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为加强国人的爱国精神,教育部宣布,从本月21日起实施学生需佩戴国旗扣章的措施。不过,尽管该部门强调不会强制执行,但大多数家长和校方,却对此存有不一样的看法。
有者认为,这的确有助于增强国民身分认同;也有人质疑,此举是否真正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多此一举罢了。
教育部的宣布,规定所隶属教育部的教育机构学生,都需在校服上佩戴国旗扣章。其真正目的并非惩罚不遵从者,所以没佩戴国旗扣章的学生,不会受到惩罚。
该部门也透露,将为所有2025/2026学年的在籍学生,免费提供每人2枚别针形式的国旗扣章;措施将从4月21日起分阶落实。

董长家协:应全面考量与研究
《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访问雪隆区一些华校董事长与家协主席,发现多数受访者皆认为,培养爱国情操,不一定要通过佩戴国旗扣章,其实可借助其他方式进行推广和宣扬。
他们表示,在推行此项措施前,教育部应进行更全面的考量与研究;例如,是否会对师生造成不便、扣章别针会否刺伤学生、运动课更换衣服时学生还得摘上摘下扣章,增添麻烦。若扣章遗失,家长还需自费购买新扣章,加重经济负担。
部分受访者也担忧,教育部可能无法在4月21日前,顺利把扣章派发至各校。
尽管如此,也有独中董事长支持这一项倡议,直言学生在国际比赛或交流活动中,若佩戴国旗扣章,这将有助于让外国人更容易辨认他们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代表,得奖时可为国争光。

林景清:鼓励学生主动佩戴
“我和董事部成员都支持这一举措,鼓励学生主动佩戴国旗扣章,这不仅能彰显华裔群体对国家的归属感,也能避免外界对华社的错误认知。
马来西亚华裔常被误认为是中国人,尤其是在海外参加活动时,一些学校的标识及校徽只有华文或英文,缺乏马来西亚的字样,容易引发误解。所以,当学生戴上国旗扣章就能更容易明确身分。
目前,我们尚未听闻学校或家长有明显的反对声音。我认为,佩戴国旗扣章是对国家的一种尊重,也能展现爱国精神。我也一直鼓励华裔学生积极融入主流社会,报考公务员,以在国家体制内发挥影响力。”

池美花:应通过课程内容教育
“我认为,教育部宣布要求学生佩戴国旗扣章的倡议,这一做法不太合适。首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最有效的方法应当是通过课程内容的教育,而不是依赖佩戴国旗扣章。
课本、课外读物及课堂教学,才是向学生传授爱国知识、培养爱国情感的最佳途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徽章的意义可能并不完全理解,仅仅佩戴徽章并不能真正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爱国。
其次,扣章的管理和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小学生年纪尚小,容易弄丢扣章,一旦丢失了,是由学校补发,还是让家长自行购买?这都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扣章通常使用别针固定,可能会划伤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安全隐患不可忽视。此外,学生在更换运动服时,也会面临佩戴不便的问题。
佩戴扣章还可能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若每个班级的学生都需要老师帮助佩戴或管理扣章,这无疑会占用教师的教学时间,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而且,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可能会随意玩弄扣章,甚至导致丢失或损坏,进一步加大管理难度。
三育华小不会强制学生佩戴扣章,我们更倾向于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爱国的意义,而不是让佩戴国旗扣章成为爱国的唯一象征。”

高祥威:尚未召开会议讨论
“我们从新闻里了解到这项措施,目前尚未召开相关会议来讨论这项新措施。
尽管国旗扣章的设立初衷或许良好,但我认为,教育部在推行此措施前,应进行更详尽的市场调查。如家长与学生是否接受、佩戴扣章是否会带来不便、国旗扣章损坏或遗失后如何处理等。教育部也应明确说明此措施的目的、执行方式及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虽然这项并非强制性措施,但学校的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纪律性和统一性,以免引起争议。因此,哈古乐华小会要求学生都佩戴国旗扣章,以免影响学校整体形象,削弱纪律观念。”

王僡衫:教部应提供清晰指引
“我认为,身为马来西亚公民,从小培养爱国精神是必要的。然而,仅仅依靠佩戴国旗扣章是否是最有效的方式,仍存疑虑。
与其单纯采用这种形式化的措施,或许教育部可考虑通过更丰富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举办相关的教育活动或课程,让学校与家协合作,共同推动爱国教育。
教育部一开始宣布这一举措时,不少家长在社交媒体和家长群组中讨论,并向校方求证,包括扣章的佩戴方式是否复杂、是否会给家长带来额外负担等。随着官方进一步澄清,家长的疑虑这才有所缓解。
不过,由于生产和分发需时,我们都担心4月21日之前可能无法收到国旗扣章。因此,家协计划与校方保持沟通,确保不会因扣章的延迟发放而给学生或家长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家教协会的立场是配合校方,避免因小事增加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负担。我希望教育部能在政策执行前提供更清晰的指引,并考虑更全面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而不仅仅是依靠佩戴国旗扣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