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1:14pm 17/07/2024

华教发展

心向太阳戏剧文化馆

话剧史

华教发展

心向太阳戏剧文化馆

话剧史

心向太阳戏剧文化馆 梳理话剧史 探讨华教发展

坐落雪州蕉赖9英哩《》,馆名虽然老土,但是文化底蕴斤量十足,它静待公众以猎奇心态,现身寻宝为自己上一堂历史课。

Getattachment (17)
戏剧馆一隅,各类戏剧丛书井然有序排放架子,供有兴趣者翻阅。

报道:罗忆雯<br>摄影:林明辉

ADVERTISEMENT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本地一群文青体现开拓精神,哪怕面对匮乏经费,他们坚持跑遍全马和邻国,追寻弥留人间的戏剧史料,通过零碎史料重新凑合,整合还原被忽略历史片段。

坐落雪州蕉赖9英哩《心向太阳戏剧文化馆》,馆名虽然老土,但是文化底蕴斤量十足,它静待公众以猎奇心态,现身寻宝为自己上一堂历史课。

Getattachment (14)
沈国明:1948年紧急法令过后,很多祖辈有思想上的进步,当决定在马来亚落地生根,大家通过文艺表演,表达自身对这片土地的认同。
沈国明抢救百年

馆主是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的大马青年沈国明。他带领数名志同道合朋友,数年前启动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成功搜集上万册珍藏话剧史料文献。

上世纪地方戏曲绝迹手抄剧本、右派色彩剧社遗物、左派文艺组织史物、中港台戏剧书籍、抗战话剧海报画册及马共禁书,都可在文化馆尽收眼帘。

这批书籍饱受沧桑,蕴藏一定年份史迹,书页布满霉斑,纸张随即时间流逝逐渐泛黄脆化,掀开书页必须小心翼翼。

沈国明娓娓道出创馆艰辛挫折,自己曾向华团组织筹募经费,盼为文物容身之处寻找一个理想空间,无奈现实残酷,一提到保存文物需要一定的经费维持,话题无法延续下去。因为大家心中有数,这是无底洞,不是主流商业项目,赚不到钱。

Getattachment (19)
摘自电影画面的话剧册本,受到当年大众喜爱。
唤醒学府海外考研机构

无论如何,《心向太阳戏剧文化馆》脱俗儒雅的风格,近年来唤醒本地学府及海外考研机构,中国驻马大使馆文化处秘书及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关注,吸引海外学者接洽预约,欲睹馆内珍藏话剧史料。

沈国明率人赴各地作田野调查,从民间、网上购书和二手店捡宝,发掘大量遗弃戏剧史物。

他积极保存它们借以钻研本土话剧百年发展史,从另一个层面窥探大马华人和华教的发展新视野。

战乱期 话剧用作灌输百姓思维

话剧也分左右派,战争时期,话剧运动用作灌输人民思维意识形态一种手段。

1948年,英殖民政府颁布紧急法令,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

政府新闻部当年成立话剧团,配合政府政策展开演出和出版刊物杂志,灌输百姓反共意识,远离激进左翼力量。话剧作品释放善意,宣传卫生流动诊所,以及传达政府不会剿灭华教的本意。

剧本徽章展现故乡情怀

马来西亚华社祖籍与中国国民党和马共之间,扯上千丝万缕说不清的羁绊,剧团遗留剧本和剧社徽章,鲜活展现祖辈的故乡情怀。

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台湾旗帜,其12道光芒设计的青天白日标志,成为许多二战前成立的文艺组织或会馆徽标杆性设计,它们通过社团注册局注册,馆徽沿用至今。

战乱时期,话剧视为一种政治立场表达,各路人马透过表演,贯彻政治核心思想,对人民思维发展起一定影响力。

沈国明指出,国民党飘洋抵达马来亚,在民间成立会馆和剧社,招募年轻人参与文艺团活动,进行筹款抗日。

当下时代背景,话剧既是艺术又肩负政治使命。例如《中国青年益赛会》是支援孙中山革命外围组织之一。后期转型,改以发扬中华文化精神,推动文娱活动延续运作。

英殖民政府监控左派文艺动向

“创于1905年的霹雳慈善社(前身为霹雳慈善班),早期属于戏班兼备筹款性质,为学校医院筹募,后期易名慈善社。创于1923年马六甲明星慈善社(原名明星白话慈善剧社)亦是如此,藉戏剧移风易俗,启迪民智,后来转向教育路线筹募学府经费。”

直至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共产党积极进取。那时期话剧风格,大量倾向极左思潮发展,从剧本、演员肢体动作,体现浓郁共产党色彩。

为此,英殖民政府密切监视马来亚左派文艺组织动向,查封左派思想刊物,禁办有共产元素的文艺活动。





无党无派 钻研马华戏剧史

《心向太阳戏剧文化馆》无党无派,不偏左右,纯粹钻研马华(马来西亚华人)戏剧史,借以梳理百年话剧史,从新视角探讨

沈国明指出,马来亚当年约200至300所华校,小学占多数,学府成立全靠华社自力更生,维持学校经费运作。话剧售票演出,是最理想筹款方式。

“歌舞演出在当年被看成靡靡之音,不被推崇。上世纪20至30年代,话剧角色举足轻重,通过它呈现改革需求,内容强调移风易俗,铲除封建思想。”

