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精彩系列

|
发布: 6:00pm 11/02/2025

教育

校长

巴生光华独中

佘琼凤

教育

校长

巴生光华独中

佘琼凤

杏坛“蛇妈妈” 趣事特别多   佘琼凤校长罕性吓到新生

报道 / 黄文民
摄影 / 高建业(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佘琼凤恭祝各界蛇年吉祥,蛇来运转!

迈入乙巳蛇年,大家不免俗常常提到“蛇”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与“蛇”同音同调的少见姓氏——“佘”姓。

佘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而大家耳熟能详的代表人物,便是香港著名艺人佘诗曼。然而,在巴生,尤其是界里,也有一位响当当的佘姓杰出人物——

ADVERTISEMENT

谨记祖父母教诲

现年70岁的佘琼凤,自小在祖父母的熏陶下,深知自己姓氏的独特与意义。作为佘姓的后代,她时常受到家族精神的鼓励与传承,祖母以《杨家将》中的佘太君为榜样,教导她要坚韧不拔、勇敢无畏。

经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佘琼凤不仅在教学中倡导优质教育和普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教育理念),更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证明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即使在身体抱恙、面临心脏手术的重大挑战时,她依然坚信,人生如同“轻舟已过万重山”,不畏艰难,积极坚持,勇敢度过每一个难关。

趁着农历新年的到来,《大都会》社区报特别邀来佘琼凤,与读者分享她与佘姓家族的深厚渊源,以及她近年来在生活和教育领域的宝贵心得。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佘琼凤:祖父母常告诉我们,尽管佘姓是少数姓氏,但我们要自强不息,发扬光大,怀有对佘姓的自豪感。
佘姓家族自强 不畏惧

佘琼凤说,她的家乡是柔佛麻坡武吉哈逢(BuKit Kepong),祖父母即佘智友(已故)及王妙珍(已故)来自中国,祖父是一位商人,也是武吉哈逢早期的地方领导之一。

她说,祖父母一直有嘱咐子孙要赋予自己家族姓氏存在感,让大家知悉佘姓氏。

“或许因姓‘佘’(少见姓氏及与‘蛇’同音),祖父母怕我们不敢念出自己的姓氏,并以‘陈天蔡地佘皇帝’的民间短语来勉励我们不畏惧、肯定我们的姓氏。”

她说,祖父母在她儿时也一直耳提面命,灌输他们尽管佘姓是少数姓氏,但他们要自强、发扬光大,对佘姓有自豪感。

她补充,除了家族亲人,她在生活中及教育生涯里遇到佘姓的同仁及学生是屈指可数;因此,当有遇上姓佘的人时,她仿佛都觉得是遇到亲人。

家族几代人延续当官传统

佘琼凤说,父亲佘绍安(已故)在早期时是武吉哈逢地方议会的主席,而祖母也告知,家族几代人都有着做官的传统,并鼓励他们要延续家族这一传统,继续承担领导责任和传承家族的荣誉。

她坦言,自小就受到父亲在工作中的领导事迹影响,父亲的领导风格和行为深深地影响她,在耳濡目染之下,她也学到父亲在工作时处理事务的方法。

直到后来,她也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一名校长。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当提到儿时祖母带她去看《杨家将》大戏的往事时,佘琼凤神情兴致盎然,津津乐道,不禁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佘太君故事影响深远

佘琼凤回忆说,儿时当武吉哈逢社区里有酬神活动展开时,其祖母会带着她与弟妹,大家手里拿着小凳子前往寺庙看潮州大戏,而其中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杨家将》戏曲里佘太君角色出场的一幕。

“当佘太君一出场时,我们都感到非常兴奋,她仿佛就像我们家族的大家长。”

此外,祖母也常常给佘琼凤讲述《杨家将》的故事,特别是佘太君在故事中展现出的英武、敢怒敢言、威武不能屈的形象,以及她坚韧不拔的毅力。

佘琼凤说,她本身的个性也是如此,这种大无畏精神与佘太君的精神非常相似。

“每当祖母在提起佘太君的故事时,我们都感到非常神往,听得津津有味。我们甚至也拿起一块布围在身上,模仿故事中的将军人物。”

她表示,自己对佘太君的精神从欣赏、仰慕,到学习和模仿,始终深受其形象和精神的启发。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佘琼凤在校园的树下弹奏吉他,和巴生光华独中的学生们一起唱歌,大家互相对视,时不时交换微笑,那一刻仿佛时光静止,只有欢乐的音符在空中回荡。
消除隔阂 学生唤“佘妈妈”

