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7日讯)农历新年将近,衣服回收量大爆增!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在短短的3至4天内,就回收约4吨的衣服,并预计本周末单日内衣服回收量将突破4吨。
ADVERTISEMENT
每年临近新春佳节前一个月,家家户户忙于大扫除,纷纷将旧物回收或丢弃,因此各大回收站迎来了“旺季”,志工和工作人员忙着分类并处理大量的回收物。
其中,衣服是回收量最多的物品,消费者购买新衣的习惯促使大量旧衣被淘汰或回收。这不仅反映了消费文化的变化,也凸显了衣物过剩对环保带来的压力。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在去年12月份起便忙于处理源源不断的衣物回收工作,志工们分工合作确保回收的衣物能够被妥善分类和再利用。
随着年关越来越近,衣服回收量也越来越多,在过去4天就收到了约4吨的衣服,并预计在本周日的环保日当天,单日内就能收到4吨衣服,这还不包括慈济在巴生其余站点的回收量。
邓翠莹:可来环保站“寻宝”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班长邓翠莹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访问时说,尽管纸类回收量减少,但衣服回收量和一次性塑料品急速上升。
她认为,网购和购买欲促使市民购买衣服的频率增加,都抱着“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的心态购买,因此一旦不合穿就直接送到回收站回收。
“我们接获的衣服中,有许多是连价格吊牌都还未拆除的,这些衣服都是全新,却因过度消费和盲目购买而成为废弃物。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加剧了环保压力。”
她说,市民在购买衣服前可先三思,或选择到环保站去“寻宝”,购买二手衣,一起响应环保。
“我们欢迎家长携带孩子到环保站,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降低购买欲。
请自带环保袋
“至于一次塑料品方面,尽管政府已全面禁止使用保丽龙容器,可塑料品却持续暴增中。”
她举例说,许多市民为了贪图方便,都没有自带便当盒,直接使用饮食业者提供一次性塑料盒,结果塑料盒回收量急速增加。
“再来是塑料袋,虽然政府鼓励使用环保袋,可是很多人却还是没有养成自带环保袋的习惯。如外带食物都会使用塑料、到早市或夜市购物也使用塑料袋。”
她说,市民到早市逛一圈,向不同的小贩购买蔬菜、早餐或是日常用品,常常会用上多个塑料袋,塑料使用量逐渐累积,对环境造成负担。
黄金强:再循环非最优选择
5R环保概念 很重要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黄金强指出,5R的环保概念,即拒绝(Refuse)、再用(Reuse)、减少(Reduce)、修复(Repair)及再循环(Recycle),而再循环是环保中的最后一步,不是最优先的选择。
他强调,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购买不必要的物品,这就是“拒绝”的意义,想清楚有关物品是不是必要。
“已购置的物品应在日常生活中最大化其使用寿命,做到‘再用’和‘修复’,以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则是指通过合理消费减少物品的需求量,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
他说,“再循环”作为5R的最后一步,指的是在前四步都无法做到的情况下,才通过回收系统来处理废弃物。
“虽然回收是重要的一环,但并不应该作为环保的第一选择,前面的四个步骤同样关键,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黄克光:邀全民参与环保
慈济巴生西北环保和气干事黄克光指出,凡到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进行回收的市民,志工都会尽量分享环保的重要性。
他说,环保的责任需要全民共同承担,气候变化已经变得不容忽视,全球变暖的影响逐步显现,并没有减缓的趋势。
“每个人的每一个环保行动都在为减缓气候危机做出贡献,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为地球争取更多喘息的空间。”
他强调,市民还在日常生活中实践“5R”原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真正将环保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同时,我们也喜欢更多人加入团队,一起到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参与回收与环保活动,通过行动传播环保理念。”
陈淑娥:设惜福区出售二手衣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志工陈淑娥指出,市民在进行物品回收时,需了解正确的分类方法,并清楚哪些物品是可回收的。
她说,不能回收的物品包括家具、床褥、枕头、贴身衣服及鞋子等,但若收到新的鞋子,该站就会整理好变卖,若已经残旧就只能当垃圾,而床褥和枕头是完全拒收。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也设有‘惜福区’,志工在挑选衣服后,就会定价和出售。但若品质较差的衣服,就会卖给衣服回收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