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4日讯)“全马一年约有8万名儿童需要安宁疗护服务,但真正寻求并获得这种服务的孩子寥寥无几。”
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专科医生李志展日前于星洲日报《医识力》与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协会联办的讲座中,如是透露。
ADVERTISEMENT
讲座是在巴生允中堂举办,讲题是“当治疗不再有效,我的孩子该怎么办”讲座。主持人的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他在开场时表示,马来西亚安宁疗护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急需社会大众的关注,而相较成人安宁疗护而言,儿童安宁疗护的起步更晚。面对这种可预知的死亡,学习如何与死亡相处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课。
医学专科不受政府承认
李志展医生指出,马来西亚成人安宁疗护在1990年开始,但这些安宁疗护机构大都不接受年幼的儿童。迟至2018年,马来西亚才有了第一所儿童安宁疗护学会,开始提供儿童安宁疗护服务。然而,儿童安宁疗护至今仍是个不受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的医学专科。
作为主讲人的他在讲座中表示,儿童患癌是一个极其棘手的疾病,以目前的医学而言,这种癌症无法被治愈,只能通过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
“而且,许多由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没有任何答案,只能学着去面对它。”
既然疾病无法被治愈,意味着患病儿童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减少孩子的痛苦,协助患病儿童及家人回归正常生活,就是安宁疗护服务存在的必要。
“当所有的治疗都不再有效,我们还要坚持治疗吗?如果治疗只会徒增患者的痛苦,到最后,患者还是一个人吗,抑或是一个皮包骨的躯体?”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安宁疗护能做的第一件事是全人照护,就是从精神、身体、情绪与社会功能层面照护病患。
“一个人有很多层面,患病后,我们可以去支持患者的其他层面,减少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他也指出,5岁前的孩子即使患上不治之症,脑部仍能持续发展。所以,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儿童仍有可能活到30岁,而儿童安宁疗护所要做的,就是支持患病儿童及家人,让他们撑过最困难的时间。
因此,在安宁疗护中,团队会协助患病儿童及家人恢复正常生活,包括教导父母如何自行照护患病的儿童,让病童能回家休养,家人能回归日常生活。他们也会想办法保持病童与家人的希望,让他们有勇气面对生活,也会在必要时教导他们如何面对死亡。
路德:不该像死人般活着
自小患癌的路德也在讲座中分享自身患癌的经历。从小就确诊癌症的她,至今仍在面对病情的反复,但她强调“即使身患癌症,患者也依然能享受有素质的生活,而不是只能像死人一样活着。”
她也打算将自身经历制成绘本,鼓励患病的儿童勇敢面对生活。
盼未来建设儿童安宁疗护中心
李志展医生表示,今年该学会希望在吉隆坡、鹅唛、八打灵与安邦,提供患者居家服务。明年,他希望能在槟城、诗巫、巴生河流域等地,开始居家儿童安宁疗护服务,并希望在未来建设全马第一间儿童安宁疗护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该协会急需建设儿童安宁疗护中心的土地与资金,以及愿意受训成为照护者的义工。
他也会继续推动相关教育,希望有更多人愿意加入义工行列,为有需要的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他表示,关心身患重病的儿童及家人不是医疗工作者的专利,只要有心接受培训,任何人都能成为临时照护者,让照护者有个喘息的空间,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关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