佘琼凤回忆说,儿时在当地的学校园上课时,因为很少人姓佘,每当看到她来时,同学都会打趣说“蛇来了”(谐音“佘来了”)或“蛇出洞了(谐音“佘出动了”)。

她也说,在她执教后,每当有新生第一次认识她时,他们或怕念错而不敢念出她的姓氏;在经过她解释“佘”确实是与“蛇”同音后,他们才敢放心称呼她“佘校长”。

到后来,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与他们的隔阂,她于90年代在万津中华华小执教时,就让学生们称呼她为“佘妈妈”。自此,这个绰号也一直跟随着佘琼凤,直到现在。

佘琼凤笑说,其实“佘妈妈”这称呼延伸出多个趣闻。

“当年我在万津中华华小执教时,一名学生前来告知,有另一位学生要打佘妈妈。乍听之下,让人误以为学生是要打我。后来在厘清后,才得知原来是那位学生手上握着一瓶装有水蛇的罐子,学生的意思是要打瓶子里的水蛇,而不是我。”

她也说,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不会写“佘”字,过去曾收到过一些贺卡,上面称她为“蛇妈妈”,也有的是误写成“余妈妈”。

对此,她并不介意,认为这正是孩子们的童真和他们的无心之举。她反而觉得,这些都是佘姓的趣闻故事。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以佘琼凤形象制作的雕像栩栩如生,神韵与气质跃然于雕刻之中。
去年三度入院 未曾胆怯

2024年,对佘琼凤而言是一个转折年,因为这一年她身体抱恙,曾三度入院接受治疗,包括进行了一场心脏手术。对于年届70岁的她而言,这是一个攸关生命的重大考验。

因年龄关系,日渐衰弱的身躯能否抵抗手术的风险,还有手术后漫漫的康复之路,所要面对的挑战,佘琼凤对此也曾感到胆怯,也踌躇过。但最后,她决定为自己的健康勇敢一次、努力一次,因为她还有很多未竟的教育梦。

在经历手术后,由于手术中胸腔扩张器撑大伤口所带来的后遗症,她当时在起床时、躺下时、抬手时感到疼痛。面对这人生的挑战,佘琼凤始终坚信,“轻舟已过万重山,再辛苦也要坚持”,这份坚定的信念支撑她度过艰难时刻。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休养后,佘琼凤已在去年11月起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以坚韧的姿态面对生活与工作的挑战。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在去年巴生光华独中初三毕业典礼上,佘琼凤见到一名屡遭挫折而不气馁的学生最终顺利毕业,令她满心欢喜与欣慰。
推动“一个都不能少”教育理念

精彩人生,从70岁开始!回归生活及学校(巴生光华独中),佘琼凤对人生有着另一番的体会,包括认为,经历了手术与休养后,70岁的人生仿佛迎来全新的开始。

她娓娓道来,支撑她坚持下来的,包括她对学校的激情及热诚,以及欲完成对学校的使命,如继续为该校推动“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2015年,本校(巴生光华独中)在配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目标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的框架下,致力提供优质教育。来到2025年,本校将继续响应这一目标,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办校。”

她也说,促使她回校的另一个原因,是欲协助巴生光华独中目前正积极进行建设综合大礼堂暨10层楼学生宿舍建设计划。这项建设计划在2023年开始,工程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2026年竣工。

“我非常期待这项计划在一年后的落成,也感激董事长、董事们、校友、家长、社会人士等人所给予的支持,造福光华莘莘学子。”

佘琼凤小档案
年龄 70岁
家乡 柔佛麻坡武吉哈逢
现居 巴生
家庭成员 丈夫,育有一女一子;一个弟弟、三个妹妹
掌校背景 巴生光华独中校长(2015-至今)、巴生港口青年华小校长(1997年至2010年)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在接受专访时,佘琼凤(左)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向记者娓娓追溯《杨家将》及佘太君的历史典故。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佘琼凤的“佘妈妈”形象深入人心,甚至连学校推出的书签上也印有她的肖像,成为大家熟知的象征。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佘琼凤当年在巴生港口青年掌校时,父亲佘绍安当时到学校探访她,并在她的办公桌上留影。
(新年特稿)MZ:访佘琼凤校长
佘琼凤(站者左二)在早期时与祖母(坐者)、母亲(站者中)及弟妹合影,尽管这张照片随着时光流逝而变得发黄,她依然珍藏这张照片,细细回味往昔与祖母相处的温馨时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