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活动可以激发热情和无限创意,引领社区发展飞跃前进,坐落万挠阿曼霞拉花园(Taman Amansiara)1路的联排住宅单位(Townhouse)的社区菜园,恰好印证这个说法。
这片面积8000方呎的菜园主催力量源自一班退休阿姨,她们一步一脚印筑建菜园雏形,勤恳开拓土地,汗水灌浇大地,成功打造出来今日规模。
ADVERTISEMENT
其实,这座菜园初期诞生在2016年,原由社区祈祷所管理层打理。因人手凋零,菜园沦为弃婴,土地荒废多年。
相隔7年,一名新任居协成员慧眼识珠,认定社区菜园具备睦邻运动潜质,极力招兵买马,使垂死边缘的社区菜园,浴火重生。

刘雄源:鼓励长者续贡献社会
主要发起人兼社区菜园助理秘书刘雄源受访指出,亲睹大地资源报废倍感可惜,所以大力游说3名热爱园艺的居民阿姨,分别是刘兰、颜瑞兰和莫秀兰,一起改造社区菜园。
果然年长阿姨不是省油灯,虽性格害羞腼腆,但从事社区菜园农活展现一身冲劲。她们伴随年轻志工,到菜园附近竹林砍竹,就地取材制作攀藤植物生长的架子,铺石砖勾勒出花圃面貌。
“社区菜园初衷是促进居民凝聚力,尤其鼓励年长者继续投入社会贡献,通过绿园计划灌输正能量,建立老年人自信心,让社会理解何谓老而有用、老而有趣、老而有才。”
为让社区菜园稳定成长,刘雄源设立项目1.0(培植兴趣)、2.0(资金运转/销售成品)和3.0(企业运作),循序渐进按照步伐转型。


制定长远规划 保持定期运作
初期阶段1.0项目,先广招有兴趣种植者参与。刘雄源察觉单凭热忱一个单向元素,参与者很快半途而废。如何维持心中那团火永盛不灭,必须制定长远规划,保持社区菜园定期运作。
“农业部官员建议,不妨设定菜园计划1.0、2.0和3.0。于是,最近社区菜园经过社团组织注册之下正式成立,并以组织名义开设银行户头。这样就能透明化处理菜园账目。”
其次是确保组织健康发展,避免发生舞弊诟病,管理人需要谨慎处理社区菜园经费细节,让居民处在充满信任感的大环境底下,全情投入菜园活动。
社区菜园月均肥料开销200令吉,目前初始阶段,菜园最头疼问题是寻找资金来源。

铺砖建架子 “三兰”分工合作
幕后功臣“三兰”姐妹,共同种植兴趣凑合一起,她们一心护航社区菜园,不问名利。
“三兰姐妹”恰好3人姓名,皆有一个“兰”字而赢来尊称。每早3人结伴到菜园聚会,分工合作打理菜园。
她们都是接地气的家庭主妇,自从多年前搬进当地社区,“三兰姐妹”主动在公寓斜坡,亲手栽种观赏植物,回馈大地。她们对园艺热爱程度,引起刘雄源关注。
于是刘雄源盛邀她们加入社区菜园,即使没有任何酬劳津贴,3名阿姨乐意投入社区服务关怀。
建造菜园初期,三兰姐妹身体力行去铺花圃石砖、系绑竹枝搭建架子、自制有机肥、浇水拔野草等粗活,毫无怨言。

刘兰:重温与父母务农时光
刘兰表示参与社区菜园计划,犹如回到童年时光,重温与父母共度务农的纯朴时光。参与过程,全凭毅力耐心支撑,每天视乎搭建预设,逐步施工,切勿心急赶工。
询及社区菜园销量最理想菜类,莫秀兰则表示,小白菜、番薯叶和苦瓜深得当地居民捧场。
“菜类销售家视乎大小分量,例如苦瓜(小根)1令吉1根,大根则3令吉2根。土壤性质直接影响种植物肥沃程度。”

寻资源盼引进水耕培植法
刘雄源指出,睦邻计划需要营造一个空间发动,社区菜园正好符合这项条件,促进各族居民融合作业,朝向共同目标,力量凝聚自然迎刃而解考验。目前社区菜园有30名成员。
他坦承,社区菜园十分缺乏经费,本身正努力寻找相关资源,希望可以引进水耕培植法(Hydroponics)推荐菜园使用,达到节省土地空间,提高农作物收成。
“地方政府仅提供种植基础课,若要更上一层楼深入学习种植技术,需要自费上课。”
然而,社区菜园现今仍有各方面硬体设施要增设,如自动喷洒浇水系统、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绿屋温室、闭路电视等,所有开销要节俭处理。
社区菜园正等待政府批准申请拨款,成功的话,预计可获1万令吉。

