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求职者

脸书是个方便的平台,其功能已不局限个人交友,许多商家也善用此管道寻找人才,但脸书却出现一种让人费解的求职奇景,即究竟哪一方才是面试官呢? 如果你曾加入一些脸书的求职社团,就会察觉到大部分求职者总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贴文内容都很令人无语。 这类求职贴文且莫说是履历,连基本自介也谈不上。下面举几个我曾见过的例子: “本人XX岁,男,想找工作,但只能做周一到周四。有意者请留言。” “我没车,只能走路上班,所以只限在XX范围内的店家(我家附近),谢谢!” “我要做工!最好有3000令吉以上!有谁要请人吗!?” 诸如此类的贴文,真的多不胜数,而且发文者也不全是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当中也有不少人是三、四十岁了。 不久前,我曾在求职群组里浏览,因受主管所托,需为公司物色数名有心想好好工作的一般职员。 当我耐著性子浏览贴文,却发现不少商家业者积极留言,似乎在“极力争取”发文者的意愿与青睐? 霎时间觉得,怎么雇主和求职者之间的角色悄然对调了?这倒更像是求职者掌控了主导权,正考虑著要给哪位老板一个面试的机会呀! 或许有些人认为,脸书求职社团都是一般的网路用户,不必太苛求高素质。 我们的社会标准,什么时候已沦落到连“基本的自介”都算是一种苛求了呢?更何况,为自己的发文内容负责,也是很基本的态度。 既然是求职,不更应该表现出多一点责任感吗? 我想分享一些个人浅见,求职社团的贴文虽不必像正式履历般详细,至少应具备一些可供作实际参考的内容看点,如:性别、年龄、曾做过的工作类别、擅长的技能、想找长期工或是兼职。 我相信求职者只需列明这5个看点,就能让面试官对您有基本了解。至于其他的细节,则可等到双方私讯交流时再作进一步详谈。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3月前
8月前
10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面对大型跨国企业公司和中小型企业公司的offer,我该选择哪个?哪个平台又更有利于职业发展?是选择成为小公司的 “多面体” 还是大公司的“螺丝钉”比较好呢? 市场上公司的环境与条件各异,潜力与晋升空间也不同,因此,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就成为了求职者都会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大公司和小公司存在不同的发展路径和优势。 大型跨国企业通常具有更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更丰富的福利待遇,员工可以享受到更广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大型跨国企业通常有更稳定的业务和更高的市场份额,因此其生存和发展相对更为稳定,,员工也更容易获得出国培训或公干交流的机会。 但是,由于规模较大,员工的工作范围可能会较为狭窄,同时决策速度较慢,晋升需要经过更多的层级。 中小型企业通常具有更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更快的决策速度,使得员工能够更快地获得更多的责任和机会。同时,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员工的工作内容通常更多样化,因此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发展和资金的局限,其生存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薪资高、福利好、安稳有保障、制度完善、有完备的职业晋升渠道和培训机制是大企业备受青睐的原因。员工可以获得更大的平台去拓宽眼界,积累资源。然而,这不代表大公司没有缺点,在大公司任职更像是机械里的“螺丝钉”,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得麻木,若自身没有积极去拓展及提升职业技能反而学不到太多新东西,职业道路的选择因此变得狭窄。 若在小公司工作,就像一个齿轮在“连轴转”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精通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又具备多方位的实践经验,让自己成为“T”字形人才。(T型人才是指一种新的人才类型,用字母”T”来代表他们的能力特色。 "一"代表他们是通才 ,"I"代表他们在某一方面的能力非常深入,有了两者,代表他们的知识既深且广。他们不但是专才,也是通才。)但小公司的缺点也很明显,如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员工福利不优渥等。 通常小公司的工作权限相对大,能有更多的试错机会,缺点是缺少“领路人”,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摸索、身兼数职去尝试。虽然工作很忙,但个人能力提升和收益会更大。若在小公司持续积累资源、经验,可以成为公司合伙人的机会较大,所吸取的经验也利于创业。 关注个人进步 不论选择哪一类型的公司,求职者最应该关注的事情就是个人进步,在一家公司里是真的能学到知识,还是机械式的执行任务,会对你未来挣多少钱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实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最后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到认同的企业文化,找到自己认同的一撮人做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各领域恢复运作,最近市场似乎出现“请人荒”,很多公司雇主都申诉,他们面对“请不到人”的窘境。 笔者这几个月来和来自不同领域的雇主闲聊,大家都对此大吐苦水,除了极度依赖外劳的行业如种植业、建筑业等,如今服务业同样严缺人手。 过去招聘向来是“人找工”,现在情况相反,进入了“工找人”的时代,最近浏览脸书总能看到许多招聘信息,从中看到不少找工乱象。 现在有了社交媒体,招聘与求职的管道多了,程序也简易了,但求职者的求职态度却反而变得轻率起来。 其中最令人不解的,莫过于求职者在招聘贴文下留下“PM”(私讯)二字,其余什么准备也不做,就等着招聘公司找上门的求职方式。 明明招聘公司已在贴文中叙述工作内容及留下联络方式,但不少求职者却连电话都不肯拨打,只会丢下“PM”二字后佛系等待,令人不禁质疑他想要这份工作的诚意? 雇主在请人时,考量的除了工作能力及经验,工作态度相信也是关键,而求职态度正是求职者给雇主的第一印象,若求职者连找工作都被动,怎能寄望他入职后工作积极主动? 这年头老板不易当,除了遇到“PM大军”,还要与求职者斗智斗勇,近期有好几则关于求职者“怼”老板的新闻,看了顿时觉得:“这年头,请个人都好难啊!” 其中一则新闻提到,一名求职者在雇主询问他是否出席面试时,竟直接回复:“我很忙,不要催我”;另一则新闻,老板要求求职者发简历与作品集,求职者要求以FYP(毕业作品)替代,当老板询问什么是FYP,他竟呛老板是否读过大学。 之前还有一则新闻报道,一名00后员工指打工站了4小时脚很酸,再加上妈妈反对这份工作而辞职,令雇主感叹现今社会新鲜人的工作态度。 身边也有不少老板大叹请人的不容易,有人好不容易请到员工,但员工只上班几天就无故缺勤,一问之下才得知员工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过后就索性不来了。 打工一族尤其是刚踏入职场的社会新鲜人,要找到合适的工作确实需要花一段时间,间中在不同的公司或领域摸索打滚也是正常,但求职者必须把态度摆正,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才能在职涯路上走得长久。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