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运用及交通规划家吴木炎认为,吉隆坡的公共交通系统在过去50年内,不断从失败中“成长”与改善,政府必须制定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以提升公共交通的搭客量。
他坦言,公共交通一般上都是一门长期亏本的生意,不管规划得多好,如果没有一套让公交系统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例如压制其它交通,公共交通则难以“生存”。
ADVERTISEMENT
他举例,新加坡实施汽车入城收费制,同时拥有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如此一来使得公交具备吸引力,搭客量大增。
隆公交难与私人车竞争
吴木炎说,公交本应是人们首选的代步工具,但吉隆坡达不到这个目标。
“政府这边厢鼓励人们搭乘公交,减少开车,但那边厢却做不到,反而不断批准进入市中心的高架天桥,这种情况确实多次发生,从而对搭乘公共交通的目标产生矛盾。”
他强调,如果缺乏吸引公众不开车、以搭公交为首选的策略,公交是没有办法吸引庞大数量的公众使用,在吉隆坡,公共交通确实无法和私人车辆竞争。”
吴木炎说,吉隆坡在50年的公共交通一度都是在失败的过程中演变。
七八十年代巴士生意赚钱
他指出,公共巴士在七、八十年代最为旺盛,当时大部分的公交都是由华人经营的小型巴士,例如东方巴士、联成巴士、和合巴士等等。
“那个年代,巴士都是由股东们自己开、售票,自己做经理,所以都是赚钱的。”
“80年代还有迷你巴士,虽然座位较少,只有大约20至24个座位,但那时候需求也很高,也是巴士素质、效率最好的年代。”
私营化后亏损清盘财部接手
吴木炎说,直到90年代,多家小型巴士公司被收购与私营化,由Intrakota接管成为最大的巴士公司。
“早期是有良性竞争,服务也好,但是之后部分服务被垄断,行政结构也不一样,巴士维修都出问题,结果蒙受亏损,清盘收场。”
吴木炎表示,吉隆坡在90年代与接近2000年代,陆续启用安邦线轻快铁、格拉那再也线轻快铁及单轨火车,可惜私营化的公司最后还是清盘,最终由财政部出手收购来挽救。
他认为,政府从2000年代开始才开始注重公共交通系统,起步较慢。
“我们都在失败中成长。不管如何,我们不期望公共交通服务赚钱,但至少它不会成为政府长期的负担,可以有钱建造,但不能长期依靠政府来扶持它的操作。”
MRT 3扮演协调角色
吴木炎指出,捷运第三路线(环状线)(MRT3 Circle Line,简称MRT 3)将会在安邦线轻快铁、格拉那再也线轻快铁、单轨火车、加影捷运线与即将分阶段开跑的布城捷运线(MRT Putrajaya Line)之间,扮演综合与协调的角色。
他说,过去10年内,从规划加影捷运线开始到如今,国外的捷运操作与各个方面的科技都神速发展。
他表示,现在策划的MRT 3是数年后完成,但科技绝不能落伍,否则未来启用后都落后于人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