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南海之声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种菜
百格新闻
鼓励家有闲置地就种菜 安华:我也种过
首相安华鼓励民众,如果家里有闲置的土地,不妨尝试种些农作物,既能减轻开销,也能减少对市场的依赖。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莫哈末沙布也指出,即使空间有限,民众也能尝试发展水产或鱼缸养殖。
1月前
百格新闻
百格大事纪
鼓励家有闲置地就种菜 安华:我也种过黄梨香蕉
安华鼓励民众,若家里有闲置空地,不妨尝试种植农作物,“怎么会有人 家里明明有土地却任其荒废?然后抱怨物价高,被迫花钱去买。” 9月26日 #百格大事纪,有 #佳炫 为你汇整热点新闻。 📌 #重点新闻 👉 匪徒多次冲撞警车 沙巴街头警匪战 👉 警营内熬制哥冬水 4警员被逮捕 👉 鼓励家有闲置地就种菜 安华:我也种过 👉 双威水上乐园“惊魂之夜11”回归 8间鬼屋等你挑战 📌 #政坛风云 👉 社青巫青最新“火苗” 道不同不相为谋 👉 阿克马:叫你家领袖跟巫统断交 👉 吴家良:看不懂中文就问 别断章取义 📌 #格局解剖室 👉 丹总警长与但副大臣“男女双方同罚论”惹议 👉 时评员林猷荃:揭示对性犯罪观念不正
1月前
百格大事纪
星云
天天要打水/章钦(珠宝)
我住在乡村时,天天要打水! 年轻朋友听了就问,什么是打水? 说起来,这都是从前的事,现代人再看不到,也听不到有人说打水了。 那就讲讲旧时吧!年少时,住在乡村里的人家,大家都是养猪种菜;父亲也养猪种菜。那个年代,大家的门前门后,都会挖一口水井,家里吃喝洗用,都是靠那一口井,没有一口井,生活就会很多不方便。 有了一口井,却要好好去处理,不然,不懂事的小孩走到井边去玩,很可能就会掉落井里。一些鸡猫狗,也会掉落井去;那时,父亲就会叫朋友帮忙,把四根长木枋,用大铁锤,在井四边锤入土地,再用一些木板四周横钉,井边就围上了一个四方框,大约有3呎高,便可预防动物和物件掉落水井了。父亲常对我说:“鸡猫狗跌落井,不死都半条命!做人处事,也要处处小心。” 有了一口水井,我就要天天帮父亲打水,是用一个小铁桶,绑上一条长绳。水井里的水很深,一般都有两个人头深。手把绳子捉紧,把铁桶抛进井里,当桶碰到水面时,就将手中绳子用力拖拉,铁桶才会沉入水里,接着就双手用力抽拉,一桶水就可以抽拉上来。然后倒入大铁桶,装满了两个铁桶,再用一根短扁担,挑到厨房去,倒入一个大陶器缸,好让母亲洗菜煮饭。 水来得不易 好好珍惜 那时养猪,猪几乎天天要冲凉,不然猪容易生病。在猪寮边,放着一个大铁桶,我每天就要打水,挑到猪寮去倒入大铁桶,等父亲割胶回来,才替猪冲凉。父亲不让我替猪冲凉,怕我浪费水。 园里种了些菜,有豆角、韭菜、黄瓜、矮瓜等。天旱的日子要浇水,父亲就会叫我去打水;来到井边,把一桶桶水打上来,然后倒入一个铁桶,用力把水挑到菜园,用一个小铁罐,一棵一棵淋,不可太多,以免浪费水。父亲常说,水来得不易,要好好珍惜。 旱天日子,天天都要打更多水;而旱天水井水又很深,绳子要放长,才能舀到水,抽拉上来时,两个肩膀很疲累,可是,为了生活,我还是天天帮忙打水,日日要劳作。这就是我年少的日子,乡村人的命!
