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咖啡师

1月前
(新加坡20日讯)10岁患上肾病,20年前换肾获新生,后又确诊膀胱癌摘除肾和膀胱。尽管如此,女子不向病魔低头,如今边洗肾边完成咖啡师培训,期盼能拥有自己的咖啡馆。 《新明日报》报道,蔡淑贞(61岁)约在10岁时被发现患有慢性肾脏病,直到2005年她得以接受肾脏移植手术后重获新生。 13年后她在2018年不幸地被确诊患有膀胱癌,须割除膀胱和移植肾脏,从此得接受洗肾治疗。 一向乐观坚强的蔡淑贞,并不愿让病情局限自己的人生。 她受访时说,自从20年前接受肾脏移植手术以来,她就将每一天当成上天赐予的“礼物”来把握。 即便是后来需要洗肾,难再负荷原本房产经纪工作所要求的体力,更因此放弃了这份从事了长达19年的职业,她不怨天尤人,相信生命为她关上一道门,必定会有另一扇门为她打开。 “我向来爱喝咖啡,也很喜欢咖啡拉花,甚至也梦想退休后开自己的咖啡馆。在成为全国肾脏基金会(NKF)病患后,我加入了他们的“友伴落脚站”计划,在金吉路的总部大堂的咖啡座学泡咖啡等技术,还考取了我的专业咖啡师执照。” 经100小时培训当上咖啡师 “友伴落脚站”为NKF于2011年推出的病患就业计划,参与的病患会在NKF总部大堂的咖啡座以及伙伴咖啡馆完成100小时的免费咖啡师培训,提升他们之后受聘于其他咖啡馆的机会。 蔡淑贞在完成培训后正式受雇为牛车水恭锡路一家咖啡馆的员工。 “我很喜欢这家小咖啡馆的环境,上司和同事都对我很好,还会教我做不同的拉花等。上司知道我有开咖啡馆的愿景,还鼓励我能将小店当自己的咖啡馆来学习经营。” 无奈,工作了1年半后,这家咖啡馆不久前因租金问题结束营业,但已成为合格咖啡师的蔡淑贞,决心继续往实现咖啡梦的路上前进。 “我想利用这段暂时没有工作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拉花技术,同时也不排除和几位同样热爱咖啡的病友一起迈向开设咖啡馆的梦想。近来有不少人在自己的住家卖起咖啡来,这也是我在研究并考虑的下一步之一。” 疫情时居家做牛轧糖 医生当顾客支持 有心创业的蔡淑贞,也报名参加并完成了NKF去年推出的“居家生意计划”(Home based BusinessProgramme)。 为期3个月的计划,为病患提供建立和管理自己居家生意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商业概念、与投资者征集资金,以及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等。 蔡淑贞除了爱咖啡,对与之相辅相成的甜点制作也有兴趣。她在这项计划中的“作业”,就是学习如何让制作手工牛轧糖,成为一盘居家生意。 “我从疫情之初就开始研究做健康牛轧糖的食谱,做了送朋友,同时收集他们的反馈。我也将它们当谢礼送给照顾我的医生,医生为鼓励我还说不如由他帮我接单,让我可做更多拿来卖。” 她表示,由于当时只是当兴趣来做,不晓得如何计算成本和售价等,而NKF的居家生意培训让她在这方面受益不少,也对她以后若开咖啡馆很有帮助。 把握资源积极生活 蔡淑贞在受访过程中,感谢NKF推出的不同计划,让她和其他病患都能在接受治疗之余继续过充实的人生。 “不过重要的还是自己愿不愿意去把握这些资源,保持活跃、积极的生活。所以我也很希望能激励其他病友,为自己也为他们打气,一起创造更多正能量。” 受惠于NKF的计划,蔡淑贞目前也正在与机构商讨,将所学的拉花技术等传授予其他病友。      
2月前
2月前
5月前
9月前
大学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咖啡馆。虽然店名和风格都以咖啡为主,但广为人知的却是琳琅满目的蛋糕以及种类繁多的中西餐菜肴。不过我在那里工作了一年,主要负责的岗位是服务员和收银员,和吧台没有太大关联,只是恰好在最后几个月学到了一些冲泡咖啡的基本操作,学习怎么萃取咖啡、手冲咖啡以及不需要拉花的咖啡饮品。 于是我在打奶泡方面相当不熟练,别说掌握奶泡的厚薄,我连Flat White的奶泡都打不出来,只能打出热腾腾的热鲜奶。后来转行到冰品店工作,以为不会再接触任何有关咖啡的事物,不料老板在我入职没多久就打算引进咖啡机,想让冰品店也卖点热饮。没多久店里就推出一系列不同种类的咖啡饮品,外加我没做过的Affogato。 由于拥有泡咖啡的经验,老板理所应当的把冲泡咖啡的工作交给我。幸好是轮班制,同事可以帮忙分担,不是只有我扛下所有工作。自从咖啡机送到店内,我便开始从零学起冲泡咖啡的技巧和步骤,当然也需要学习清洗咖啡机和咖啡用具,以及如何设定咖啡豆机等等。 其中漫长的学习之旅便是冲打奶泡,要分别打出Latte、Cappuccino、Flat White的不同奶泡,不只口感要顺滑,温度也要适中。