾化、长乐的冬枣,皮薄肉脆,鲜甜多汁,广受老百姓欢迎。我住处南门前一条街道,两边走几步就有水果铺,不只卖节令水果,如眼下的冬枣,葡萄,还有各地,甚至国外进口的鲜果。这和十几二十年前大不相同。那个时候少见专卖水果的店铺。水果多由果农或销售者推着板车,到人流多的街头兜售,售卖的都是单一的节令水果,如葡萄,西瓜,苹果等。水果店铺的普遍,反映了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背后是购买力提升了,因为水果比起主粮,蔬菜都来的贵,老百姓也能吃得起。懂得吃,喜欢吃水果,不单为填饱肚子,更注意营养均衡,注意健康,讲究起生活品质了。 水果虽小,也是近年来老百姓生活变化之一。乐陵的百枣园,为满足需求,除了供应农产品,还提供文化旅游、普及生态教育,为日渐宽裕的日子,丰富内涵并提升素质。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