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雪隆头条

|
发布: 4:25pm 07/06/2023

解暑

涼茶

解暑

涼茶

天氣熱+榴槤季節  涼茶熱賣

报道:苏俐婵
摄影:林明辉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天氣熱得像個大蒸籠,民眾忍不住買清熱消暑的涼茶來喝。

(蒲種7日訊)天氣酷熱,加上榴槤季節到來,許多人吃多榴槤而容易上火,成為消費者的聖品,銷量逐漸提升!

近來的天氣熱得像個大蒸籠,民眾均擔心容易上火或中暑,除了避免白天進行戶外活動之外,涼茶也成為民眾消暑解渴的熱門飲料,讓自己在酷熱的環境中得到一絲絲沁涼。

ADVERTISEMENT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涼茶店業者每日自己煲煮涼茶,目前售賣接近10種不同的涼茶飲料。

《大都會》社區報記者走訪蒲種金鑾花園一帶的中藥店和涼茶店時,當地的業者均指出,這幾個月的天氣炎熱,民眾都會選擇購買即飲涼茶來解暑。

業者指出,他們都是售賣自己煲的瓶裝涼茶,而且可即時飲用,民眾無須自己買材料回家煲煮,相當方便。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天氣酷熱,加上榴槤季節到來,許多人吃多榴槤而容易上火,涼茶成為消費者的解暑聖品,銷量逐漸提升!
多喝開水少吃煎炸物

除了因為天氣炎熱之外,目前也已經進入榴槤季節,大批榴槤老饕都會享用果王,大快朵頤,民眾會擔憂吃了榴槤而上火,因此會尋找清熱解暑的飲料,包括涼茶。

業者表示,若要消暑,民眾除了可以飲用涼茶之外,也可以多喝白開水,少吃煎炸食物。

另外,有市民指出,炎熱的天氣使得他購買涼茶的次數也增加,從以往每週一次,增加至兩天一次。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陳麗華(中藥店業者)
陳麗華(中藥店業者):
勿過量飲用涼茶

“過去幾個月,各地都進入炎熱氣候,最近的天氣還是十分的酷熱。

我們賣的是自煲的各種口味涼茶,包括羅漢果、菊花茶、冬瓜茶等等,具有清熱或解暑的功效。這些都是可即飲的涼茶,方面民眾直接飲用。

雖然飲用涼茶具有清熱的效果,但民眾也不可過量飲用,尤其是女性,在經期期間最好少喝。

除了喝涼茶之外,民眾時常也應該減少吃煎炸食物、多喝水。”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王麗英(涼茶店業者)
王麗英(涼茶店業者):
草藥具清熱功效

“我本身有煲和售賣接近10種涼茶,部分涼茶還含有有益健康的草藥,具有清熱功效,有益健康。

最近購買涼茶的顧客群確實有越來越多的跡象,相信都是因為天氣炎熱有關,從而刺激涼茶的銷售量。

目前已經進入榴槤季節,很多人會擔心吃榴槤後會容易上火,因此我相信涼茶接下來會更加熱賣。

友族外籍人士也喝涼茶

顧客群包括附近居民、商家、上班族,也有民眾大量購買回去給家人朋友飲用;不只是華裔消費者,也有不少友族同胞和外籍人士前來喝涼茶解暑。

有些男子的體質容易熱和上火,因此都會購買涼茶來喝。

女性方面,可以選擇飲用羅漢果涼茶,即有清熱和潤肺功效。為了避免變得虛寒,女性喝涼茶時,一天最好不要超過1公升;樂齡人士、腎病患者的涼茶飲用量也最好不要過量。

我建議民眾平日一定要多喝溫水,而不是一味喝含有冰塊的冷水。

我們自煲的涼茶可耐1至3天,惟為了保持最佳品質,我們建議消費者最好是當天喝完。”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陳昶向(魚販)
陳昶向(魚販):
每兩天喝一瓶涼茶

“由於我是在露天巴剎工作,在比較悶熱的環境下會容易口渴,我以往平均每個星期都會購買一次即飲涼茶;但最近的天氣實在熱得受不了,我購買即飲涼茶的次數也頻密,幾乎每兩天都會喝一瓶。

我們的工作比較繁忙,而且回到家也比較疲累,很少會自己煲涼茶來喝,所以都是直接在外購買瓶裝的即飲涼茶。此外,為了補充水分,我也會飲用碳酸型飲料、多吃水果。

最近進入榴槤季節,我也會去吃榴槤,為避免上火,我之後會喝更多涼茶。”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市面上售賣的各種涼茶,成為民眾解暑聖品之一。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涼茶熱銷,員工也忙著添貨。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冰箱擺賣多種涼茶,可防暑清熱,任君選擇。
封面-大都会/天气热+榴梿季节驾到,凉茶热卖/10图
市面上售賣的各種涼茶,成為民眾解暑聖品之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