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都市动态

|
发布: 11:12am 26/05/2024

佛教

星云大师

佛教

星云大师

“星雲大師圓寂週年紀念”座談會 | 結緣半世紀 事蹟永傳頌 星雲精神 走入大馬民間  

(早報頭)大都會/星雲大師圓寂週年紀念座談會/2圖
 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鄭庭河(前排左三起)、黃文斌、如行法師、有燈法師、梁國興與所有出席者合照。(伍思薇攝)

(八打靈再也25日訊)星雲大師的精神,永存於追隨者心中!

由馬來亞大學人間研究中心、馬來西亞佛光山教育中心及星洲日報聯辦的“2024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週年紀念”座談會,今早在馬來亞大學文學與社會科學院舉行。

ADVERTISEMENT

該活動的主講人為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賴雪燕、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副院長兼中華研究中心主任黃文斌,以及馬佛青總會會務顧問兼馬佛青總會前總會長梁國興,他們以“星雲大師與馬來西亞佛教”為主題,一起追思星雲大師事蹟,共同探索“人間佛教”。

佛光山八打靈再也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致詞時表示,人間佛教的思想,立足於佛陀的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及普及性等的主張,藉由佛陀本懷的思想,統合所有宗派及各佛教傳承思想的分歧。

她表示,很多高僧大德出生在不同的時代,所綻放出的歷史光芒,能夠讓大家得到許多感動。而星雲大師立足於消極、遁世的佛教時代,因此,他提出要回歸“人間佛教”的思想與主張。

出席者包括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副執行長有燈法師。

黃文斌:星雲與大馬佛教有特殊因緣

黃文斌指出,初期來馬的出家眾很少,後來閩省僧人為了籌募復興叢林修建基金,才遠渡南洋至新、馬、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地。直至清末民初,有些法師眼光遠見,認為要長期接濟中國各大叢林僧眾的生活和維修經費,則宜定居南洋,故接受南洋僑領的禮聘,主持各地寺院廟堂,如馬六甲青雲亭、檳城廣福宮等。

他表示,星雲大師與馬來西亞佛教有著特殊的因緣,大師自1963年隨中華佛教協會首次訪馬後,在1983年再次應信眾的要求前來弘法,直到2013年的50週年法緣歲月,已到過馬來西亞24次。

“星雲大師曾經說過,馬來西亞是個好地方,下一世要到馬來西亞當和尚。這番言論引起許多臺灣佛光山僧俗信徒的勸諫,但據說還是無法改變大師的心願,大家只好提出折衷方案,請他繼續常駐臺灣,並允許他經常到馬來西亞去弘法。”

他說,星雲大師的貢獻,是使馬來西亞漢傳佛教走出寺廟,從拜拜的佛教,提升為重視教育與更貼近人們生活的人間佛教;使馬來西亞漢傳佛教走向現代化,無論是弘法方式、寺廟管理、僧才培訓等,也是佛教唱誦規範化;使馬來西亞漢傳佛教更加平等化,出家眾不分男女與平權化。成立國際佛光會,讓僧俗平等弘揚佛法;讓學佛容易化,實踐“三好”、“四給”的精神,即使修行。為人類社會創造無量的價值。

他指出,星雲大師讓佛陀的本懷迴歸人間,使佛教人間化,人間佛教化。他不僅改變了馬來西亞的佛教,也為世界佛教帶來了新生命力,為百年來完成人間佛教、人生佛教及生活佛教的第一人。

賴雪燕:星雲精神教義激勵數百萬人

賴雪燕表示,星雲大師重視眾生平等及男女平等,這可從他們的培訓與細節中看出。他們也把熱忱化為舉動,正如所堅持的“三好”,這也從佛光山近期的行動,如在疫情期間對社會的貢獻中看出。

她表示,星雲大師曾說,教育是民族興旺之基,也是人民幸福之本。他們不僅宣揚“三好”,也在全球建立學校、大學及佛教學院,透過教育來弘揚佛法。

她指出,在音樂和文化影響方面,大師也利用音樂作為傳播佛教教義及價值觀的媒介,透過合唱團、音樂表演及錄製音樂等方式,增強社區精神並使教學更容易理解和愉快。

她說,星雲大師的精神永存於追隨者的心中,其精神與教義繼續激勵著數百萬人,促進和平、同情和理解,而佛光山的活動不僅適應當代需求,同時忠於佛教核心價值觀。

(早報頭)大都會/星雲大師圓寂週年紀念座談會/2圖
 馬大佛學會子午線的學生,帶來精彩的佛曲演唱。(伍思薇攝)

梁國興:“青年佛教”是核心概念

梁國興表示,據統計,馬來西亞15至39歲的青年佔比從1990至2020年都是43%,而“青年佛教”也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

他透露,青年星雲曾追隨過慈航菩薩,得其教誨,而慈航法師也說,“佛教的僧青年,是今後佛教的主人翁”,並且一生都在為僧青年的教育而奮鬥不息。

他說,在佛光山開山後,星雲大師也持續發表了許多有關佛教與青年課題的演講,併為之付諸行動,惟行動一半失敗,一半成功。大師也曾感慨海外佛教弘法可以青年為主,在臺灣卻不行,之後更是主辦了佛光青年佛學營。

“星雲大師說,‘青年是菩薩,菩薩是青年。’儘管青年與菩薩是兩個不同的名詞,但實際上是同一個意思。”

承諾佛光山全力協助馬佛青

他透露,星雲大師說,佛教需要青年,也曾給予馬佛青各種建議,如需要建設一個永久的據點,培養佛教事業如佛光山一樣,也承諾佛光山將毫無保留滴全力協助馬佛青。同時,大師也樂意為馬來西亞佛教培訓更多僧才,提升僧團素質。

他表示,大師也在佛教前途、推動佛教、弘揚佛法及聽聞佛法方面,給予馬佛青力量及鼓勵。自1970年開始,全國各地佛教團體與馬佛青總會積極努力下,我國佛教也在逐漸轉變中,而馬佛青總會的成就,也顯示出星雲大師在60至90年代對馬來西亞佛教發展的貢獻。

他說,為了回饋大師,許多退任後的馬佛青總會活躍領導人,同心協力面對負面言論,於1992年註冊成立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