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社區:梳邦再也USJ18/7
荒廢空地變身城市菜園,由特殊孩子共同“領養”,一起拿起鋤頭、捲起褲管,化身“社區農夫”學習自力更生,享受農耕樂。
ADVERTISEMENT
這座佔地大約2公頃的社區菜園與其他菜園不一樣,他是由一群特殊孩子共同管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務,有的負責播種和澆水,有的則專注於除草和施肥……
本期《綠意盎然》列車來到位於梳邦再也USJ18/7特殊兒童福利協會社區菜園(Kelab Kebun Komuniti Anak Istimewa)。
姚淑蘭:讓特殊孩子學一技之長
P3KU社區菜園創辦人姚淑蘭指出,特殊兒童福利協會社區菜園是由一群特殊孩童的家長於2011年8月成立,在2020年獲得梳邦再也市政廳批准展開社區菜園項目,讓特殊孩子通過耕種學習一技之長,自力更生。
她說,社區菜園的前身是一處荒地,還有很多棵數之不盡的大樹,她不願看著這片空地就此荒廢,所聯合其他特殊孩子的家長,齊心將這片荒地打造成社區菜園。
家有一名特殊兒的她同理和深刻體會到特殊孩子父母的辛苦與無奈,激發了她規劃社區菜園的初心,希望這些特殊孩子將來可以獨立工作、自力更生,讓父母安心。
每月可領450補貼
她表示,特殊孩子每個星期一至五會在家長的陪伴下到菜園參與耕種的培訓,學習打理菜園的技能。他們除了每月領取福利局派發的450令吉生活補貼外,還另有在菜園打工的工資津貼。
她說,菜園目前有大約10多名自閉症或學習障礙的特殊者工作,年齡介於17至30歲以上,參與菜園就業項目的孩子主要是來自首邦市、蒲種及巴生等地。
她表示,該菜園每個星期五都會採收蔬果,然後出售,獲得的盈利將作為特殊孩子的工作津貼和運營用途。
她說,該菜園也與當地社區開設聊天群組,每天上傳新鮮採收的蔬果菜單,供社區居民提前預購,同時也有很多民眾是直接登門採購新鮮蔬果。
初創期 與其他家長齊摸索耕種
姚淑蘭指出,創立社區菜園初期,她與其他家長對於種植蔬果這件事,可謂一竅不通,但為了讓特殊孩子能學習一技之長,大家便一起摸索如何耕種蔬果。
“萬事起頭難。沒有東西是一開始就會的,於是我們從零開始慢慢學習,在經過屢次失敗後,終於從中掌握耕種蔬果的方式。”
她說,該社區菜園分為3個區域,即蔬菜區、水果區及花卉區。
她表示,目前種植數十種蔬果植物,包括羊角豆、油麥菜、蘆筍、白蘿蔔、百香果、西瓜、木瓜及香蕉等,植物方面則有富貴花、山茶花、大紅花及蘭花等。
“每一次蔬果收成後,我們就會種植不同種類的蔬果。”
以純天然和原始方法種植
她表示,該社區菜園農作物都是以純天然和原始的方法種植,不使用化學肥料、化學殺蟲劑、除草劑,天然無公害,大家吃起來也安心。
她透露,該社區菜園所使用的土壤是他們自家生產的,他們養殖蚯蚓製作有機堆肥,蚯蚓所排出的糞便,富含有機物、微生物、酶和養分,讓土壤的營養價值更豐富。
她坦言,對於其他社區菜園打理人而言,他們是因為喜歡種植這件事,或是消磨時光;但對她而言,初衷始終如一,就是讓特殊孩童學習一技之長,讓他們有一處容身之地。
未來提升種植技術 打造室內廚房
姚淑蘭分享,該菜園曾於冠病疫情期間面臨危機,當時政府落實行動管制令導致菜園開開關關好幾次,許多計劃都被耽誤。
她表示,未來該社區菜園也將逐步提升種植技術,包括水培、魚菜共生,希望能擴大技術,讓菜園更多元化。
談及未來願景,她希望未來能夠在社區菜園打造室內廚房,並且開設小型咖啡館,讓這些特殊孩子學以致用,擁有一個就業平臺,自力更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