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亞南26日訊)掌管雪州基本建設及農業事務的行政議員依茲漢透露,雪州貝類苗種(benih kerang)的產量驟減,其中歸咎於外來者的偷竊走私活動。
他今日在雪州議會回答雙溪班讓州議員拉扎裡的口頭提問時指出,沙白安南於2019年的貝類苗種出產量為55萬5048顆,但在2023年的出產量為零,有一部分原因則是當地漁民沒上報自然地點掉落的貝類苗種。
ADVERTISEMENT
他說,海域和水質變得糟糕,也讓天然貝類養殖的活動變得不合適。從馬來西亞工業研究及規格局(SIRIM)的早期報告中顯示,在貝類區域周邊的水質是受到汙染的。
“貝類苗種處於較淺和渾濁的水域,也導致捕撈工作和執法工作難以有效地開展。”
4縣海域共242組“人造暗礁”
他也提及,漁業局在通過雪州政府撥款與大馬工業研究及規格局合作下,在雪州的4縣海域共有242組“人造暗礁”(tukun tiruan),當中包括8組位於沙白安南的是“混合人造暗礁”(tukun tiruan hibrid )。
他補充,捕魚漁船分成3個種類,即傳統漁船,在Zon A傳統水域活動和使用傳統捕魚工具捕魚、商業漁船;Zon B、Zon C及Zon C2(深海)捕魚船隻、以及輔助捕魚活動船隻,主要是用以協助主要船隻或其他主要部門,不得用作捕魚船。
“針對沒準證的漁船或外來者漁船,尤其是外來漁船,因他們使用長船(bot panjang),被發現時通常都會迅速離開,難以就地執法。不管如何,州政府將會持續監督及採取對付行動。”
廢置貝類苗養殖區 研究汙染影響擬對策
此外,依茲漢在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雪州政府去年已耗時約一年針對瓜雪廢置的貝類苗種養殖區進行研究,今年則在沙白安南縣展開研究,預料將耗時6至9個月完成。
他指出,這項研究由漁業局通過SIRIM展開,目前研究工作已進入第二階段,而研究地點為沙白安南縣,包括釐清海水汙染對貝類苗種養殖造成的影響,並探討如何提升水質。
“貝類苗種養殖區是自然形成的,只是苗種因偷竊和汙染等因素,導致產量驟減,因此被業者放棄。”
他說,他們將進行研究,設法解決問題並讓這些廢置區域重新成為貝類苗種繁殖地,同時擬出長期的解決方案,改善苗種養殖地管理欠佳的問題,畢竟貝類蛤是農業部高價值的產品之一,且雪州的貝類質量也非常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