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3日讯)随着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家家户户忙于大扫除,使得回收物大爆增!其中,巴生中路“慈济资源回收及环保教育站”在短短数天内,就回收约4吨的衣服。
每年临近新春佳节,都是各大资源回收中心的“旺季”,惟位于巴生中路的慈济资源回收及环保教育站也不例外,因此志工在这段期间都忙碌地将回收物进行分类。
ADVERTISEMENT
新衣服变卖后善款纳入基金
尽管该环保站今年春节前的回收数量,不比冠病疫情前来得多,但短短几天内也回收了约4吨的旧衣物,这还不包括其他回收品。志工在整理衣服过程中,也发现许多无法回收的衣物如内衣裤等,令他们感到无奈,希望民众勿将任何东西都往回收站丢,该处并非垃圾站。
当然,所整理的回收物中,也会发现许多“惊喜”,如还吊着价格牌的全新衣服,志工则会将这类衣服挂好变卖,将善款纳入慈济慈善基金内。
邓翠莹:鞋子床褥当“垃圾”处理
巴生中路慈济资源回收及环保教育站志工邓翠莹受询时说,每年新春佳节前一、两个月,该环保站就会开始收到民众大扫除后的旧回收物。
她说,今年也不例外,该站约去年12月就陆续收到各种回收物,当中以衣服最多。其余物品包括书籍、洋娃娃、鞋子及床褥,还有一些无法再回收物件,只能当“垃圾”处理。
“其实,我们不收床褥和枕头的,可偏偏有人还是会贪图方便,直接将床褥和枕头丢在站外;结果这类物品经日晒雨淋,变得污损不堪,加重志工的工作负担。”
她说,若比较新的鞋子,该站就会整理好变卖;不过,一般上收到的鞋子情况都比较不好,所以只能当垃圾处理。
“至于衣服方面,负责‘惜福区’的志工在挑选后,会定价和出售。但若品质较差的衣服,就会卖给衣服回收厂。”
市民应将回收物筛选分类
她说,市民需培养好公民素养,勿将不能回收的物品带到回收站,并且必须自行分类,如纸、玻璃及塑料等,不能由志工代劳。
“环保是从家里开始的,而非从环保站开始。环保站已设好分类区,所以市民在家做好分类后,再带到环保站,放到不同分类区。”
她说,中路的慈济资源回收及环保教育站已开设12年,市民处理环保物的态度已大大改善和进步,以往都是将回收物丢在大门口而已,尤其农历新年甚为严重。现在,大部分市民都会接受宣导,下车将物品带到环保站内回收。
“环保站外也挂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物品的布条,若市民首次到环保站,志工会给予宣导。”
购买欲降低致回收物减
同时,邓翠莹指出,今年回收物不比疫情前多,或因经济问题,导致购买欲比以往降低,而且也因回收站越来越多,不是所有人都优先送来慈济。
她说,若是在疫情之前,每年农历新年前的可回收衣服是目前的双倍之多。
“其实,通过处理回收物,可发现市民的购买欲和浪费程度严重,因不少衣服都是全新的,连价格牌都还未拆除。这些人一般都有‘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的心态才会乱买。”
她希望,市民在购买衣服前可先三思,或选择到环保站去‘寻宝’,购买二手衣,一起响应环保。欢迎家长携带孩子到环保站,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降低购买欲。
5R概念培养环保习惯
“5R的环保概念,即拒绝(Refuse)、再用(Reuse)、减少(Reduce)、修复(Repair)及再循环(Recycle),培养良好环保习惯。”
她说,环保的首要是学会拒绝,购买任何物品前必须思考是需要、必要或想要的。
“惜福区”每件衣2至10令吉
另一方面,负责环保站“惜福区”的李美琪和何来香则表示,经筛选和整理的回收衣服,会放在环保站内的惜福区出售,每件衣服售价介于2令吉至10令吉不等。
她们说,一旦回收回来的衣服“爆满”后,就会通知衣服回收厂来收取,并以公斤计算卖给厂商,所获善款都纳入慈济的慈善基金内。
“在农历新年前的一、两个月,环保站有时在一周内衣服量就会爆满,需要通知厂商立刻来载走。基于有时衣服量太多,所以厂商无法一次性就将所有衣服载走,得分好几次来收取。”
她们说,环保站开放时间是上午9时至下午1时间,请民众确保勿把垃圾丢到回收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