2月前
星云
大柔佛焦点
特稿 | 居委会种出热销品 金山园社区菜园成楷模
(依斯干达公主城18日讯)不是菜农,种出来的菜却成了热销品,金山园社区菜园(Kebuniti Flat Impian Emas)好样的! 这个社区菜园实际是由参与依斯干达公主城低碳社区计划4.0(Iskandar Puteri Rendah Karbon 4.0,简称“IPRK 4.0”)的金山园组屋区居委会所管理。 据主席阿兹里透露,居委会是在去年向依斯干达公主城市政厅提交社区菜园计划书,结果从89份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25个成功申请的单位之一,获得当局提供2万5000令吉拨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面积只有2600平方尺的社区菜园,从去年10月开始种植蔬菜以来,短短半年就取得相当傲人的成果,共收获316.5公斤蔬菜,分别是菠菜(83公斤)、空心菜(176公斤)、小白菜(41公斤)、芥兰和大白菜(16.5公斤),创造了1420令吉收入。 有了叶菜类蔬菜的成功个案,金山园社区菜园的成员随后也尝试种植果类蔬菜如茄子、长豆和秋葵,期待收获满满。 阿兹里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以目前来看,最受欢迎的是空心菜和菠菜,因为这些作物生长快速,其中,空心菜只需20至25天就可收成,菠菜则约30至35天。 由于这些蔬菜既新鲜又无农药,且价格是依据联邦农业销售局(FAMA)定下的标准,较外面的市场低,因此深获组屋区居民欢迎,不仅如此,还吸引了周边住宅区甚至是二十几公里外的消费人前来抢购。 阿兹里说:“来自皇后花园、大学城及周边的居民都会来我们的菜园光顾,甚至也有消费者从巴西古当远道而来。” “有时我们也会接到大量预订,例如来自学校食堂、金山园清真寺管理委员会等不同单位的订单。” 早前,士姑来州议员玛丽娜也前来支持这个社区菜园的销售活动,并赞扬居委会的努力值得效仿。 玛丽娜在脸书贴文指出,根据过去在其他地区的经验,种植,人人都会,但要维持下去并让这项努力持续发展,并不容易。 “有人会觉得自己付出比较多,因觉得不公平而产生争执,也有人久了就懒得管理,最后计划被搁置,但金山园组屋区居委会依然保持热忱,坚持到底。” 事实上,随着好口碑口耳相传,已有好几个单位有意派员前来了解金山园社区菜园的操作模式。 阿兹里说:“新山北区警区和依斯干达特区发展机构(IRDA)早前已联系我们,希望安排时间前来交流。” 这个社区菜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除了居委会主要的15名成员之外,背后其实还有工艺大学士姑来校区、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巴西古当校区以及新山县农业局,给予专业咨询与农业技术支援的功劳。 “我们和这几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施肥灌溉系统、种子及其他农业技术与物资支援。” 换言之,在执行层面上,这个项目完全由当地居民主导推行,并由来自工大的阿拉菲扎教授和农业局官员沙菲克定期监督。 据了解,这座社区菜园主要使用的是“桌上施肥灌溉系统(sistem fertigasi meja)”,目前,园内有4组系统,即各长40公尺、宽4公尺的长桌,另有一组长10公尺、宽5公尺的额外系统。 此外,园内也设有一个小型的“滴灌施肥系统”(sistem fertigasi titis),主要用作种植果类蔬菜。 49岁的雅妮和60岁的诺莱妮,是其中两位每天到菜园细心照料蔬菜宝宝的参与者。 两人皆为家庭主妇,一般会选在下午5时30分左右到菜园看看,主要的工作包括施肥、了解肥料测量值和清理等,逗留约2个小时,若工作多则会待得更久。 她们称,除了斋戒月和开斋节,其他时候她们都会出现在菜园,显见两人都很尽心照顾社区菜园。 据了解,她们是从冠病疫情时期开始对种植产生兴趣。 