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包裹

1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编按:今天我们动辄嫌运费太贵,却忘了这种便利在70年前根本不存在。马克·莱文森在《货柜与航运》中揭示了货柜如何重塑全球贸易与生活方式。本文带你从麦克莱恩的卡车起家,到货柜登上世界舞台,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运输背后,其实是一段翻转世界的历史。 有个关于网购的笑话,那就是大家会愿意购买任何商品,但是只要到了支付环节,一看到运输费用稍微高了一点,许多人就会马上取消订单。或许大家都觉得:不过是运输而已,比起自己要购买的商品来说,含金量实在太低了。而且,只不过把物品送到家门口,我也会开车,凭什么要给这么多钱? 因此,聪明的商家都会把一些物流成本加进商品的零售价格里,或者做一些促销活动,让消费购买足够高的金额或数量,就提供免费运输。毕竟,挣钱嘛。 但是,要是我告诉你,你如今享受到的运输便利在70年前压根儿不存在呢? ◢从卡车霸主到海运新局 是的,虽然全球科技在20世纪前半叶已经有相当不错的发展,但大部分运输方式还是缓慢、昂贵。 根据这本《货柜与航运》(英文原著书名:The Box),1940年代末,随着美国铁路的载货量逐渐减少,卡车公司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任何想要加入这个行业的新创公司,都必须得到ICC(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州际商务委员会)的核准,并按照ICC规定的路线、承载规定的货物、收取规定的费用。卡车不能擅自做出商业决定,例如顺道载运别的货物。如果回程没有获准载运的货物,该卡车就给空车回来。 ICC就像许多政府或公共机构,他们并不在乎什么效率,只在乎秩序(或者某些人的利益)。他们甚至还迫使卡车公司必须收取高于铁路公司的费用,希望借此保住铁路公司的饭碗。 那时候,年仅34岁的马尔科姆·麦克莱恩(Malcom Maclean)野心勃勃,想要扩张其卡车运输业务版图。既然费用被ICC捏住了,那么就从成本下手。麦克莱恩说服许多退伍军人成为他的卡车司机,因为他们不但更有纪律,还能从政府那里申请低利率贷款,用于购买卡车并加入麦克莱恩的公司。此外,由于麦克莱恩有开卡车的经验,他还亲自规划路线的休息点,然后和加油站拿到折扣,让他的卡车司机在特定地点加油来节省成本。 这些努力让麦克莱恩的卡车公司成为全美营业额第八,但税后盈利是全国第三,可见其成本控制之优秀。 麦克莱恩和所有成功商人一样,是坐不住的。因为他已经看到卡车运输快要面对两大难题:一个就是路上拥堵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另一个则是许多公司开始向美国低价买入船舶(二战后的船只)。他担心的,就是海上运输会成为他卡车公司的最大噩梦。 于是,他决定投入下一个事业,那就是海上运输。一切围绕着货柜的故事就此展开。 可是,海上运输比卡车运输难搞许多,因为这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 ◢货柜横空出世,但是…… 首先,第一大难题就是货柜问题。虽然现在许多人都认为是麦克莱恩发明了货柜,其实在他投入海上运输时,市面上已经有小型的钢制货柜,不过用途不广泛。于是,麦克莱恩找到了一位货柜专家谭琳杰(Keith Tantlinger)为他打造专属的货柜。 不过光是有货柜还不够,因为还需要足够强大的吊车将其吊起、货柜之间的栓扣要够强、货柜的尺寸要统一、码头的吃水要够深。这些技术问题在《货》这本书里都有详细描述。不过,最让人心烦的问题,终究还是人的问题,那就是怎么克服来自码头工人的防抗。 对码头工人来说,货柜就是洪水猛兽,虽然他们自身有许多纪律问题和小动作,例如打架互殴、偷取或蓄意毁坏货物(据统计,当时两成的美国码头工人都有前科)、如果托运方不满足他们的薪资要求,他们除了罢工还会故意把货物滞留在码头,让船开走。 不过,即便麦克莱恩多努力去克服这些问题都好,货柜运输并未成为主流,因为整个市场都还是半信半疑。 ◢越战推动货柜崛起 真正让货柜成为海运的主流,是美国的越战。在越战初期,美国士兵的物资供给并不是依靠前线的需求端决定,而是由远在美国的分析幕僚决定。你可以试想一下,当前线作战的士兵要求更多弹药时,军队后勤却提供更多的沙丁鱼罐头,这场战还要怎么打? 供需关系失衡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美军直接把货物和木栈板(也就是在工厂里常见的木板底座)捆绑在一起,到了码头就连同木栈板一起搬运上下船。整个过程的包装和卸货不但费时费力,还产生非常多的物品损耗和偷窃事件。对商界来说,美军的运输方式可说是相当落后。 得知此事的麦克莱恩深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他竭尽所能地联系美国国防部,希望他们可以采取货柜运输的方式来解决,不但运输成本更低、更快速、货物损坏更少、而且用于运输弹药更加安全。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要完成货柜运输,美国这端不但要准备好,就连在越南的港口设施也需要大幅提升,麦克莱恩自动请缨去越南实地考察,提供港口改装的意见。 