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基金会

2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新山4日讯)曾获星洲日报基金会资助的癌症病患丘俊明,已于去年10月病逝,然而,分别患上忧郁症的妻子卓秀芬与患强迫症的15岁儿子,目前仍需长期诊疗服药。为此,星洲日报基金会将在不对外募款情况,继续提供母子为期一年的援助,以助她渡过生活经济困境。 丘俊明在2021年患上大肠癌,家庭经济陷困,透过星洲日报基金会向外界求助并筹足所需医疗和生活援助金。不过,癌细胞扩散到肝、肺和骨头部分后,丘俊明于去年10月17日与世长辞。 卓秀芬:夫过世或打击儿患病 卓秀芬(46岁)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指出,儿子在去年丈夫病危时,出现洗澡时间颇长的状况,当时她因需照顾丈夫而没有特别关注。 她说,直至丈夫过世,儿子花上长时间洗澡和一直洗手的问题愈来愈加剧,经心理医生诊断证实患上强迫症。 “医生认为丈夫过世的打击可能是儿子患病原因之一,以致他单是洗手就花上15分钟,碰触到水瓶和药物之类的物品,便会因感到肮脏要去洗手。” 她表示,儿子今年3月暂停上学,而自己当初生下儿子后患忧郁症,至今已有15年病史。 “我起初到政府医院求诊,惟医生不时更换药物造成我情绪不稳定,一度自残,只好转到私人医院治疗。” 卓秀芬也说,儿子偶而会发脾气喊叫,为了照顾孩子,她无法外出工作,现阶段透过脸书代理销售日常用品,收入微薄。 每月开销至少3000 “我和儿子每月约需1200令吉医药费,若加上我服用关节炎的保健品、水电费、交通费、家用杂费等,每月至少需3000令吉。” 卓秀芬母子的住处是丘俊明患病前与二弟联名购买的屋子,供期已缴清。卓秀芬不会开车,出门看诊需联络电召车。 星洲日报基金会原先每个月2000令吉的拨款是在今年8月期满,知悉卓秀芬母子的生活境况不甚理想,决定由今年9月起继续每月拨2000令吉至2024年8月,再提供这对母子为期一年的援助。
2月前
2月前
(峇株巴辖26日讯)现年14岁的中学生郑凯杰(TEE KAI JIE)去年证实患上血癌后,虽然已进行骨髓移殖,但今年复诊时发现癌症又复发,需要进行后续治疗。 《星洲日报基金会》接获峇株巴辖郑凯杰的求助个案,经过家访及审核后,决定为他筹募2万5000令吉,以进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疗法”(DLI)。 郑凯杰的父亲郑志强(39岁)是家具厂员工,而李凤伊(34岁)则任职书记,家庭收入有限,无法长期负担其医药费。 两人共育有3名子女,除了就读巴力士隆拿督苏莱曼国中的大儿子郑凯杰,还有8岁的二女儿郑凯萱及4岁的小儿子郑凯狄。 郑志强:儿患病后进行3次化疗 郑志强受访时表示,凯杰于去年3月参加学校运动会后,家人发现其身上出现不正常的瘀血,可是身体却没有不舒服。 “直到去年4月到医院验血时,才发现凯杰白血球数值高达50多,而正常数值是4至11。” 他过后带凯杰到医院再次验查,证实凯杰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接着进行了3次化疗。 移植弟骨髓 癌症仍复发 “去年11月,我的小儿子凯狄捐骨髓给凯杰后,他原本已逐渐康复,并在今年1月回家休养,不料在今年4月复诊时,却发现癌症复发,需要继续接受治疗。” 他透露,凯杰个性文静,他患病后精神比较差,但一直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并重新回校上课。 “凯杰从去年3月便开始停学,原本准备今年8月回校上课,不料癌症又复发。” 他在凯杰患病期间,也要向工厂申请无薪假期,陪同凯杰一起到医院进行治疗。 喜欢吃辣面的郑凯杰表示,他接受化疗后,吃东西都没有味道,而且还有胃涨风的问题,希望能早日康复及享用喜欢的美食。 刘昆昇:医生建议进行DLI疗法 星洲日报基金会执行长刘昆昇指出,医生建议凯杰进行的DLI疗法,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采用的过继性免疫疗法。 “医生将抽取弟弟凯狄的骨髓,然后输注给凯杰,医药费大约2万5000令吉,希望能够获得大众的援助。”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新山14日讯)从事理发工作的51岁妇女李小玉(LEE SIAW NYUK)因患上淋巴癌,自去年开始至今已接受15次化疗,但化疗药水对杀灭肿瘤细胞起不了作用,如今她寄望再深层治疗,却面对高昂医疗费压力。 《星洲日报基金会》接获李小玉的求助个案,经过家访及审核后,决定为她筹募12万令吉的药物费用(1支注射药物需1万5000令吉,8支总共需12万令吉),帮助李小玉渡过这次难关。 接种疫苗后发现患淋巴癌 李小玉是于2021年11月相信是注射了疫苖缘故,突然感觉胸口不舒服,服食了2个月的药物不见效,便去附近诊所验血,发现血液有异常指数。 在丈夫俞卓杏(45岁)陪同下,李小玉到专科医院进行血液、心电图等系列检查,检验报告证实她患上淋巴癌。 李小玉表示,她在医生写件后,于2022年4月20日转去新山苏丹后阿米娜医院(中央医院)治疗,当时出现黄胆病现象而接受肝检验。 “从2022年开始接受化疗,到现在取得的成效不显著,医生表示我的淋巴肿瘤非常活跃,化疗非但没有杀死坏细胞,好的细胞也被杀死了。” 经医生建议另一層次治疗方式,以助恢复新细胞,李小玉于今年3月21日前往雪兰莪州的安邦医院進行檢驗,当时她被告知此次治疗约需8支药水。 她说,药水加上其他的治疗费用,而政府没有提供相关疗法的津贴,高昂的医药费顿时令她愁眉不展。 生病后停工 夫收入不稳定 李小玉来自砂拉越,生病后停工至今,她与来自古来的俞卓杏目前定居在新山实达英达花园。 两人在2018年结婚,膝下犹虚,而从事脚底按摩逾20年的俞卓杏,疫情和行管令之前是在店面工作,现在提供上门服务,每次收费45令吉。 俞卓杏说,他每月收入不稳定,虽然屋子贷款已供完,但仍需应付年迈双亲、供车及家庭等开销,经济能力有限。 “我们没有购买保险和医药卡,申请福利部援助但没有消息。” 俞卓杏指出,医生暂时换药水继续做化疗疗程,如今希望能获得大众的慷慨援助,让妻子的病好起来。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