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来啰 |甘发茶楼掀节约饮食新风潮 迷你餐 小碗大滋味




饮食界经常面对食物资源浪费现象,消费者毫无节制的豪迈点餐,往往食物过剩,即奢侈也造成粮食耗损与浪费。
ADVERTISEMENT

为了倡导餐饮节约,“甘发茶楼”第二代继承人甘雨勤灵机一动,通过调整食物份量走精致化路线,推出“迷你版”面条粥类,缔造餐饮业新风尚。
以浅尝作为出发点,食客通过小份菜点餐控制食量,同一时间能够享受其他美食,大家不会因此撑得太饱腻食,有效减少食物浪费。

小碗措施深得女性欢迎
新措施深得女性以及外国游客欢迎,走过30年岁月《甘发茶楼》创新突破,凭藉传统地道美食站稳市场,迎来本地人和外国游客青睐。
父母年轻时先在路边摊创业白手兴家,后期搬进武吉免登区一带茶室。2022年5月29日,他们再次迁店到登卡同善路(Tengkat Tong Shin)一间古色古乡特色的租用双层店铺,一家人携手在美食界再度扬航。
店家占尽地理环境优势,处在旅游景点区。迷你版份量食物宣传噱头吸引大批网民体验食物边拍照打卡,上载各大社交平台,《甘发茶楼》名声大噪,常日满座,尤其假期日大批外地游客千里迢迢到这里,不惜大排长龙,大家冲着传说中那一碗本土人情味浓郁的面粥而来。

甘雨勤:3食物推出精装小碗式
早前从事酒店管理的甘雨勤,眼见双亲年迈,他决定与2名原本从事美容事业的妹妹,改换跑道投入家族事业。
有一天,其脑海突如其来萌生迷你版食物概念,经过大家商议认为可行度极高,于是大胆推出新举措。

缘起对节约食物的初衷概念,在甘雨勤眼中看到,餐饮界不少消费群体虽然拥有很好消费能力,结账后拍拍屁股走人,桌面却是经常留下一堆吃剩食物,看到这种糟蹋行为很是心疼。
“有些食客因他们食量小,无法吃完食物。所以,《甘发茶楼》对食物迷你版构思应时而生,推出精装小碗式咖哩叻沙面、猪杂粥和亚参叻沙,欢迎食客前来体验。喜爱浅尝和喜欢与美食打卡的民众,《迷你版》选项确实合适他们。”

《甘发茶楼》卖其他面食,保持正常份量。针对咖哩叻沙,特别推出“迷你版”、“金牌”和“招牌”3类选项,让食客作适量点餐。
所谓“金牌版”,即格外加料,伴上叉烧烧肉,这款特受男食客或大胃王钟爱。

延续传统人手点餐
通过消费端把控,食物份量重新调整,服务素质也是餐饮口碑之一。甘发茶楼数十年如一日诚恳待客之道,深得街坊欢心。很多常客从年轻开始追随甘发茶楼,甚至老了,他们对茶楼情意结依然不变。
甘雨勤说,他和妹妹负责点餐招客,延续传统人手点餐形式,外劳只是负责打扫清理和捧餐。
“许多中港台、新加坡和印尼游客到来这里捧场。为确保点餐过程沟通顺利,我们亲自招待客人,展现不同本土语言和外语推荐自家美食。妈妈就负责统管厨房掌厨。”
亲自秘制叁巴酱叻沙汤底
甘雨勤表示,其咖喱叻沙偏向娘惹风味,倒入浓郁椰浆烹煮,这点与外界普遍调配汤底时只是添加咖喱粉的作法有很大区别。
“此外,我们亲自秘制椰浆饭叁巴酱以及叻沙汤底浓缩酱料,确保食材新鲜风味独特。尤其汤底浓缩酱料每次炮制过程,要耗时3小时制造。”
努力推广 不让猪杂粥失传
说到猪杂粥,这道地道美食越来越少年轻人喜爱,甘雨勤希望努力推广不让它失传。
“年轻人不太喜爱吃内脏,有可能若干年后,猪杂粥逐渐失传。这是十分可惜的。”

他补充,其店熬煮的猪杂粥,选用内脏经过反复清洗祛除异味,特地选用猪舌头和每天新鲜油炸的猪大肠佐料。白粥更是历时2小时熬煮,粥底绵滑黏稠好吃。
父母从前摆路边摊卖经济米粉和咖喱叻沙,后期迁移到店铺发展逐渐扩大销售路线,增加其他类型面粉粥类点心和椰浆饭。
美食的传承养活一家大小,在事业办得有声有色的轨道上,亦为促进大马旅游贡献一份力量。业者通过接地气地美食文化,向游客展现我们朴实待人的亲民形象。

《甘发茶楼》
地址: | 23,Tengkat Tong Shin,Bukit Bintang,50200 Kuala Lumpur,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
电话: | 017-252 6813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