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3日讯 )马来西亚家庭关怀推手冯以量带着于去年杪出版的新书《父能量——放下父爱的缺憾,也放过自己》来到第十九届海外华文书市,与读者分享如何将“将负能量变成父能量。”
冯以量今晚在书市第一展览厅主舞台压轴登场,告诉读者他在将负能量转变成父能量的过程中,最简单的答案是诚实,诚实面对自己才能帮忙他走到今天,如今已消化了这些负能量。
ADVERTISEMENT
分享书中3个故事
他抽出书中的3个故事与读者分享,从他所写的故事中产生共情和共鸣。
他呼吁,“不要道德绑架在亲情中受伤的孩子”,在这篇文章中隐藏了他小时候的影子。
他笑言,他小时候也是个“死小孩”,当初在担任临终关怀社工时,陪伴病人和家属,其中一名案主的女儿就像是他小时候一般。
他指出,这名13岁女儿正处于叛逆期,认为父亲并没有爱她,不愿意照顾患上癌症的父亲,而他也太能理解这名女孩。
他表示,当他到案主家探访时,父亲知道与女儿产生僵硬的关系,就像是父亲与长大后的自己做忏悔,而他小时候很希望听到这番话,仿佛是老天爷派一个男人来告诉他。

关系恶劣多因没好好沟通
“这名父亲说女儿已不需要他,就算他死了也没关系,而这时小时候的我就跳出来说:‘孩子还是需要你的’。”
他说,之后这名父亲对妻女道歉,但当时大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而是一家人一起喝了Milo;这也正是他所渴望与是父亲一起喝Milo的情景。
他认为,大部分的家庭关系恶劣都是没有好好沟通所致。他在两个星期后再次去探访,女孩带着他去看卧躺在床父亲,他并不急着要孩子原谅父亲,因为他也花了数十年才释怀,而这个案件也疗愈着他。
无法拯救父亲受伤的生命
“另一个故事教会我们,我们无法拯救父亲受伤的生命。”
他表示,这名案主是一名女儿,其父亲性格暴躁,并持刀砍伤弟弟,她已失去作为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这名最乖的孩子却是伤得最重,当天她就崩溃发疯。
他指出,他陪伴案主两年多后结案,并鼓励她成为足够好的女儿就好,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拯救父亲受伤的生命。
“其实每个有暴力倾向的父亲,他们的难过都是曾经被羞辱;每个打人的父亲,曾经也被打过。”
他也说,当一名父亲打孩子时,他们看会到小时候的自己,他们看见孩子求助的眼神,也会想起小时候也曾被父亲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