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瓜雪縣微型華小之一,丹絨加弄峇眼巴西漁村內的“峇眼巴西國民型華文學校”,多年來面臨資源有限和學生人數少的挑戰,董事長鄭友進無懼重任,勇敢接下使命,並憑藉堅定不移的決心,帶領學校穩步前行。
鄭友進是峇眼巴西華小的校友,對這所學校有著深厚的情感,而且他也在當地發展事業,致力關注學校的成長與未來。自2019年開始接下董事長一職以來,他持續為學校爭取資源與支持,以推動學校的發展。
ADVERTISEMENT
秉持服務學校和回饋社會的理念,鄭友進團結教職員工和家長的力量,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最好的環境中成長,推動峇眼巴西華小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鄭友進:學生70年代乘船上學
鄭友進受訪時指出,峇眼巴西華小興建於1968年1月20日,當年因地方環境的需要,以及當地居民的齊心合力,加上政界顯要的協助,才有這個微型小學的實現。
他說,初期的學校是一棟涵蓋2間課室、1間辦公室及2間教師宿舍的校舍,於1967年竣工並矗立在峇眼巴西河邊,學校於1968年1月20日正式開課。
“當時學生只有20餘人,鑑於學生人數太少,雪州教育局僅派遣1名教員掌校管理教務及校務。當時校長為蘇進清,學校至1971年才增至2名教員。”
他說,基於當時的學校是建設在河邊,當地的交通都依賴水路,學生都是乘船到學校上課。不幸的是,學校在1973年10月5日夜晚,遭受高漲的海水沖毀倒塌,連附近的民宅也遭殃。
“隨後,居民先後遷入港內比鄰的峇眼丹絨加弄鹹水芭地,重建家園。當時,只能借用魚寮作為暫時上課的校舍,直至1977年中在鹹水芭地興建新校舍。隨後,學校不斷地發展至今。”
保留高腳屋校舍與設計
他說,目前,學校設有1間校長室和教師辦公室、6間教室、1間資料中心、1間科學室、1間體育用品儲藏室、1間學前教育班及廁所等,而學校舉辦活動時都會打開兩間課室的間隔,作為“臨時禮堂”。
“校地面積則有1.15英畝,校地主權屬雪州森林保護局管轄,為一所半津貼的華文學校。學校人數如今為72名,包括58名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和14名學前教育班學生。”
他說,值得一提的是,學校迄今都保留一座高腳屋校舍,作為一、二年級的課室用途。有關高腳屋設計是保留舊校舍原貌,而且當年建設時也是為了預防水患,確保教學環境能適應周圍的地理條件。
“儘管這座高腳屋校舍歷史悠久,但它仍然為學校提供了獨特的教育空間,成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承載著許多師生的回憶與情感。”
拓展學生體育發展空間
永續發展素質教育,激發個人潛能及體現國家宏願,是峇眼巴西華小的使命!
鄭友進表示,在家長和老師的緊密配合下,學生在課業和體育上都有不俗的成績;其中乒乓賽於去年獲得瓜雪縣冠軍,今年也獲得季軍。
他說,在校長鄭長傑的帶領下,學生首次出隊參與籃球項目,包括學前教育班的學生也參與了瓜雪縣學前教育班嘉年華的英式籃球項目,是難得突破和體驗。
“因此,明年學生除了會參與各種籃球賽外,也將參加英式籃球賽,進一步拓寬他們的體育發展空間。”
他說,董事會、家協及校方在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上不遺餘力,積極推動各種傳統節日如中秋節、端午節及新春廟會等活動。
盼支持建有蓋球場
鄭友進提到,目前的心願是建設一個全新的有蓋籃球場,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活動空間。
他說,學生人數少和資源有限都是學校面對的挑戰,學生人數減少是周遭環境趨勢所致,如就業機會減少而導致年輕人往外遷移。因此,留在當地發展的年輕人也不多。
“其次,是資金的問題。峇眼巴西華小是屬於半津貼學校,加上家長人數也不多,在發展軟硬體設備上都面對一定的挑戰,需要熱心人士的支持。”
他舉例說,學校近期就獲得私人界贊助智能一體機,希望也有更多的善心人士來協助學校的發展。
“儘管學校的建築設施定期維護,但一些老舊問題仍難以避免,部分區域需要進行大型維修或重建。例如,高腳屋校舍的屋頂因漏水問題需翻新。”
他說,籃球場沒有頂棚,而且設施已出現老化,是時候翻新和改善,以提供更好的體育環境給學生。所以,董事會希望藉助社會的大眾的力量,重新興建一個有蓋籃球場,以提供更好的體育環境給學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