经过多番努力后,美军有两成到四成的货物是以货柜方式运输。在1970年,美军甚至表明,一旦全面采用货柜的运输方式,其潜能才得以发挥。有了美军的背书,货柜才算是正式成为主流运输工具。 当越来越多公司投入货柜运输业务后,麦克莱恩再次发挥他的商业嗅觉,把原有公司卖给一家烟草公司,然后买入一家轮船公司。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因为麦克莱恩看到货柜运输业务要获得巨大盈利,公司需要大幅增加货柜的运载数量,才能把平均成本降下来,他决定利用新公司来获取更大尺寸的船只。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是对的。因为在1970年代所发生的石油危机,让原本只占10%至15%的货柜船运营成本,飙升至50%。 所以麦克莱恩的船只设计都是讲究节省燃料,虽然需要牺牲一些速度。奈何,麦克莱恩担心的石油危机并没有再次浮现,而造价过高且较慢的船只,最终让他的公司不得不在1986年11月停业,并申请破产。 ◢现在的挑战:还是人 如今,我们对货柜运输已经习以为常。但货柜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们许多事物,有了货柜,制造工厂可以更加分散在全球、让中国重视内陆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否则货物无法在国内流通)、企业可以实施 “及时制造” (Just In Time)来减少库存浪费、物品的制造也会考虑到货柜的尺寸限制。最重要的是,货柜给全世界创造了许多财富。 故此,当美国总统特朗普搬出那张毫无美感且逻辑的对等关税图表时,这是非常可笑。因为Morgan Stanley今年7月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全球化底下的廉价制造业让美国企业的经营利率从2009年的8%,上升到2024年的16%。也就是说,同样100美元的营业额,现在美国企业可以收下16美元。这个增速相当可观。 当然,整个货柜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正因如此,《货》的作者事隔多年后又撰写了另一本书《Outside The Box》(暂无中译本),探讨了这行业的新挑战。 正当每艘货柜船的平均成本已经被规模效益拉低了不少,不过并没有换来相对应的运输速度,反而看到的是更缓慢。原因也相当讽刺,那就是海运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运载量而忽略了物理限制,导致每一次停靠港口时,港口的吊车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完成货物的装载和卸载工作(部分货柜船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吊车无法触及)。而且,海运公司也把航海速度调慢一成到两成,以节省燃油成本。这些都导致好些货柜船的延期,该书就记载,2018年有三成从中国出发的船只延误。 由于整个航海行程表是紧密相连,船只在一个点延迟,自然就会导致更多的延误。一艘在上海港口延误的船只,大概率就会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西班牙也会延误。 随着海运产业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庞大(正如麦克莱恩的猜想),有雄厚资金且能够投入这种 “军事竞赛” 的公司也越来越少,最后产生更多寡头,单单是Maersk集团就控制了全球近两成的运力。 不过,这些海运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许多不得不组成各种联盟来维持运费。就拿台湾的长荣海运集团来说,虽然他们在疫情期间赚得盆满钵满,不过他们在此前的8至10年,常常是盈亏参半。加上各国的港口都有不同的收费和规定,也成了海运公司持续运营的一大挑战(不过在疫情期间,许多海运公司为了赚取更多收入,不惜违约越过某些港口,其中包括我国的巴生港口)。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快吗? 回归正题。 货柜运输创造了许多财富,也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不过,当我们今天动动手指就能够买到想要的物品时,动不动就要退款,我们似乎也丧失了足够多的耐心去等待一些货物,也对一些轻微的不便利更少容忍。《超负荷时代》一书就提到,我们如今所享有的便利,并非是理所当然的。当我们要求更快的运输服务,附带的风险就是司机开车速度会更高。哪怕我们知道物理是有极限,但是我们的耐心消磨却可以到负数。 当今天我们签收自己的包裹时,是否应该也思考一下这整个产业,或者这个世界,有必要成为这个模样吗? 更多文章: 【读家说书】龚万辉 X 农夫谈封面设计:关于书本的第一道风景 【全民读书会】趁着国际翻译日,我们来谈马华文学翻译!
2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