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噪音

4天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新加坡9日讯)新加坡巴西立居民申诉,组屋附近树上出现大量鸽子和乌鸦,噪音扰清幽,甚至有人花2600元(新币,下同;约8564令吉)装隔音窗。 《新明日报》报道,有民众在脸书专页贴文称,过去一年多来,新加坡巴西立11街第143座组屋附近有大批乌鸦聚集树上,从早到晚都能听到鸟叫声,严重影响生活作息。 根据视频显示,不少乌鸦在树枝上栖息,时而鸣叫,时而来回飞动。 《新明日报》记者日前走访时,发现附近数座组屋旁种了数棵约3层楼高的大树,底层也可见鸽子和噪鹃,不时传来的鸟叫声,在安静的午后显得格外响亮。 有居民申诉,该区附近聚集的鸟类不止乌鸦,也包括鸽子、噪鹃,情况令人担忧。 两年前搬到第146座组屋2楼的居民林先生(31岁,厨师)说,他睡房外正好就有一棵大树,常有鸟从凌晨开始鸣叫,严重影响他的睡眠质量。 林先生说,他忍无可忍下只能自掏腰包,花了2600元在主人房安装隔音窗。 “装了(隔音窗)后就比较好一点。由于费用不低,目前其他房间没有安装。” 住在第144座组屋的居民玛利亚(70岁)表示,除了鸟叫声,组屋底层地上也有不少鸟粪,十分肮脏,担心会成卫生隐患。 “它们聚集在树上,有时候我经过都会怕‘中招’,都会刻意避开从树下路过。” 狮城公园局吁公众配合 协助管控鸽子数量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野生动物管理高级署长侯俊明受询时表示,当局已获悉有人在该区喂鸽的行为,也持续与当地巴西立—樟宜市镇会合作,监控管理鸽子数量。 他说,原鸽(rock pigeon)不是狮城品种,它们的群居和栖息行为可能会污染环境和造成卫生问题。 “为保障公众健康,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市镇会和其他机构采用科学方法管控鸽子数量,包括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改造栖息地、控制鸽子数量等措施。公园局也展开研究,以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侯俊明表示,公众在协助管控鸽子数量方面至关重要,并呼吁公众切勿喂食鸽子,并确保妥善处理食物残渣。 根据新加坡野生动物法,首次喂食野生动物者可被罚款最多5000元(约1万6469令吉),重犯者的最高罚款则为1万元(约3万2939令吉。) 该局将继续密切关注情况,并会对违规者采取执法行动。 虽设告示禁喂食 仍有人一意孤行 受访居民说,他们仍看见有人丢碎米和面包屑喂鸟,并担心此举会引来更多鸟,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当局在组屋底层和电梯内设置告示牌,提醒公众禁止喂鸽,但据《新明日报》记者观察,组屋周围仍有散落在地的面包屑,鸟儿争相啄食。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新加坡12日讯)狮城一名男子申诉,楼上总是传来脚步声、拉椅子、敲击等噪音,花逾800新元(新币,下同;约2644令吉)找来录音公司到家里录音,收集证据。楼上邻居则喊冤,称两姐妹已经七八十来岁,没制造噪音。  《新明日报》报道,投诉者邱先生(47岁,送货员)和年迈母亲(85岁)同住在惹兰红山一带的四房式组屋已经超过40年,他申诉过去6年来,楼上总传来各种噪音,让他们饱受困扰。 “这些噪音几乎每天都有,从凌晨到晚上入睡时都会出现,脚步声、拖拉椅子、砸重物等,就连晚上睡觉都会被吵醒。” 邱先生说,楼上住着一对七八十岁年迈姐妹,他大约两年前尝试通过调解中心调解,两姐妹也有出席,但否认是她们所为。 “我偶尔会发短信给对方,提醒她们不要太吵,还曾提议说在家里穿拖鞋,对方也回复说会穿室内拖鞋,但噪音依旧,后来也不再回复我的短信。” 邱先生说,其实不想走到采取法律行动这一步,但为了收集证据,他特地花了800多元,请来录音公司到家里录下噪音。 根据他出示的报告,录音从清晨5时到下午2时,期间录到的声响包括移动椅子、脚步声、敲击声、重物撞击声等,这些声音几乎每个小时都会出现至少两次,最高声量达57分贝。 据报道,噪声超过90分贝,听力可受损伤;噪声超过70分贝,使人无法正常工作;噪声超过50分贝,让人难以入睡。 邻居喊冤:没制造噪音 媒体走访楼上单位时,住户蔡女士穿着室内拖鞋应门,她说自己已将近80岁,妹妹则是70多岁,两人根本没有制造噪音。 “我们也很冤枉。如果他找到源头,是不是要还我们一个清白。” 精神大受影响 步行四小时因不想回家 宁愿走路4小时回家,也不想被噪音困扰。 邱先生称,家里噪音的问题让他无法好好睡觉,精神大受影响,容易变得烦躁。 “我昨晚只睡了两个小时。” 他甚至从裕廊东走路回惹兰红山,宁愿花4小时走路,也不想多待在家里。 “我真的是很无助,也很绝望。” 曾一天发出71次声响 邱先生猜测,楼上邻居6年前开始退休后长时间在家,或是热衷于跳绳、跳舞等活动,才会这制造么多声响。 “一开始是很大声的脚步声,去年9月才有传来拖拉椅子、砸物品、敲击物品等噪音。” 他说,自己母亲以前也和他们认识,所以一开始并不希望闹得不愉快,就没去投诉。后来实在忍无可忍,向当局投诉10次,报警也报过5次,但情况没有改善。 “疫情期间,我记录过一天的脚步声超过500下,昨天记录到的各种噪音,从凌晨5时许到晚上12时也多达71次。” 邻居蔡女士则说,她平时跳绳都去组屋楼下或公园,并没有在单位内跳绳。 安装隔音棉也无济于事 为了解决噪音问题,邱先生在三年前装修屋子,特意安装了假天花板和隔音棉。 不过他说,安装后并无太大效果。 “母亲有点失智症,听力不太好,但也曾两次被噪音吓醒,半夜大喊,结果我和女佣都要起来安抚母亲。”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焦点社区:新山烈光镇 (新山2日讯)新山烈光镇哥南卡1路区至5路区出现“鸦害”,成群乌鸦不仅发出噪音扰民,处处空降鸟粪,衍生许多卫生问题、令居民深感困扰。 居民林先生(44岁)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哥南卡路一带的店屋区有不少外国客工租住,清晨不时会看见各大小不一的垃圾袋被丢弃在商业区路边,有的地点垃圾堆成一座“小山丘”,成了上述鸦群大快朵颐之处。 林先生形容,被丢置在路边的垃圾包括许多食物残渣,放眼望去,就好像是鸦群的盛大的“自由餐”。 他相信商店区路边垃圾堆积,是吸引大批乌鸦前来觅食的主因。 记者到场查看后发现确实如此,而根据受访民众透露,商区垃圾滥丢和乌鸦肆虐问题日益严重,范围更进一步扩大影响至附近的围篱社区和组屋区。 住在围篱社区的林先生指出,乌鸦聚居在附近的大树上,平日更趁居民不注意时,叼走民宅衣吊,用衣吊在树上筑窝。 林先生表示,由乌鸦发出的噪音于凌晨5时和傍晚时分,将达到最高分贝,非常扰民,尤其凌晨时候,严重影响居民睡眠。 他说,鸦群不时停驻在民宅屋顶,或飞进民宅,停留在篱笆门上排泄,令篱笆门留下大批鸟粪。 他透露,上述问题已持续多年,让居民不胜其烦,平日需关紧门窗。 他提到,本身就曾苦思和研究多种方法应对,也试过不同工具。目前,最有效的是在停车房一些地方加装“网刺”,让乌鸦没法“落脚”逗留。 他促请新山市政厅探讨有效方案,以协助处理鸦害问题。另外,他也希望相关单位加强街边垃圾堆的清理。 另一方面,居住在附近组屋区5楼的居民阮智萍(53岁)受访时说,她住在组屋区超过10年,近年来鸦群为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阮智萍表示,乌鸦常在她住家铁门和铁花留下排泄物。 她说,她平日外出工作,都会把门窗关好,但不知为何乌鸦和其他鸟儿,却能飞钻进屋里,分别在厨房、客厅留下鸟粪。 她表示,为了保持屋内的卫生,她每天返家,一定会检查和进行清理工作。 她希望政府与相关单位即刻采取行动,以解决鸦害。 此外,民众罗小姐受访时说,据她了解,南方环保有限公司罗里每星期到商区载走垃圾两次,不过,她相信由于商区楼上租户是每天丢垃圾到街边,许多垃圾因而未获及时处理载走。 罗小姐表示,若要相关垃圾承包商每日前来载走垃圾,或涉及复杂的成本和人力问题。 她建议,政府除了探讨有效解决方案之外,或可从提升民众卫生意识方面著手,例如正确丢垃圾方式,及宣导如何有效将垃圾层层装袋,不让乌鸦有机会弄戳破垃圾袋觅食等。 也有民众建议,增设垃圾桶和垃圾槽,以方便商区租户将垃圾集中丢掷。 关于上述种种情况,新山市政厅市议员拿督阿兹受询时表示,据当局调查,上述滥丢垃圾问题主要由居住在商区楼上的外籍客工造成,他几乎每天接获居民投诉,而他也已就此向南方环保有限公司反映问题。 阿兹透露,各相关部门包括新山市政厅和人力局,曾于3月17日,到哥南卡路区进行联合行动,向多名将商区楼上单位改建为员工宿舍的业主发出传票。 他说,他已建议南方环保有限公司在该区设置大垃圾槽,以及为该区外籍客工进行卫生宣导。 至于鸦害,他表示,他已向柔州卫生局局长莫达反映上述乌鸦引发的课题,希望当局采取进一步行动。
3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