诺莱妮说,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时,因为生活太无聊,她们才走出家门,将组屋区附近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清理乾净,种植了一些花果蔬菜,借此机会让身体出汗;换句话说,投入社区菜园之前,她们已有3年左右的种植经验。 加入社区菜园团队后,她们更是受益不少,特别是从当局提供的课程,掌握到各种种植的知识。 “而且,我们有甚么不明白的话,可以直接跟负责的教授或官员联系,他们会为我们指点迷津。” 雅妮指出,最初她们也遇过种出来的蔬菜“黄黄”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泥土过度使用失去了营养,此后,她们才懂得每翻种4次后,就要更换一批新的泥土。 尽管采收蔬菜出售后有一笔收入,但这些钱皆会回流作为社区菜园营运与维护的周转资金,因此,诺莱妮笑言,她们是不收薪水的,唯一的回报就是可以吃到新鲜采收的蔬菜。 另一方面,阿兹里提到,透过这个社区菜园项目,不仅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新鲜、无农药的蔬菜、创造收入来源,同时也鼓励居民通过园艺活动参与体力劳动。 他指出,尽管固定成员约有15人,但在举办大扫除或采收时,会有更多居民自发协助,无形中加强了居民之间的联系与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邻里互助,此外,这个项目也为居民与周边社区、大学以及政府机构搭建了合作桥樑。 他开心分享,依城市政厅于本月份发放另一笔3万令吉的拨款,有了这笔钱,居委会有意进一步改善社区菜园的设施。 此外,他说:“我们种植的蔬菜,也获得农业局颁发安全食用认证。” 其他出席成员尚有雅蒂、兰拉、法拉、傅芝雅、诺丽达。
4月前
大柔佛焦点
星云
南瓜记/美好芬芳(莪仑)
妈妈特别喜欢种菜。每当吃到味道不错的蔬菜,她就会心痒难耐,忍不住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种出来。有时候,她会把吃剩下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洗净晾干,再埋进菜园;有时候,也会剪下一段枝条插进土里,只要一插活,她就高兴得像中大奖。运气好的时候,没几天就能看见嫩芽或新叶冒出来;运气差的时候,几个星期过去了,土里冒出来的却只有些顽强的野草,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种菜,妈妈还有个习惯:把菜皮、果皮收集起来做堆肥。有趣的是,常常她精心播种或插枝的还没动静,倒是堆肥堆里先冒出几棵意想不到的“壮苗”,就像泥土偷偷送来的小惊喜。 那一年,堆肥堆里竟悄悄冒出了一棵南瓜苗,叶子又大又绿,带着一股旺盛得不容忽视的生命力。妈妈一看到它,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赶紧在苗旁插上小竹竿,生怕有人一不留神踩到了这株“小宝贝”。她还兴致勃勃地每天浇水、除草、呵护备至。日子一天天过去,南瓜苗越长越旺,几根藤子悄无声息地爬上了篱笆,还开出了几朵黄灿灿的花,让人忍不住每天都想去看看它的模样。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棵意外冒出的南瓜苗,竟成了院子里最招人喜欢的一角。 种南瓜和种一般的菜不太一样,也让我们一家人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原来南瓜的花还有“公母”之分。雄花高高挺立,花瓣舒展开来,花蕊里满是金黄色的花粉,只负责授粉,并不会结果;雌花则娇羞地藏在叶子底下,花蒂下面鼓起一个小小的青绿色圆球,那就是未来的南瓜宝宝。可如果没能顺利授粉,这小瓜很快就会枯萎、掉落。于是,妈妈每天清早就成了“媒人婆”,忙着为花儿牵红线。她小心地摘下雄花,用剪刀剪去花瓣,露出沾满花粉的花蕊,然后轻轻贴在雌花的柱头上,细细滚动,让花粉均匀地覆盖其上。