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有故事的人

|
发布: 12:36pm 11/06/2023

中醫

中醫

照顧患者情緒更重要

Text─吴爱月
Photo─受访者提供
12/6有故事的人——楊凱健
楊凱健· 30歲· 巴生人 · 中醫師
楊凱健·30歲·巴生人·

18歲是我生命的轉捩點。那年,父親被診斷為末期肺癌,身為長子,我決定留在本地升學,也因為父母的鼓勵,選擇在英迪國際大學攻讀中醫。

父親在兩年後撒手人寰,母親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走出陰影。從父母身上,我發現很多醫生以療病為主,忽略了患者甚至家屬在心理上的痛苦。其實生理疾病與情緒波動息息相關,就像母親那時失眠和食慾不振的問題,都是因為失去父親過度悲傷造成。

ADVERTISEMENT

父親離世時,我已經在大二,在學醫路上,不免時時自我提醒,治病治人需有同理心,把患者的痛苦當著是自己的痛苦,方能制定更人性化的治療方案。

12/6有故事的人——楊凱健
楊凱健2016年大學畢業典禮,與師母(左)和母親在校園合影。

2016年,我修完5年的本科課程,併到山東省中醫院實習半年。雖然中醫本科畢業後不一定當中醫,但父母的影響奠定我走向中醫之路。過後,我在老師陳寶泯博士的診所臨床實踐,同時在週末進行自由業狀態,以上門服務方式,著重為行動不便的中風病黎看診、針灸及推拿等。也因為曾經照顧患病期的父親,在治療偏癱者時感同身受,更覺得病患的3大層面:情緒、飲食(化學)、結構(筋骨)都必須顧及。

2019年,我獲得中國頒給獎學金,在上海攻讀碩士學位,專研中醫骨傷科。可惜礙於冠病爆發,研習1年半之後,只好暫時停學。停學不代表停止一切的學習,在無法返回上海繼續學習時,我一面工作,一面同時上著不同的課程,提升和充實自己。

12/6有故事的人——楊凱健
為行動不便的病黎進行針灸治療。

我自認是新生代中醫師,尤其學習運動康復課程後,覺得在治療傷科疾病時,如果能整合解剖學,激痛點學說與肌筋膜理論等現代醫學知識,治療效果更顯著。

在陳老師診所中,有三大族群的病患,甚至外國人也上門求醫。其中巫裔同胞尤其對外治法如放血、拔罐、針灸等,高度接受。

12/6有故事的人——楊凱健
參加“足踝功能評估與運動康復”學習班。左為諾亞第運動康復學院苗振院長。

學而時習之,我選擇一面行醫,一面進修課程,偶爾也回去大學與學弟學妹分享一些臨床經驗,學中做、做中學,樂見其成。

12/6有故事的人——楊凱健
業餘時段,楊凱健(右一)與陳寶泯老師診所的員工聚餐。
12/6有故事的人——楊凱健
楊凱健(前右一)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實習時,與肺病科主任醫師陳憲海教授(前右二)合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