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港口華人衛理公會逾百年來關懷社區,共譜百年關愛篇章!
建立於1915年的巴生港口華人衛理公會,走過百年的歲月,迄今已經踏入109年,百多年來與居民緊密聯繫,致力於關懷和造福社區。
ADVERTISEMENT
此教會現址土地是由周孫維弟兄在1915年捐獻,同年他也租憑市區一間店屋作為臨時佈道所,教會宣告成立,首任傳道為洪約伯傳道。後來,續任餘澤南傳道得到英國宣教士之助,獲得政府批准,在附近建立亞答屋作為會所,會務開始發展。
隨後,周孫維、李紹迭及主內弟兄姐妹及熱心人士,籌足款項在現址上,建立初期的聖殿。在1950年,聖殿已破舊不堪,只能勉強聚會,直到1954年獲得裝修,煥然一新。
在1970年徵得執事會同意後,教會也開始籌辦幼稚園,並取消年議會津貼成立自立教會,直至今日。在1973至1975期間,當時會眾約40名。
根據資料顯示,教會旁邊的空地,在1970年以前,曾為馬來西亞衛理公會教育理事會開辦的衛理中學。到了1980至1990年,教會旁邊的學校舊址正式拆除,成為目前這一塊空地,2006年教會將土地後方一部分,捐獻給巴生港口泰米爾衛理公會,供作泰米爾堂發展。
如今的巴生港口華人衛理公會靠著上下同心,茁壯成長並繼續推動各種活動,穩健發展,同時也在仁嘉隆開設新的教會“仁嘉隆衛理公會”。
林梅鳳:創辦幼兒園收費便宜
巴生港口華人衛理公會林梅鳳牧師受訪時指出,教會除了設有主日崇拜和兒童主日學外,還有青年小組、成人小組、幸福小組及各種事工,並關注教育、家庭、外勞及青少年問題。
她說,青年小組或成人小組是讓弟兄姐妹每週聚在一起的平臺,一起唱歌、分享及禱告,也會一起舉辦各種活動。
“我們不定期舉辦各種醫藥講座會或教育講座會,邀請市民一起來參與。”
她說,教會也曾與“Malaysia Care Bumblebee”和“巴生外勞事工”配合,一起幫助外勞,提供食糧、教育及醫療方面的協助,不過在疫情前已暫停。
“目前,教會專注於幸福小組,注重內部的傳福音工作,幸福小組主要是每週進行一次,邀請朋友一起來參與,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福音。”
她說,幸福小組是在2018年成立,每年舉辦一次,屬於階段性的項目,如今年就是從6月份開始,至8月分結束。
“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面對問題的家庭,他們的生命獲得改變。他們通過獲得關愛和禱告,內心逐步敞開。”
值得一提的是,教會的幼兒園創辦迄今,不斷提升教學設備,收費也比一些幼兒園來得便宜,為窮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2016年開設仁嘉隆衛理公會
巴生港口華人衛理公會成功於2016年8月在仁嘉隆開設“仁嘉隆衛理公會”,而“仁嘉隆衛理公會”已於去年開始獨立運作。
林梅鳳指出,她是在2005年來到巴生港口華人衛理公會,當時在教會崇拜的人數約有50人,包括成人小孩,教會是以中文崇拜。
“後來人數逐漸增加至120至130人左右,基於不少教友都是來自仁嘉隆,因此就計劃在當地開設新教會,方便教友。”
她說,當時教會有20多名來自仁嘉隆的教友,每週舟車勞頓來到巴生港口,加上參與教會的人數也不不斷增加,因此有需要在仁嘉隆開設教會。
“此外,當地一些家庭也面對家庭問題和青年問題,所以希望藉著福音可協助他們,為他們帶來希望和改變。”
林梅鳳說,早期“仁嘉隆衛理公會”仍需要母堂的協助,目前已經可以獨立運作,目前兩所教會的人數共有逾150人。
接觸形形色色病患求助
“在教會的這些年來,接觸了形形色色前來教會求助的人,當中不少是憂鬱病患者。”
林梅鳳舉例,曾經就有一名女士因患有憂鬱症,家庭關係出現問題,後來在機緣巧合下來到教會,聽到敬拜讚美的歌曲後,深受感動。
“後來,她逐漸敞開心扉,慢慢地找回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還重新建立與家人的關係,家人也隨著她到教會來。”
她說,也曾遇過一名女士絕食,令家人非常的無助,其姐姐甚至出現帶領全家自殺的念頭,後來在聖誕節時聽到聖誕歌,心裡感到舒服。
“這名姐姐當時聯絡她唯一基督徒的朋友,在某一天帶妹妹一起到教會,在禱告後,妹妹開始用餐,隨後也經常到教會,憂鬱症也逐漸康復。”
她說,最感動看到一些家庭和生命的改變,他們從無助和不快樂中,因來到教會得到弟兄姐妹和上帝的愛,家庭關係被修復,個人生命被改變。
擬建青少年活動中心
林梅鳳指出,教會決定在現有教會旁的一塊空地,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讓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健康活動。
她說,處理多年土地的事宜,終算有些眉目,所以相信很快就能展開興建工程,提供各種青少年活動。
“我們非常關注時下青少年的問題,現在很多青少年都喜歡宅在家裡,鮮少參與戶外健康活動,或與人溝通。”
她說,因此,教會希望舉辦更多的青少年活動,帶領青少年活得更健康。
主日崇拜時間
巴生港口華人衛理公會 | 主日崇拜為每週日上午9時至上午11時 |
仁嘉隆衛理公會 | 主日崇拜為每週日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