完成后,还会对着雌花催眠:“小南瓜,快快长大喔!” 果然,接下来的日子里,雌花慢慢合拢,花瓣枯萎,但底下的小南瓜却一天天变大。不过,也有让人犯愁的时候。要是连续几天只开雌花、不见一朵雄花,妈妈就会一边看着藤蔓发愁,一边认真又有点无奈地问我:“别的花的花粉能用吗?”那段时间,我们家的晚饭桌几乎成了“南瓜事务中心”,每天的对话总绕不开那几根藤——“今天开的是什么花?”“那几颗小南瓜有没有又大一点?”原本只是堆肥堆里意外冒出来的一株苗,竟成了我们一家人最温暖、最鲜活的牵挂。 第一次真正的“种瓜得瓜” 皇天不负有心人。那些靠着妈妈每天清晨辛勤授粉、细心照料长大的南瓜,终于挂满了藤蔓。随着颜色由青绿逐渐转为金黄,一颗颗圆润饱满,表皮闪耀着金色光泽,我们全家都满心期待:“什么时候能摘啊?”终于,妈妈发出号令:“可以采了!” 南瓜丰收那天,妈妈看着自家亲手种出来的一颗颗圆滚滚胖嘟嘟的南瓜,笑得合不拢嘴。我也兴奋不已——虽然市场上的南瓜并不稀奇,价格也不高,但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种瓜得瓜”,而且一下子就收了好几颗,这种踏实的满足感谁也替代不了。 为了不辜负这份丰收,我翻遍了油管,研究各种南瓜做法,打算来一场名副其实的“南瓜宴”——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日子,做一回真正的“吃瓜群众”。很快,我就发现了不少高手的视频,什么煎炸爆炒、蒸烤焗炖,连瓜尖、瓜皮、瓜花都不放过,看得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惜我的厨艺有限,最终只成功做出了一道酥香的南瓜煎饼,简单却美味,算是对这段劳动最实在的回应。我还一度心痒痒地想试着做炸南瓜花,但妈妈提醒我,花上总有蚂蚁和不知名的小虫爬来爬去,不太干净。一听妈妈这么说,我也只好打消念头。 后来,邻居也开始种南瓜,妈妈高兴得不得了,立刻跑去热心分享她的“人工授粉秘籍”。她讲得眉飞色舞,邻居听得津津有味。哪怕语言不太通,也丝毫不妨碍交流,妈妈干脆一边比画一边亲自示范,动作一看就懂。这份经验,就这样在院子间传开了,也悄悄延续成了一种朴素的传承。 谁能想到,那堆肥堆里冒出来的,不只是几颗南瓜,更是一段段关于土地、汗水和家的故事。每天围着几根藤、几朵花转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却成了我们心中最柔软、最明亮的记忆。妈妈用一颗热爱土地的心,把一株意外冒出的南瓜苗,变成了满园丰收的喜悦,也悄悄拉近了一家人的心。更难得可贵的是,这份不经意间的收获,不只滋养了家人之间的陪伴与笑声,也在邻里间悄然生根,多了一份交流与温情。原本只是意外冒出的一株苗,成了我们最真实的幸福写照——惊喜于无心,温暖在用心。
4月前
星云
北马新闻
人工智能助灌溉省时省力 公寓“城市农耕”大丰收
新关仔角社区委员会在湾岛头Grand View公寓的3000平方尺空地开发“城市农耕”,并利用人工智能协助灌溉看护,25天便有230公斤的收成
4月前
北马新闻
图说大马
乡村田园 悠悠我心
在乡村田园间,放养走地鸡,也养殖番鸭。白天,鸡鸭成群在野外啄虫觅食;入夜时,再被赶回鸡寮安歇,一切自然而有序。
5月前
图说大马
善心美事
善心美事 | 董事杨昌炎全心照顾 利民达华小“耕读园”更添绿意
昔加末县的利民达华小一校和二校,设有“耕读园”让学生们体验种菜的乐趣,也从中学习爱护环境。因著各造的支持,“耕读园”得以茁壮成长,而董事杨昌炎数年来更是每天义务到校协助打理菜园,与学生共同穿梭在绿意之间。 杨昌炎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二校之前的菜园因缺乏规划而有欠理想。2022年时,校长陈慧玲基于他拥有耕种经验而请当时身为二校家协主席的他予以协助。他思及菜园范围不大,就把工作接了下来。 接下照料菜园的工作后,他经常到校去,尤其是校工休息时或学校假期时没人为菜园浇水,他都会应校方要求前往浇水。