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蘭. 71歲 .柔佛昔加末人. 裁縫師
1963年,當我10歲時,在裁縫班舉起剪刀針線那一刻,從沒想到這一生,自此與裁縫結下不解之緣。
過去61年,我每天在針線剪刀布料針車裡過日子,迄今仍然持續這段裁縫情緣。
ADVERTISEMENT
我在登雅新村小學念一年級時考了第二名,不過由於家境影響,身為家中長女的我,只好輟學去幫父母割膠。
當時的校長丁木興還找上門說,若是父母繳不起學費,他可以代為繳付,只可惜我終究與唸書無緣,這是我今生最大的遺憾。
由於我念的書不多,想到以後很難找工作,於是從小就立願要有一技之長,長大後就不會餓肚子。
我對裁縫極有興趣,因此在10歲那年,就到村內的裁縫班幫忙師傅,照顧傳統熨斗的炭火、打紐釦針洞等,順便去“偷師”學藝。
我在凌晨約二時半幫忙父母割膠,早上11時去裁縫班學藝打雜,下午4時回家煮飯後,下午6時重回裁縫班打掃和關門。
一年後我11歲時,裁縫班師傅給20令吉的月薪。
15歲那年,我就在家裡為人裁縫衣物。為了彌補失學的遺憾,我參加政府開辦的夜學,學習國語和數學等,並翻閱《星洲日報》以學習中文字。
18歲時,我在家裡開設裁縫班,學生分為每星期3天或5天制,每次從下午2時教到下午5時,每班有10多人上課。
那個年代的普遍傳統觀念,是每位女孩都必須學裁縫,而且嫁妝要有一臺裁縫針車才像樣,因此當年盛行學習裁縫。
我在1976年結婚,隔年生下長子。約1992年,我從登雅新村搬到昔市彩虹花園迄今。
我用過最傳統的手絞針車、腳踏針車和電動平機,以及紐洞機和車邊機。
我在80年代初,就用4300令吉買了一臺全自動的電腦針車,它好像是昔加末第一臺電腦針車。如今,我目前已使用的第三臺電腦針車了。
目前,我主要是為警察、醫務人員裁縫製服,還有馬來男女的傳統服裝。
回首過去61年裁縫生涯,我慶幸我擁有這門手藝,直到目前還能賺點生活費,又能打發日子。
我也曾想過,什麼時候要為裁縫生涯劃上句號。我想,我就一直做,做到不能做為止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