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精彩系列

|
发布: 2:56pm 02/02/2025

蟒蛇

捉蛇

眼镜蛇

志愿消拯队

垃圾蛇

蟒蛇

捉蛇

眼镜蛇

志愿消拯队

垃圾蛇

手机拍下 记下最后藏身处 遇蛇冷静 消拯局能救你 

报道:罗忆雯
摄影:陈启基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万挠公主湖镇志愿消拯队现场演示捕抓巨长蟒蛇,逾10名大汉队员,小心翼捧起这条巨蛇大合照。

夏日炎炎,正是群出没季节,蛇是变温动物,能视乎环境温度变温生存和在热天较活跃;高温也逼使蛇群攀爬现身城市建筑物户外透气,例如公寓楼梯栏杆、住家马桶、沟渠、建筑物墙壁、山区等,有缘人目击蛇迹并不出奇。

万挠公主湖镇(Bandar Tasik Puteri)主席旺尤努斯授招,遇见蛇切记惊慌,肢体不能大动作,蛇类不受惊吓之下绝不攻击人类。此时,人们要头脑冷静,记下蛇形特质和藏身位置,迅速联络消拯局

ADVERTISEMENT

他日前与团队成员向《大都会》社区报,展示捕蛇技巧。现场出动3条常遇蛇类,即做演示。

手机摄下 方便辨识捕捉

旺尤努斯指出,一般人怕蛇,看到它们吓得魂不附体,甭说要短时间内记下蛇貌,所以手机是最佳记录器,方便捕蛇队辨识蛇类,做好捕捉防范措施,同时方便医护员为被蛇咬伤的患者,抢在黄金时间内物色合适抗蛇毒血清。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旺尤努斯:遇见蛇切勿惊慌,蛇不受到惊吓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届时记下蛇形特质和藏身位置,通知消拯局求助。

至于被蛇噬伤处,伤口处可用湿毛巾轻轻裹上,千万别受到电影情节误导,禁止用布料紧扎伤口。

“捕蛇队抵达现场,往往第一发现蛇迹的投报者早吓得躲到远远,如此一来,加剧捕蛇难度,我们需要花时间重新搜索蛇迹,无从下手掌握逃窜去向。所以遇蛇别逃到太远,稍微与蛇保持适当安全距离3公尺以内就好,因为我们要掌握蛇最后藏身处。”

捕蛇队经常与蟒蛇(Ular Sawa)、垃圾蛇(Ular Sampah)和眼镜蛇(Ular Senduk)打交道。蟒蛇和垃圾蛇,爬行神速惊人,前者更是爬树高手。

“有些蛇类属无毒,经常出没森林和住宅,它们以猎食壁虎、蟑螂为主食,对生态环境平衡有帮助。我们鼓励民众学习辨识蛇类,保护野生动物。”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蛇类繁多,有毒无毒剧毒,或对绿色环境有助生态平衡作用,民众要好好学习辨认,增长知识,学会与蛇和平相处。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捕蛇队伍组员,一般上分成3至4人一组,其中2人负责持拿不同型号的捕蛇器,其余者负责拿手电筒照明现场和给指令。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捕蛇需有技巧,不能伤害蛇类。图为捕蛇器,牢牢拴住蛇头,志愿消拯员一只脚轻轻踩着蛇体,遏制它的行动。

夏炎窜行出现 遇蛇几率高 

蛇遇冬天冬眠,然而大马常年夏天或雨季,其实一年之内遇蛇几率挺多。特别夏炎气候,蛇窜行出现户外透气活动。

由于蛇体表面的鳞片有平行的凹槽,从蛇头延伸到尾部,有助它们移动时产生摩擦力和抓力。

旺尤努斯表示,捕蛇行动时,会出现蛇在垂直墙面滑行情景。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蛇藏身马桶案例,是公众茶余饭后热烈话题。万挠公主湖镇志愿消拯队处理这类个案,颇为拿手。(取自万挠公主湖镇志愿消拯队脸书截图)

他指出,蛇也会从地下水管钻入住家马桶,面对这类惊悚情景,居民要马上致电消拯局求助,不能攻击蛇或冲水,因蛇与水属于共生关系,它们不可能轻易被马桶水力冲走消失。

 

“非常时期,我们使出非常手段应对,就是在另一端水管洞口开端出灌入大量沸水,蛇遇上高温感觉不舒服,它设法逃离地下水管钻出洞口,就趁蛇头探出来之际,用捕捉器擒拿它。”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蛇的动作灵敏神速,一旦有机会窜逃爬行,它们可以说是来无影,去无踪。图为万挠公主湖镇志愿消拯队摸黑在草丛寻找逃脱的蛇迹。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眼镜蛇有剧毒,捕捉过程要格外小心。

视频

不鼓励民众煮沸水驱蛇

旺尤努斯解释,用沸水驱蛇并不会伤害蛇体,但确实让蛇不舒服。遇上顽强的蛇十分棘手,因为它们按兵不动,宁死守呆在地下水管,与消拯员展开拉锯战,此时人们要不断灌入一桶桶沸水,逼使蛇离开地下水面。

“无论如何,我们不鼓励公众自己煮沸水驱蛇。这些工作交由消防员处理比较适当。公众记得冷静,不要攻击蛇。除非判断当下情况性命真正受到威胁,才好逃跑。”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这类俗称峇迪蟒蛇的蛇种,因为纹路类似峇迪服饰而得此取名,它们爬行神速,更是爬树高手。

破迷思 蛇不怕硫磺  

搓手掌和硫磺驱蛇之说全是迷思。

网络流传遇蛇应急之计,包括搓热掌心会释放让蛇畏惧的硫磺气味达到驱蛇目的。

旺尤努斯指出,迷思导致人们无法吸收正确知识,以致害人害己。

他解释,掌心搓热并不是释放硫磺气味。

根据医学上解释,那是手上皮肤的角质层(蛋白质一种)因摩擦生热而发出一股糊味,虽含有少量硫元素,但不至于就发出硫磺味。最重要是蛇根本不畏惧硫磺。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蛇体因为滑溜,一些捕蛇钳推出倒齿设计,方便夹住限制蛇身旋动逃溜。
(新年特稿)MZ16:3与蛇友偶遇要冷静 手机摄录蛇貌记下最后藏身位置
这条被志愿消拯员把玩掌心的迷你小蛇,俗称垃圾蛇,多数在城市垃圾堆或森林出没,无毒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

针对网传撒盐或用燃烧过后的硫磺粉达到驱蛇效用一说,旺尤努斯强调,想在空气中点燃硫磺,其实很困难的事,几乎不可能成行。

“此外,消拯局有过临床实验,把蛇放在圈内中央,圈外洒上未经特殊处理过的硫磺粉,最后蛇成功破防,安然无恙爬出硫磺圈。”

询及节庆期间烟花爆竹,里面成分能否克制驱逐蛇类,旺尤努斯指出,烟花爆竹成分属爆炸易燃物,存在一定危险程度,若屋内或深山露营发现蛇迹,人们早已吓得全身发抖,哪来心思时间找爆竹烟花防御蛇类,更不可能往屋子和帐篷周围掷丢爆竹烟花,此举是玩火自焚,自招火魔。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