尽管用心照料,奈何菜园却总是在雨天时因课室屋顶的落水而受损,唯此问题较后获得董事部自费1万2000令吉设水槽后获得解决。 当年7月,他们向新任董事部要求扩建与重建菜园,随后在董事长夫人拿汀斯里林彩婷的赞助下,董事部重新规划菜园,并命名为“耕读园”。 “设‘耕读园’的初期是最辛苦的,我们需要填泥土,要用鸡公车将泥土一车一车地推到菜园里。当时的天气很热,非常的辛苦。” 他说,填泥后发现泥土里参杂了玻璃碎,需要耗功夫把玻璃碎清理出来。当时,身为派报人的他每天上午4时许派报,7时许回家打理自家菜园,9时许到校工作至10时许离开,傍晚五六点又再到校,犹幸当时获得一些人的协助,耗时两个月完成填泥的工作。 完成填泥的工作后,他开始教导学生耕种,需教导学生挖泥、怎样使用锄头、说明农作物的习性、蔬菜的栽种距离、如何施肥等。当学生上手后,他的工作也变得较为轻松。 “学生们没看过蚯蚓,挖泥时看到蚯蚓可兴奋了。不过,我也发现到有的学生因没使用过锄头而感觉害怕,而学生们割稻时,我也挺担心的,深怕学生不小心弄伤。” 询及“耕读园”种过什么农作物时,他如数家珍地提到了番薯叶、长豆、苦瓜、帝皇苗、冬瓜、默菜、茄子、生菜、大菜、咖哩叶、葱、辣椒、九层塔、薯仔菜、羊角豆、包菜、班兰叶、玉蜀黍、水稻、旱稻、空心菜、彩信、黄瓜等近30种的蔬菜,有的还种有几种不同的品种。 杨昌炎表示,他会先在家中尝试栽种不同的蔬菜后,才教导学生栽种,而教师们会在一旁照料。 他笑言自己也需要像个教师般在家中备课,包括准备各种不同的蔬菜种子,好让学生能够有所了解。当该校董事长拿督斯里李家发提及学生没见过谷时,他也特别向居本峇鲁新村曾种稻的长者讨教,然后到菜园尝试耕种。 “我在种菜过程中,若有任何不明白,我也一样向菜农们讨教,获得了答案也跟教师们和校长们分享。” 除了事先备课之外,他也会亲手写上每一种蔬菜的三语名称。他说,不懂的马来文或英文名称,就请女儿协助上网查找。除此之外,他也学会了用手机拍摄学生耕种时的短片,笑指自己学多会了许多东西。 “协助打理‘耕读园’,我真的很开心。耕读园的成功,有赖大家的努力。” “耕读园”获得拿督辜金强赞助有机肥料,学校每半年使用100包有机肥料,新育农有限公司也参与赞助。 杨昌炎不仅到校义务协助打理“耕读园”,其儿子也经常跟著他到园地里帮忙。他说,儿子杨家祥是二校的校友,常会跟著他到“耕读园”工作。 “有时候我不得空,儿子就单独一个人到来,但大部分时候是父子一同到来。” 陈慧玲表示,耕种主要由五六年级的学生负责,而低年级的学生负责拔草。初期时,二校的菜园就在沟渠旁,大家经常会提醒学生注意别跌倒,之后铺上了铁盖则较为安心。 “杨昌炎对‘耕读园’非常用心,若他忙碌没能到校,会拨电向我查询菜园是否已浇水、是否已采取蔬果。如果菜园的水管坏了,他也会非常牵挂,有时也自行购买更换,非常用心。董事部也特别送礼表扬他。”
7月前
善心美事
百格大事纪
声称拥华人血统 沙努西:无法选种族可选信仰
沙努西出席吉打农历新年开放门户活动时,透露自己拥有华裔血统,另外他还在现场用中文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我爱你!” 2月17日 #百格大事纪 #锦隆 带你关注今日重点时事。 【今日看点】 👉 半年未见孩子 母飞奔相拥落泪 👉 斑点狗搭商务舱到日本 原来非普通宠物 👉 男子许愿“求女友” 孔明灯往下坠 一句话就上升 👉 音乐奖红毯男扮女装 伊学者看不过眼 👉 泰国流感病例飙升 今年逼近10万宗9人死 👉 交通部与内贸部 商禁售“假安全带扣” 👉 声称拥华人血统 沙努西:无法选种族可选信仰 【“反骨仔”风波】 👉 沈志强被骂“反骨仔” 党员要求对付陈楷棕 👉 大山脚火箭元老俱乐部:领导层应坚决抵制流氓文化 👉 槟数社青团:纪律委员会展开调查 👉 陈楷棕向沈志强及党致歉 👉 沈志强:只是小风波 党员继续前进
9月前
百格大事纪
百格新闻
昔加末市会要求屋外种菜须执照 民众质疑必要性
马华昔加末市议会党鞭徐安岄表示,他已经接获来自利民达、金马士峇鲁等地的投诉并已就此事和昔加末市议会主席莫哈末希尔米商讨。
9月前
百格新闻
百格大事纪
林吉祥感恩宴 沈志强当众被骂“反骨仔”?