盼将来可发津贴给参与长者
农业仅占大马国内总生产值8%,刘雄源认为社区菜园具备经济效益潜质,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补发津贴或薪金给参与社区菜园的长者,实际表扬他们对社区贡献。
短短1年内,社区菜园种植蔬果超出15种,有番薯叶、蕹菜、小白菜、黄瓜、芥兰、树苗、芹菜、辣椒、桔子和豆角等,有机农产品的面市,获当地居民支持购买。
“能够带来一点收入,老人家会觉得开心。要让他们明白,老而有用。从辛苦开拓到现在,这些年长志工没有任何酬劳。盼有朝一日,社区菜园可以提升到发薪给老人家,因为他们真的很勤劳。”
与霸市洽谈未来合作模式
刘雄源指出,社区菜园正与霸集市场洽谈未来合作模式。若是收成量达标,社区菜园产品可以引进大型超市上架。
万事起头难,现今阶段菜园产量还不足以应付霸级市场需求,因此仅能供给小量供应给小型超市。
“社区菜园考虑推出二维码,鼓励民众到菜园参观采摘新鲜蔬果,扫码付费,以便改善不问自取的陋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焦点社区:安邦拿督阿末拉查里花园柏迈布特拉组屋
雪州2024年第一名的社区菜园,历经4年从荒地变绿地,如今现生机,也成了新街场-淡江大道(SUKE)高架天桥下一块绿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这是位于安邦拿督阿末拉查里花园的柏迈布特拉组屋绿地社区菜园(Kebun Komuniti Laman Hijau,Pangsapuri Permai Putera),同时也是获得大马良好农业规范(myGAP)认证的社区菜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社区菜园获得2024年雪州绿色空间奖(Anugerah Laman Hijau Selangor 2024)的冠军,从雪州的多个社区菜园中脱颖而出!
虽然该社区菜园被隐蔽在巷尾的角落,但占地面积并不小,约有1.2英亩,而且还有一大片的绿地正等待活跃成员们完善制作椰糠(cocopeat)的工作空间。

朱莉嘉马鲁丁:菜园是MCO下产物
该社区菜园副主席朱莉嘉马鲁丁表示,他们的社区菜园是在2020年6月1日正式成立是在冠病疫情和行动管制令(MCO)下的产物,让居民有个进行农耕活动的空间,也加强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
在此之前,该社区菜园是一片荒地,并引发了各种民生问题,包括成为蚊子的滋生地和别人乱丢垃圾的地点。
她也忆述,不仅如此,让他们将荒地变成社区菜园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曾经目睹巨大的蛇穿梭在组屋,并爬行至野草纵生的荒地。
“那条巨蛇相信也在土地开辟成社区菜园后去了别处,居民尤其有小孩者也不需要再担惊受怕。”
她说,该社区菜园中现在相信已经有逾百种的植物被种植或曾种植,他们不会一直重复栽种同样的蔬果植物,而是不时交换,尝试种植不一样的植物,再轮回之前的植物。

用椰糠代替土壤种植
如今有不少人已经开始使用椰糠代替土壤来种植植物,椰糠的优点就是保水、保肥能力比较优秀,但缺点就是椰糠自身并不带有肥力(指土壤肥沃的程度),没有足够的养分,需要额外且勤于施肥。
朱莉说,在柏迈布特拉组屋绿地社区菜园有大量的生产椰糠,并进行售卖,也有不少的农耕技艺爱好者下订单,同时也能为参与的居民带来额外的收入;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椰糠不仅可以保水,其实也还能作为肥料。
“我们把收集回来的椰子壳堆叠起来,加入堆肥催化液,经过加工使其变成有肥力的椰糠。这个过程需要大概21至25天,且肥料成品的氮磷钾(NPK)值也显示出养分是相对高的。”
“当然,除了椰壳外,我们也会利用剩食和菜园内的干叶做成堆肥。”
她透露,他们目前已经获得了政府的拨款,因此他们将会把椰壳处理空间连同加工机器搬迁至菜园的另一处,建设工作区。

主打有机及新科技运作
朱莉说,他们的社区菜园主打有机,不使用化学肥料或药水,但却不排斥新科技的运用;在该社区菜园中就使用了雨水收集系统(SPAH)和采用纳米技术种植稻米等。
她进一步介绍,他们以有机方式结合纳米技术的稻米种植不需要用到太多的水,可以像一般的植物培植,甚至种植在重复利用的罐子容器中,同时也是在雪州创新奖中成功到决赛阶段的项目。
“我们虽然也使用水培自动灌溉系统,但有别于其他的会灌溉AB水培营养液,我们为了确保有机成果,我们都是灌溉普通的水。在保证成果有机的情况下,我们非常愿意尝试新的科技。”

慕妮扎:需常松土避免石子堆积
该社区菜园主席慕妮扎表示,他们在开发社区菜园的时候,其实新街场-淡江大道工程还没发展到该区,但随着大道工程竣工后,也让该社区菜园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不过,她直言,有专家称,该大道高架天桥的建设是会影响该社区菜园农作物的收成,毕竟就在下方的位置,包括车胎的振动,车辆的碳排放,加上路上石子掉落在社区菜园,这都是会影响社区菜园的运作的。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松土,避免石子的堆积,也尝试有悬挂式种植法。我们一直都在想办法克服这些难题。”
她说,他们在未来也会升级自己的社区菜园,使用更先进的系统设施和技术,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的社区菜园,也提供教育的平台。
“当然在这过程中,若可以获得来自不同活动的奖项,这也是对我们社区菜园的一个认可,作为社区菜园的典范,正面的影响其他人。”


除三大种族 还有越巴印尼人 退休医生工程师等都参与
慕妮扎表示,该社区菜园的参与者不仅有很多退休前是专业人士如医生、会计师和工程师等,而且还涵盖不一样的族群,除了三大民族巫裔、华裔和印裔外,也有越南人、印尼人和巴基斯坦人的参与。
不仅如此,他们也售卖自己的有机蔬菜,赚取收入并用于社区菜园的运作和发展。
“我们也采取‘因发格’(infaq)系统,即伊斯兰中虔诚奉献和捐助的具体措施,即我们会将奉献者购买的蔬果直接送到去受惠的地方,如清真寺、老人院和孤儿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