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20日訊)耗資450萬令吉LRT3賠償金撥款大幅提升的巴生市區基本建設被批評不到位,尤其新建的巴剎路(Jln Pasar)人行道過寬,幾乎佔據一條半車道,使得該繁忙路段在放學時段加劇塞車,短短兩公里令駕駛人士受困車龍半小時以上,苦不堪言。
國盟巴生新城州選區服務中心主任兼巴生民政黨副主席拿督陳健達,昨午在特別助理兼區部副秘書兼宣傳主任潘玟迪及助理洪裕慕陪同下,巡視“驗收”有關提升工程,發現原定在本月15日完工的項目,印度街大橋(Jambatan Musaeddin)的美化工作反而是才“剛剛開始”。
ADVERTISEMENT
陳健達:缺乏完善評估交通狀況
他批評當局沒有成立一個監督工作隊去嚴格監察施工進度,才造成承包商藉機怠惰,進而令這類基建提升項目總是受拖延,而致浪費公帑。
“我認為,巴生王城市政廳應委任一個不涉及官員和市議員的第三方監督隊,去監督和驗收工程項目的進度。”
他不否認市廳翻建巴生路行人道的美意,但在缺乏完善評估交通狀況情況下,卻直接把行人道寬度建到超過一條車道,導致原有四條車道的寬敞街區,變成了剩下兩條車道,加上靠右的車道若有羅裡停靠上下貨,更導致只剩下中間一條車道供川行。
他舉例,尤其當遇上放學時段車流量增多時,特別是週五中午穆斯林祈禱和宿舍生放學離校,巴剎街的交通簡直不勝負荷,令駕駛者被堵在車龍中動彈不得,怨聲載道;而這塞車情況在還沒建行人道時,不至於會這麼嚴重。
據觀察,從傍晚時分開始,當街區開始湧現夜生活時,靠行人道的左車道都泊滿整排車子,使得該路剩下中間的一條或“一條半”車道供行駛。
行人道成擺攤新位置
陳健達也說,過寬的行人道,反而成了週六夜市攤販“名正言順”擺攤的新位置,且有羅裡佔據泊在行人道上為“停車場”,等同乖離建設行人道的宗旨,甚至讓人非議和懷疑市廳花大筆錢建設行人道的可行性和功用。
他懷疑,我國天氣這麼炎熱,且巴剎街全長近一公里的行人道,沿路都沒有足以吸引遊人駐足的景點,比如檳城古蹟區有讓遊客步行觀光的吸引力,但巴生市區設置行人道的亮點在哪裡、試問又有多少人願意步行走街?
遮陽棚僅剩支架
另外,他批評印度街橋在經過了一年時間後,施工團隊日前才把橋旁行人道破爛腐朽的涼篷頂蓋給拆除,並從巴剎路開始為涼篷鐵枝髹漆粉刷,意味越過巴生河的行人在過去長達一年時間,都得冒著日曬雨淋行走,面臨極大不便。
“遮陽棚僅剩支架如同廢棄,完全無法為行人遮雨擋陽,街道也沒有所謂的裝飾燈,哥打橋底部壁畫則完全留白,完全乖離提升原意。”
潘玟迪:行人道沒有作用
潘玟迪則“臆測”,行人道看來會是巴生“未來”的白象計劃,形容那是一條沒有作為的行人道,沿路缺乏景點,難道要人走路去看雜貨店?
他認為,巴剎街除了市區大清真寺和以馬來商販為主的爪哇巴剎,其他都乏善可陳,在沒有吸引力之下,行人道無用武之地,最終將淪為浪費公帑的下場。
柯鵬飛:鋪導盲磚
拓寬行人道是好開始
行動黨巴生新城州議員柯鵬飛受詢時回應,市政廳拓寬行人道是要為民眾帶來足夠安全性和舒適度,且行人道地上備有導盲磚設備,顯然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他促請巴生民政黨在提升工程尚未完畢當兒,無需那麼“緊張”就召開新聞發佈會“驗收”工程云云,這是沒必要的。
無論如何,他不否認提升工程會慢了一點,但強調整個巴生市區的提升與美化,是巴生升格為市政廳的目標與方向。相信等到沙亞南輕快鐵線(LRT3)通車後,會帶動更多外地客來到巴生遊走觀光,促進人潮效應。
柯鵬飛也認為,隨著市廳為城市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硬體設備如寬敞的行人道,他非常歡迎有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和商家,可善用行人道的便利辦活動、搞文創市集等,進而達致活化舊區與城市復新的目標。
他強調,各有專長的巴生市議員們,都能在市廳會議提出活化巴生的策略,認為民政黨不應只是批評,而應給予建設性的提議,齊來複新巴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