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扩大 另寻“新水喉” 隆市局设立“捐献基金”




(吉隆坡10日讯)首相署(联邦直辖区事务)部长拿督斯里扎丽哈赞扬,吉隆坡市政局勇于突破舒适区,率先推出前瞻性举措,设立捐赠基金(Tabung Endowmen)作为财政来源多元化(diversify)的战略措施,成为全国最早探索这一新型财政保障机制的地方政府之一。
她今午在隆市政局培训学院主持“吉隆坡市政局捐献基金”(Tabung Endowmen DBKL)开幕仪式指出,大家必须坦诚审视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过去三年,吉隆坡市政局预算增长近9%,即从2023年的26.04亿令吉,增至2025年的28.35亿令吉。
ADVERTISEMENT
然而,在预算增长之际,财政赤字却持续扩大,从2024年的2.759亿令吉,增至2025年的3.259亿令吉。

逾62%收入来自门牌税
她表示,经分析收入结构,吉隆坡市政局超过62%的收入,来自门牌税,这种对单一收入来源的高度依赖,在当前民众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存在着显著风险。
“吉隆坡市政局职能范围持续扩大,履行城市发展与维护等传统职能外,更协助联邦直辖区部门承担起类州级政府职能,包括社会福利事务、公共交通及社区服务等领域。
这些辅助职能,每年需承担超过1.4亿令吉的财政支出,且金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她说,当前财政状况下,本应得到保障的基础服务,例如道路保养、公交、公园等设施开始受影响。事实上,每年仅用于道路、公园、交通管理、公交和政府组屋等基础保养拨款,高达近10亿令吉。
隆2040年人口 将增至254万
同时,扎丽哈表示,《吉隆坡2040蓝图》预测吉隆坡人口将从当前的200万增长至2040年的254万。
“人口数量的增加,代表着对基设和社会服务的需求与压力。在此背景下,捐赠基金将成为一种社会与财政保障机制,帮助这座城市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保持可持续发展。”
全球许多城市正积极推行这类多元化融资模式;扎丽哈以墨尔本为例说,当地推出的“健康与气候适应型社区”计划,有关社会基金项目由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慈善家及社区共同推动,专门用于支持应对极端天气、疫情及城市经济不确定性的社会与健康计划。
“这一理念同样被阿姆斯特丹、首尔及部分北欧城市采用。这些大都市通过多元化融资模式增强城市韧性,整合多方外部资源,由当地政府担任共同受托人角色。”
扎丽哈认为,捐献基金体现集体责任理念(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开创吉隆坡未来的“共同守护”文化(shared stewardship),认可每名市民作为城市未来受托人(trustee)的潜能,毕竟这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她感谢,玛拉工艺大学(UiTM)研究团队的鼎力合作,使这项基金得以从构想变为现实。

麦慕娜:独立受托机构专业管理
此外,吉隆坡市长拿督斯里麦慕娜则指出,吉隆坡市政局每年面临着城市服务、社会需求及基设需求的持续增长。
“倘若不采取全面统筹的应对策略,现有财政资源将难以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需求。”
她说,“捐赠基金”是由多方捐赠形成的资金,由独立受托机构专业化管理,确保资金及其收益持续用于吉隆坡社区发展与城市建设。
“吉隆坡市政局捐赠基金依据《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Akta 171)第39(d)条款所设立的长效机制,旨在持续支持本市的社区发展、教育事业、环境保护及人力资本建设项目。”
已筹集逾11万 获6机构捐助
至于吉隆坡市政局捐赠基金(Tabung Endowmen DBKL)的设立,历经严谨的规划与研究流程,其中包括与战略合作伙伴玛拉工艺大学(UiTM),自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月1日联合专项研究。
该研究全面评估此项捐赠基金,作为隆市政局替代性财政来源的潜力与实施效能。
麦慕娜亦指出,研究结果表明,该捐赠基金模式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收益,成为战略性支持机制,能有效应对逐年增长的运营成本及日益复杂的城市发展支出需求。
她补充,截至2025年7月,该基金已筹集11万5000令吉,并获6家机构捐助,包括国家储蓄银行(Bank Simpanan Nasional)、马星集团、TSLAW地产、KLCC产业控股、Muamalat银行及COOP Bank Pertama合作社。
当局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企业、组织及个人参与捐赠,共同促进城市福祉,实现多方共赢。
吉隆坡市政局捐赠基金的运营,严格遵循“专业胜任”(Competent)、
“责任明晰”(Accountable)、“运作透明”(Transparent)、“高效精简”(Efficient)、“成效显著”(Effective)的CATEE管理原则。
其管理架构遵循基于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框架的现代可持续发展原则,
强调实体发展、社会责任与廉洁治理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