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骨水泥的大都市里,要觅得一片绿意静谧的社区菜园已不容易,且要在缺乏水电供应的环境下让菜园持续经营达近10年,可谓难上加难。
在八打灵再也,就有一个由灵市SS24美嘉花园第二区睦邻计划所经营的社区菜园,自设立以来就缺乏水电供应,不过该睦邻计划靠着后天努力来弥补先天不足,自行打造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来灌溉菜园,下足心思及一番苦心去经营。
ADVERTISEMENT
该睦邻计划早前也在菜园里以砖块将种植区围起来,所形成的小围墙更是能让人坐着打理菜园,居民不必蹲下或弯腰处理农活,对长者非常友善。
本期的《绿意盎然》来到这个设立已有近10年的菜园,获得SS24美嘉花园第二区睦邻计划副主席张学慧、前主席杨维安、菜园负责人李彦豪、居民许顺胜分享他们打理该菜园的故事及心得。
杨维安:目的为让居民接触大自然
杨维安表示,当初之所以会成立该菜园,目的是要让该住宅区的居民认识及接触大自然。
“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接触大自然,我当时想到在新加坡动物园里一个呈现小鸡成长过程的特别区域,这也启发我欲在花园住宅区打造社区菜园,让居民包括年轻一辈的家长携带孩子来菜园参与农活。”
他说,当年设立菜园的初期因缺乏资金,菜园里的一瓦一砖,皆是他们当时自己动手做,好比他们把民众欲丢弃的篱笆再循环使用,作为菜园的围篱。
收集雨水系统 获3万奖金
菜园坐落在灵市SS24美嘉花园第二区公园里一块占地1600平方尺的土地上,菜园自设立以来是缺乏水源及电流供应。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对菜园的农活种植带来一定的挑战。
不过,该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在逆境中克服困难,排除万难,毅然决然将该处打造成绿油油的菜园农地。
杨维安说,该社区菜园的一旁正是有盖篮球场,因此他们就想到何不将篮球场棚盖上的雨水收集起来,作为该菜园的水供系统。因此,他们当时在该处安装上水管设备,把棚盖上的雨水引进蓄水桶,作为菜园的水源来源。
他提及,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该会也凭着这个雨水收成系统夺得八打灵再也市政厅所设立的比赛,并且获得3万令吉奖金。也因获得该笔奖金,这让该睦邻计划了资金为菜园进行美化及提升等工程。
旱季没水 需向居民“买水”
尽管设有蓄水桶,不过在遇到旱季,没收集到雨水时,菜园还是面对缺水的窘境,因此他们偶尔会向附近居民“买水”,以获得水源灌溉菜园。
张学慧表示,在长时间没有下雨时,他们就会以付费形式,用水管从附近居民的住家连接水源,以获得水供。
许顺胜说,若没有持续下雨,所收集到的雨水一个星期就会用完;若再没有下雨,则加剧种植蔬菜的难度。
“也因如此,遇上这情况时,我们就会选择种植番薯,因为番薯无需过多水分就能栽种。”
他不违言,他们还是希望菜园能有水源供应,如此一来就无需看天气来决定种哪一类的蔬菜。
李彦豪:划分区域 让居民参与农活
李彦豪说,该菜园的种植模式是由他们去划分菜园里各个种植区给各个居民,并由居民决定在所负责的区块种什么蔬菜。
他提及,前来种植的活跃居民目前约有4人,而现阶段还有2个区域可供种植,因此欢迎该花园居民前来参与种植农活。
“居民彼此间也会互相让对方帮忙浇水;若居民无意继续种植,就可以把区块让出来,给新加入的居民进行种植。”
分传统区 现代化区 一种瓜类 一种叶菜类
该菜园涵盖着两种不同风格区块,即传统及现代化形式,让人们体验两种不同类型的菜园生态。
传统的区块,即是在土地上进行种植,所栽种的蔬菜是以瓜类居多,如四季豆、芋头、黄瓜、苦瓜、茄子、羊角豆及番薯。
在现代化的区块,则设有5个以砖块围起的小围墙区块,所围起来的围墙高度约成人膝盖之高,而围墙外的地面则是以水泥来铺上。该区块种植的是叶菜类蔬菜,如小白菜、蕹菜、菜心、帝皇苗及芫菜等。
李彦豪指出,围起小围墙种植区的计划是于去年落实,此举旨在让长者可坐在围墙上,无形弯腰或蹲下去处理农活。
“对长者而言,弯腰或蹲下其实都相当不便及辛苦。”
张学慧指出,上述举措也能起到在雨天时防止泥土流失的效用,而且也容易打理菜园的整洁,不会变成泥泞四处的情况,无形中也让菜园看起来更具系统化的规格。
李彦豪说,他们也在现代化区块安装上两层的遮阳网,第一层是缓冲雨水,第二层则是用以防止害虫前来吃菜。
他也说,若有了水源设备,他们也能大展拳脚,包括与学校配合,让学生前来该菜园学习种菜,而该会也能发展水耕种植,开展多元的种植生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