一段流传视频显示,槟州主席沈志强遭人追骂“反骨仔”。据悉,峇眼国会选区助理陈楷棕疑因不满沈志强言论,指控其企图“倒老板”林冠英,愤而当众破口大骂。对此,沈志强回应称,林吉祥及党同志们都很开心,其他事并不重要。 2月16日 #百格大事纪,带你关注今日重点时事。 【今日看点】 👉“倒林”风波再起 林冠英能否稳住火箭主席之位? 👉林吉祥感恩宴 沈志强当众被骂“反骨仔”? 👉吉团结大会不见马华? 黄佳祯讽:更像大型秀场 👉JAKIM新春团拜 宗教部长促各界谨言慎行 👉昔加末市会要求屋外种菜须执照 民众质疑必要性 👉泰国断电打击诈骗园区 诈骗集团转战柬埔寨 👉司机疑违规U转酿车祸 骑士怒甩头盔痛斥 👉快递藏毒 22岁青年恐判死刑 👉游斯里兰卡瀑布遇青年溺水 女子勇救对方一命
9月前
百格大事纪
大柔佛焦点
屋外种菜需申请执照 民众叹遭市议会为难
(利民达16日讯)昔加末市议会指示在屋外空地种菜的民众必须申请执照,民众大叹屋外种菜只是自家食用且没阻碍交通,而且种菜可避免空地长野草,没想到却竟需要申请执照,遭到市议会为难!
9月前
大柔佛焦点
全国综合
环境部长:提供民众便利 或允矿物局土地种菜
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计划在联邦土地及矿物局所管辖的联邦土地上,打造社区菜园。
9月前
全国综合
精彩系列
社区菜园有生意头脑 清真寺种菜养鱼卖咖啡
绿色宗教场所计划(Rumah Ibadat Hijau,简称RIH)始于2020年,倡导宗教场地净化人心,同时推动绿色能源经济项目。迄今,全马各州共有12间宗教场所响应执行RIH计划,灌输公众学习绿色科技概念,实践节能低碳、废物管理与环保,兴起社区绿色产业链潮流。
11月前
精彩系列
百格新闻
居民私掘公地种菜 辩称“是天主旨意”
巴生中路槟城路一带有一户人家私掘公共地段种植各种农作物,而且疑似用尿液灌溉导致臭气熏天影响当地居住环境。 巴生市议员颜友鹰表示,他已经到现场查看情况并尝试与对方沟通,怎料对方却说是“天主”指示她这么做,除了“天主”,没人可以谴责或惩罚她。
1年前
百格新闻
百格大事纪
大马能实现零赤贫?首相在元首登基大典 给出时间点
首相安华自上台以来,多次强调实现“零赤贫”目标。他今日在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登基大典上,当着陛下的面,给出时间点。 7月20日 #百格大事纪,周六带你关注今日重点新闻。 👉 首相在国家元首前承诺 月底实现零赤贫 👉 马华或退出国阵?张佑铨:内部没讨论 👉 袁怀绍遭冻结议员资格 土青斥压迫在野 👉 网络评论亦需守法 总警长告诫网民慎言 👉 柞水县山洪爆发公路崩塌 逾30人失踪 👉 柴油皮卡添RON95 走私犯被识破 👉 女子路中央跳扇子舞 警吁公众提供情报 👉 居民私掘公地种菜 辩称“是天主旨意”
1年前
百格大事纪
更多种菜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