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会捕捞逾3000公斤鱼获 清道夫鱼“入侵”原生河



(巴生30日讯)外来鱼全面“侵占”城市河流?瓜冷市议会于昨日举行的捕捞外来鱼活动,结果短短半天捕获的逾3000公斤鱼获中,超过90%是清道夫鱼和少量的非洲鱼,原生和淡水鱼几乎绝迹。

林立选:收获“丰盛”90%外来鱼

瓜冷市议员林立选向《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表示,市议会发现清道夫鱼(ikan bandaraya)在许多河流泛滥成灾,所以于昨日(29日)率大队到瓜冷县与蒲种之间的一条巴生河支流(小河),展开捕捞活动。
ADVERTISEMENT
他说,这场活动是从上午9时进行至下午3时,每捕获1公斤就能获取1令吉报酬;结果,半天内收获“丰盛”,捕获3887公斤鱼获。其中,更发现90%是清道夫鱼和少数的非洲鱼。
他指出,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小河捞起大量的外来鱼,这结果确实令人震撼;可见,外来鱼“入侵”原生河情况日益严重,造成原生鱼非常罕见,甚至都快绝迹了。

“据当地马来人说,过去30年还可寻获生鱼、白须公、巴丁、斗鱼等;但这些鱼种如今在城市的河流都难以寻获,已被外来的清道夫鱼和非洲鱼全面‘排挤’出局。”

岸边挖洞引崩塌隐忧
林立选表示,清道夫鱼之所以会流入到许多河流,主要是有些民众饲养了清道夫鱼后,发现越长越大,后来干脆就放生到河流。不料,其繁殖能力实在太强大,生命力旺盛和近乎无天敌,逐渐成了许多城市河流中的最多鱼群。
他说,一些饲养在池塘的非洲鱼,可能因大雨被冲走到河流,也造成了大量的非洲鱼在城市河流迅速繁殖。
他直言,过去的河流可能比较清澈和没有污染,或许能让原生鱼生存;但如今河流水质不比当年,这些外来鱼可能更适应在肮脏水质中存活。由此一来,外来鱼才会大量繁殖,继而取代了原生鱼。

“然而,外来鱼的入侵不仅造成原生鱼绝迹,而清道夫鱼也爱在岸边挖洞,侵蚀岸边土地造成泥土松动,引起岸边下陷或崩塌隐忧,甚至让河床越来越大。”
生态失衡“警讯”
林立选也指出,市议会举办捕捞外来鱼活动虽不能全面“杜绝”外来鱼,但希望借此活动提高大众的醒觉意识。

他不讳言,这不是一条鱼的故事,而是一整个生态全面失衡的“警讯”,能借鉴到如今国内有许多外籍人士抢滩情况。
他直言,若大马政府不设立有效的生态保护政策,未来不仅是本地鱼种会灭绝,连国人的本地经济与文化自主性也可能一步步地被“外来物种”取而代之。
“就如同这些外来鱼悄悄‘霸占’整条河流;某些外资势力也可能在没妥善监管情况下,主导本地市场、技术、劳动力及文化。最终,让人彻底失去了选择的空间。”
他补充,他曾记得十多年前的巴生市议会主席就曾说过,当外劳来到大马时,把他们那种乱丢垃圾的文化也带来;本地执法人员又不积极对付他们。惟在耳濡目染下,本地人也有样学样,结果外劳文化就变成了本地文化,影响深远。
他说,巴生中路大巴刹周围今时今日的模样,就真的不幸被言中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