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港口华人卫理公会逾百年来关怀社区,共谱百年关爱篇章!
建立于1915年的巴生港口华人卫理公会,走过百年的岁月,迄今已经踏入109年,百多年来与居民紧密联系,致力于关怀和造福社区。
ADVERTISEMENT
此教会现址土地是由周孙维弟兄在1915年捐献,同年他也租凭市区一间店屋作为临时布道所,教会宣告成立,首任传道为洪约伯传道。后来,续任余泽南传道得到英国宣教士之助,获得政府批准,在附近建立亚答屋作为会所,会务开始发展。
随后,周孙维、李绍迭及主内弟兄姐妹及热心人士,筹足款项在现址上,建立初期的圣殿。在1950年,圣殿已破旧不堪,只能勉强聚会,直到1954年获得装修,焕然一新。
在1970年征得执事会同意后,教会也开始筹办幼稚园,并取消年议会津贴成立自立教会,直至今日。在1973至1975期间,当时会众约40名。
根据资料显示,教会旁边的空地,在1970年以前,曾为马来西亚卫理公会教育理事会开办的卫理中学。到了1980至1990年,教会旁边的学校旧址正式拆除,成为目前这一块空地,2006年教会将土地后方一部分,捐献给巴生港口泰米尔卫理公会,供作泰米尔堂发展。
如今的巴生港口华人卫理公会靠著上下同心,茁壮成长并继续推动各种活动,稳健发展,同时也在仁嘉隆开设新的教会“仁嘉隆卫理公会”。
林梅凤:创办幼儿园收费便宜
巴生港口华人卫理公会林梅凤牧师受访时指出,教会除了设有主日崇拜和儿童主日学外,还有青年小组、成人小组、幸福小组及各种事工,并关注教育、家庭、外劳及青少年问题。
她说,青年小组或成人小组是让弟兄姐妹每周聚在一起的平台,一起唱歌、分享及祷告,也会一起举办各种活动。
“我们不定期举办各种医药讲座会或教育讲座会,邀请市民一起来参与。”
她说,教会也曾与“Malaysia Care Bumblebee”和“巴生外劳事工”配合,一起帮助外劳,提供食粮、教育及医疗方面的协助,不过在疫情前已暂停。
“目前,教会专注于幸福小组,注重内部的传福音工作,幸福小组主要是每周进行一次,邀请朋友一起来参与,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福音。”
她说,幸福小组是在2018年成立,每年举办一次,属于阶段性的项目,如今年就是从6月份开始,至8月分结束。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面对问题的家庭,他们的生命获得改变。他们通过获得关爱和祷告,内心逐步敞开。”
值得一提的是,教会的幼儿园创办迄今,不断提升教学设备,收费也比一些幼儿园来得便宜,为穷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2016年开设仁嘉隆卫理公会
巴生港口华人卫理公会成功于2016年8月在仁嘉隆开设“仁嘉隆卫理公会”,而“仁嘉隆卫理公会”已于去年开始独立运作。
林梅凤指出,她是在2005年来到巴生港口华人卫理公会,当时在教会崇拜的人数约有50人,包括成人小孩,教会是以中文崇拜。
“后来人数逐渐增加至120至130人左右,基于不少教友都是来自仁嘉隆,因此就计划在当地开设新教会,方便教友。”
她说,当时教会有20多名来自仁嘉隆的教友,每周舟车劳顿来到巴生港口,加上参与教会的人数也不不断增加,因此有需要在仁嘉隆开设教会。
“此外,当地一些家庭也面对家庭问题和青年问题,所以希望藉著福音可协助他们,为他们带来希望和改变。”
林梅凤说,早期“仁嘉隆卫理公会”仍需要母堂的协助,目前已经可以独立运作,目前两所教会的人数共有逾150人。
接触形形色色病患求助
“在教会的这些年来,接触了形形色色前来教会求助的人,当中不少是忧郁病患者。”
林梅凤举例,曾经就有一名女士因患有忧郁症,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来到教会,听到敬拜赞美的歌曲后,深受感动。
“后来,她逐渐敞开心扉,慢慢地找回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还重新建立与家人的关系,家人也随着她到教会来。”
她说,也曾遇过一名女士绝食,令家人非常的无助,其姐姐甚至出现带领全家自杀的念头,后来在圣诞节时听到圣诞歌,心里感到舒服。
“这名姐姐当时联络她唯一基督徒的朋友,在某一天带妹妹一起到教会,在祷告后,妹妹开始用餐,随后也经常到教会,忧郁症也逐渐康复。”
她说,最感动看到一些家庭和生命的改变,他们从无助和不快乐中,因来到教会得到弟兄姐妹和上帝的爱,家庭关系被修复,个人生命被改变。
拟建青少年活动中心
林梅凤指出,教会决定在现有教会旁的一块空地,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健康活动。
她说,处理多年土地的事宜,终算有些眉目,所以相信很快就能展开兴建工程,提供各种青少年活动。
“我们非常关注时下青少年的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都喜欢宅在家里,鲜少参与户外健康活动,或与人沟通。”
她说,因此,教会希望举办更多的青少年活动,带领青少年活得更健康。
主日崇拜时间
巴生港口华人卫理公会 | 主日崇拜为每周日上午9时至上午11时 |
仁嘉隆卫理公会 | 主日崇拜为每周日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