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封底副)/大都会/陈芃莒医生《微光中的奇迹:儿科医生工作日记》](https://www.sinchew.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04/e4b9a6e5b882efbc88e5b081e5ba95e589afefbc89e5a4a7e983bde4bc9ae99988e88a83e88e92e58cbbe7949fe3808ae5beaee58589e4b8ade79a84e5a587e8bfb9.jpg)
(吉隆坡11日讯)“不管是作为人或是身为医生,常常都会面对一些事情上的无法掌控而带来的无力感;例如死亡。”
儿科专科医生陈芃莒,在他的新书《微光中的奇迹:儿科医生工作日记》分享会上,向读者分享道,他每次值夜班的时候,常常会去留意那些情况欠佳的病人,然后对护士千叮万嘱,只要病人情况开始恶化,就立刻通知他。
ADVERTISEMENT
“我希望,在病人离开之前,家属还有时间被通知,并赶过来见病人最后一面。”
“最让我不忍的,其实是病人要死了,身边却一个人都没有。”
软骨发育不良女宝宝 印象最深刻
他也分享,在他从医生涯当中,印象最深刻的病人是一名女宝宝,她的名字叫涵涵。
他表示,涵涵是一名患有肢近端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Rhizomelic Chondrodysplasia Punctata)的孩子,因为骨骼异常的关系,她的手脚是与其他宝宝不同的,日常她除了躺平之外什么都不能做。
他说,一般上这样的孩子的寿命都比较短,但是她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居然在这世上逗留了比预期还多的时间。
“我依稀记得,涵涵离世的那一天,是在晚上时分,我们没有为她做心肺复苏,因为不想给她折磨和痛苦。当时,整个部门的医生与涵涵父母都静静站在她的床边,然后我们眼睁睁看着心电监护仪上的血压拉成了一条直线,心脏骤停,一个生命就这样没了。”语毕他一度哽咽,久久不能平静。
尽管他从医多年,但每当看着病人逝世,心脏骤停的那一刻,他还是难以接受。
![书市(封底副)/大都会/陈芃莒医生《微光中的奇迹:儿科医生工作日记》](https://www.sinchew.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04/e4b9a6e5b882efbc88e5b081e5ba95e589afefbc89e5a4a7e983bde4bc9ae99988e88a83e88e92e58cbbe7949fe3808ae5beaee58589e4b8ade79a84e5a587e8bfb9-1.jpg)
记录从医成长历程
汇集71篇工作日记
陈芃莒也向在场读者分享,其撰写的书籍记录着他从实习医生、住院医生、专科医生、抗疫医生的点滴。
他表示,这本书籍篇章里的每一名病人、家庭都有各自的故事与结局,并且这也记录他从医生涯当中的苦涩、心酸与感动。
他希望,把自己从医以来的每一份感动分享给大家,继而找回生活里的一丝丝温暖。
“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会有想放弃的时候,但我相信坚持一定能改写结局,只要还有一线生机,我一定会歇尽所能营救病人。”
这本书汇集了他71篇工作日记,记录了他从实习医生到专科医生的成长历程,以及被疫情推向最前线的经历。
陈芃莒曾担任居銮中央医院儿科主任兼国际医药大学客座讲师,目前任职于柔佛居銮KPJ专科医院。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