他说,儿童话剧在抗日时期,是常用筹款形式,内容偏向娱乐性,老少咸宜,所以售票义演,受到民间支持。

抗日时代 话剧成反日势力

文艺舞台,也是兵戎相见的战场。话剧在抗日时代,就是反日势力思想战,鼓舞士气兼是凝聚军心的动力泉源。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曾经成立文艺团,当他们在森林抗日军,因地制宜,将荒山野岭当成戏剧舞台,泥土随手抓一把涂抹脸上算是上妆,真实手榴弹和枪械形成道具。

沈国明指出,抗日军文艺团演员回忆忆述,当演出期间突然遭遇日军突袭,演员手中道具,变成抵御日军的武器。

“当年话剧前辈的经历,对于当今戏剧工作者而言,难以想象。”

Getattachment (18)
沈国明强调,《心向太阳戏剧文化馆》不涉及政治,不偏袒左派和右派,纯粹从戏剧发展,研究探讨历史。
社团成发掘话剧史料宝藏

会馆、慈善剧社、学校校友会、民众图书馆、小贩联合会及古墓遗址等,成为发掘话剧史料宝藏的沧海遗珠。

沈国明披露,彭亨、玻璃市、登嘉楼、吉兰丹、砂拉越古晋,这类州属城市残留二战前或战后建立的华人文艺组织,隐藏大量文史。

一次,他和伙伴从一间尘封破堪失修老剧社阁楼,搜寻一幅布满蜘蛛网尘土的牌匾和大批设馆期间拍摄黑白照片,牌匾清楚显现“大中华民国22年”,印证剧社成立年份。

那次与古迹文物惊喜相遇,沈国明更加信心笃定,史料散落民间,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是刻不容缓行动。

“我从戏剧层面切入华教,这是很多人没有关注到的视角。从这里可以弥补华教受忽略发展史的缺角。”

由热爱戏剧学院生创办

沈国明强调,《心向太阳剧坊》在社团注册局注册,由一群热爱戏剧的学院生创办,没有政治目的。

从事戏剧研究不牵涉太多政治,他纯粹客观地书写历史,不偏左右。为此,沈国明萌生撰写关于马来西亚戏剧百年历史的计划。

“下笔前,须了解当下时代社会背景,才能追溯剧本诞生的背后意义。一出戏的呈现,往往幕后配合整个大时代社会环境而诞生。”

Getattachment
残旧剧本经不起岁月冲击,页面氧化泛黄纸张脆化。
Getattachment (24)
战前成立的本土剧社,徽章设计与当年时代环境和政治因素,渊源极深。其中的警示钟图案设计,作为警示世人,唤醒爱国情操的寓意。
Getattachment (21)
沈国明用自己双层楼住家,打造成《心向太阳戏剧文化馆》。
Getattachment (20)
整间戏剧馆充满文艺气息,藏有充裕话剧史料文献,引起海外学者关注。
Getattachment (16)
世纪活跃的左派话剧团《向阳剧社》,出版的五周年纪念特辑,如今绝迹市面。(罗忆雯摄)
Getattachment (13)
《凤凰城》剧本在抗战时期,得到马来亚很多社团会馆支持出演,内容叙述1931年918事件,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故事。(罗忆雯摄)
Getattachment (3)
上世纪70年代,被指是左派思想戏剧刊物《春雷》、《初阳》,一一被沈国明收留保存。
Getattachment (2)
充斥打倒帝国主义,反殖民的刊物,一度遭到当权政府查封列为禁书。
Getattachment (23)
50年代黑白话剧照,成为数代人缅怀追忆。
Getattachment (22)
新加坡出版《钟声音乐研究社》刊物,封面以钟作为文案设计,寓意警世作用,当年马新仍未分家。(罗忆雯摄)
Getattachment (15)
成立于2000年的《心向太阳剧坊》,由于名字与以前左派思想剧社《向阳剧社》相似,一度被外界误会是后者组织的复生。
Getattachment (12)
《雷雨》是家喻户晓名著,也是华校生必读作品,内容讲述打倒封建思想。
Getattachment (11)
循人学校校友会在1972年出版宣传刊物,当年受到文革影响,刊物封面设计带有相关色彩。(罗忆雯摄)
Getattachment (6)
新古毛维风剧社由国民党在二战前在马来亚成立,徽章设计富有显着党政特色。
Getattachment (4)
残旧剧本经不起岁月冲击,页面氧化泛黄纸张脆化。
Getattachment (1)
由《剧艺研究会》出版的话剧刊物,赞助人名单首列三人身份,分别有国父东姑阿都拉曼、时任财政部长陈修信和时任教育部长阿都哈密甘。(编辑可以放大相关字眼,在右页名单第一栏)
Getattachment (10)
上世纪20至30年代,本土许多会馆社团,都以中国剧作家侯曜同作品《复活的玫瑰》,作为话剧演出首要题材之一。(罗忆雯摄)
Getattachment (9)
被指为援助孙中山革命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益赛会》,也有出版本身剧本《花蕊夫人》。
Getattachment (8)
这本源自国民党成立剧团的剧本《仗义救盟帮》,页面有一枚12道光芒的青天白日设计的盖章,充分展现党特色。
Getattachment (7)
《告亲夫》是上世纪戏班遗留下来粤剧手抄本之一,如今是绝迹手笔。抄写者用心细腻在剧本封面作画。
Getattachment (5)
大批破旧剧本,逐渐氧化破烂,若是交给专人修复,需要一定的经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