我边做边学了近一个月,每日都重复一样的动作,后来老板前来考察,要我现泡一杯Latte。我看似神色自若,实际上手控制不住地抖动。咖啡师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度,可此时的我毫不淡定,所幸在老板的目光下还能打出奶泡。可因为手抖,拉出来的实心爱心变得很小一颗,还带着点斜度。 一有空闲就练习打奶泡 老板面色如常,轻啜一口咖啡便微微点头,表示奶泡厚度正确,只是温度不够,怕顾客才刚拿到就凉了。拉花则肯定需要日常修炼,加强拉花技巧和功夫,总体而言是过关了。后来一有空闲时间我便会拿起奶泡杯练习打奶泡,为了节省鲜奶的用量,我都是改用炼乳加水来打奶泡,咖啡粉则用咖啡渣来代替。 日复一日的练习,我逐渐掌控了奶泡的厚薄度,也可以拉出一个大小刚好的实心爱心和洋葱式爱心,虽然之后有尝试练习其他的拉花图案,但不一定每次都成功,所以给顾客送上的永远只有爱心图案,见他们拿出手机拍照就有无限的成就感。 我一直觉得咖啡师是相当酷炫的职业,穿上帅气的帆布或是牛仔式的咖啡师围裙,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拿着奶泡杯,动作熟练地拉出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拉花图案,相当赏心悦目。可接触咖啡师这一行后才发现并不容易,冲泡咖啡的准备功夫相当繁琐,准备咖啡豆和打奶泡的过程需要非常精细和讲究,时间稍有偏差,就会影响咖啡的温度和口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光鲜亮丽的咖啡师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劳苦,需要日夜累积起来的经验和技巧才能成为合格的咖啡师。而我很幸运可以短暂成为兼职咖啡师,相信未来有一天自己还会再接触咖啡的世界,细品咖啡的香味,品尝苦后回甘的滋味。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新加坡18日讯)在新加坡一座购物商场二楼营业的O‘brew culture咖啡座,面积虽然不大,但从向客人介绍餐品、点餐、准备餐食到上餐,皆由一名聋哑咖啡师一人完成。 咖啡座老板关有为(50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2019年为开设咖啡座在网上公开招聘时,收到了朴圣超(36岁)的电邮,但一直到面试当天才发现对方原来是一名聋哑人。 他说:“像我这种面积不大的咖啡座只需要一名员工负责打理,刚开始时是有些纠结,我知道新加坡有不少聋哑人在工作,但却从未见过一个聋哑人能单独在服务业的前线工作。我觉得还是应该给他一次机会,因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被给予平等的机会。” 朴圣超是高级咖啡师    还会中英文 朴圣超是在中国长大的韩国人,2012年开始学习成为一名咖啡师,随后到澳洲工作,并在当地取得高级咖啡师认证。 关有为在面试后对他的手艺十分满意,也发现他能以中英文沟通,所以决定聘用他。 可是,相对于关有为放胆一试的决定,朴圣超却不认为自己能独自打理一间咖啡座。 他说:“虽然有不少工作经验,但却从未单独打理过一间咖啡座,尤其是在与顾客沟通方面的经验极少,所以起初并没有什么信心能胜任这项工作。” 关有为的咖啡座在2019年底开始营业时,遇上冠病疫情的暴发初期,人流不多。因此,朴圣超先是与几个熟客通过文字沟通,循序渐进,慢慢地适应,并改善点餐程序细节,逐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咖啡师。 关有为对朴圣超近几年的表现十分满意,他认为聋哑人也能胜任服务行业的工作。关有为甚至还报名上了手语课,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聋哑人士的世界。 但随着所在的购物商场因重建而将收回咖啡座所在的楼层,咖啡座将在今天(6月18日)后歇业。 朴圣超已找到另一个咖啡座的工作。他说,这几年的经验让他大致了解咖啡座的运作模式,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自己开一间咖啡座。 关有为也表示将再寻觅适当的地点,重开咖啡座。他说,如果再开咖啡座,肯定会再聘请聋哑人士或其他残障人士。“通过这次的经历,我发现只要给予残障人士机会和耐心,他们也能胜任许多工作。”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