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近日,友人A和友人B在居住方面各別遇到問題,令他們感到困擾。
與家人同住的友人A述說,最近他的家人對他在家裡的一舉一動有異議,並制定了一些新的家規。友人A坦言,並不是他不要順從新家規,而是那些家規帶有針對他的意圖而設,甚至涵蓋雙重標準的成分。友人A的其他家人希望友人聽從這些“旨意”,甚至是要友人A先退一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否則他們夾在中間,非常難做人。
友人A最後感嘆,或許搬出去外面租房間住才能解決問題,況且若是自己居住,也少了許多家規的約束,他的生活也能更自由自在。
另一邊廂,離鄉背井,在城市打工的友人B則是與互不相識的屋友一同居住,他與屋友無不往來,井水不犯河水。
不過,友人B總覺得租屋處少了一份溫暖,每每回到房裡時,他也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間。若是在客廳,則會與屋友碰上,氣氛尷尬之餘,也無法自由自在地“做自己”。他渴望地說,若是一班相識的三五好友住在一起,那該多好。
從上述兩個情況而言,一個是嚮往獨居生活,一個則是希望能和相識的人同住。我反認為,會不會是因為我們往往總會渴望及嚮往所不得到東西,所以才會造成上述困擾出現?當然,我不是當事人,無法藉此來判定他們的情況。
無論如何,想說的是,即便是與家人同住,或是與不相識的屋友居住,只要同一屋簷下,大家應該互相尊重,和平相處,找到適合的相處模式,這才能住得舒服及安心,若透過此舉真無法解決問題,換一個居住環境,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