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開講:劉以柔律師
ADVERTISEMENT
隨著網購的興起,消費者的消費方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網絡直播帶貨成為商品銷售的重要方式。冠病疫情的爆發,使得直播這種新的經濟形態逐漸變成一種常規形態。
但這種帶貨模式下的種種消費陷阱,如賣假貨、虛假折扣等也讓人擔憂。
今天,我們將對網絡直播帶貨的法律風險,逐一進行分析。
如果直播帶貨是替商家宣傳商品並因此獲利,宣傳的內容則應當受到廣告法規制。我國“馬來西亞通訊及多媒體內容準則”明確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如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價格、生產者、有效期限、曾獲榮譽等信息,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作推薦,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準則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作推薦、證明。
如果主播推薦的商品涉及到消費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消費者損害,如食物中毒、產品發生爆炸傷及人身等,即使主播對產品質量問題並不知情,也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或須承擔刑事風險
所以,主播必須謹慎篩選推銷的商品,應當選擇信譽、質量、服務都有保證的品牌合作方,否則,將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要知道,倘若違反我國“多媒體通訊和法令準則”,一旦罪成,面對的刑罰是罰款不超過5萬令吉。
還有,在直播帶貨過程中,主播無論是作為經營者,還是接受品牌商的委託,均不得通過捏造、散佈虛偽事實等。
根據刑事法典第409-502條規定,捏造並散佈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者,必須承擔刑事風險。因此,直播帶貨並不能僅憑藉一副好口才,身上肩負的法律責任仍需重視。
注意3點保障權益
雙十一雖然過去了,但購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日常發生的事情,因此在直播間購買商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才能以最大的限度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
1)理性消費,避免盲目跟風
直播帶貨常見的營銷手段就是利用時間節點的緊迫性,誇張優惠差價,加之直播互動加劇“跟風”購物心理,很容易造成消費者的刺激性衝動消費。因此,建議廣大消費者先確定購物清單,避免衝動消費購買不需要的商品。
下單前可以向主播詢問推薦商品的來源、功能、質量、效果及價格等情況,全面瀏覽商品評價、歷史價格和功能表述,必要時還可以諮詢客服,切勿盲目跟風購買。
2)選擇正規平臺,保障財產安全
要選擇正規合法的直播平臺,其中要選擇信譽度高的商家,並在平臺鏈接內下單。下單前可以瀏覽歷史直播記錄,查看該主播有無違規行為。
如果碰到要求消費者在平臺外,通過別個管道或戶口號碼轉賬付款交易的情況,雙方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維權幾率會非常高。
3)保存證據,依法維權
消費者除了在購物過程中仔細向主播詢問目標商品的各項參數、瞭解商家售後服務規則(尤其是退貨、換貨規則)外,購物後還要保存好直播視頻、聊天記錄、付款記錄等相關證據。
遇到問題首先及時聯繫商家和平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最後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因此,無論是民眾還是官方平臺,都必須非常重視直播帶貨的法律風險,在宣傳、銷售、售後服務等方面,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千萬不要為了增加流量獲取利益,而觸犯法律的紅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