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SJ12區的社區菜園,你可以看到我國三大民族和睦共處,華、巫、印裔居民和打理人不分彼此,齊心協力打理菜園的美麗畫面。
退休人士和年長者都參與其中,他們將這片菜園視為自己的家園,無論是種植、澆水還是雜草清理,每個人都盡心盡力。這種跨越種族界限的合作與友好關係,不僅為社區增添一抹和諧的綠色,也展現我國多元文化的美好。
ADVERTISEMENT
這個社區菜園是一個草場,當年居民為了響應梳邦再也市政廳推行的社區菜園計劃,齊心協力“開疆闢土”,居民們先是種植一小部分的農作物,後來竟在無心插柳之下將草場一隅,打造成社區菜園。
本期《綠意盎然》社區報記者來到首邦市USJ12社區菜園,探索這一座藏匿在城市社區中的綠色空間。
陳永美:支付10令吉租地種植
USJ12社區菜園負責人陳永美(Edward Tan,70歲)向記者指出,該社區菜園始於2015年,但那時屬非正式,畢竟要在社區打造社區菜園需要向地方政府申請,申請獲批後社區菜園才得以運營;在居民奔波遊走政府部門後,2018年該菜園終於獲得市政廳官方批准,從此就有了“名分”。
他表示,該社區菜園與其他社區菜園不同之處在於不是任何人都能在此處隨意種植農作物或是花草,居民在栽種前,必須取得負責人同意,再支付10令吉,租下一部分土地,才能開始種植農作物,確保居民對自己的農作物或花草負責。
他說,居民在菜園租下土地後,等同於與菜園“種”下一個約定,期間必須要自行照顧在土地上種植的任何農作物;3個月後農作物沒有收成,居民也無意願在繼續耕種後,負責人就會將土地轉租給下一位居民。
他表示,社區菜園會有這樣的“條例”,是為了確保菜園內的每一片土地都得以被善用,讓居民自行種植農作物或植物,照料它們的成長過程。
他說,這也為有興趣種植農作物或花花草草的居民,解決沒有種植工具的煩惱,讓居民在無需煩惱沒有工具的情況下,又能體驗農耕的樂趣。
“一些居民想要嘗試種植農作物,或是一些花草,但礙於本身沒有工具,無法開始種植農作物,我們的社區菜園就提供一個平臺,讓居民無後顧之憂,參與種植活動;民眾只需繳付10令吉,向我們租下一塊土地,我們就會提供他們工具。”
“10令吉的租用土地費用則是充當維護社區菜園的基金。”
他說,社區菜園不僅僅是種菜種花的地方,也是灌輸環保,及凝聚居民的美好空間。
他還說,居住在城市的人們都互不往來,而社區菜園是認識社區居民最好的方式。
“我也把耕作當成運動,多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生活更健康。”
培植模式多樣化 碩果累累
陳永美表示,該區社區菜園規模雖然不大,但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菜園內除了有傳統的土耕法培植蔬果之外,還有水耕種植。
“早期還有室內水耕培植的菜園區塊,也有一隅魚池區,池裡有數之不盡的各種日本鯉魚、非洲魚等魚群,但如今這些景象都沒有了……”
當詢及菜園內種植多少種類蔬果時,他先指太多數不清,但之後還是如數家珍地說出長豆、羊角豆、四季豆、瓜豆、南瓜、木瓜、番石榴、玉蜀黍、辣椒、蘆筍、桔子、黃梨、香蕉、百香果、番石榴、香檸、番薯葉等……
小朋友的“探險”之地
USJ12社區菜園不僅能促進鄰里關係,是當地居民休閒好去處,還是幼兒園教師“教育園區”!
陳永美指出,幼兒園教師為了讓小朋友走出戶外,接觸大自然,都會帶他們來USJ12社區菜園探索大自然的奧妙,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
他表示,該社區有好幾所幼兒園,教師們都會帶領小朋友來到社區菜園,上一堂“生態教學”課,孩子們看到蔬菜、水果和植物時,都會表現得很興奮和起勁,對菜園裡的一切都感到新鮮有趣。
“每當小朋友前來菜園時,周遭都會被孩子們的歡笑和嬉戲聲給充斥,非常溫馨。”
當記者詢及未來對社區菜園有什麼期望時,陳永美說,前來社區菜園的多是年長者,或是小朋友,因此他希望年輕人也能來社區菜園體驗農耕樂趣,讓菜園更有活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