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手搓揉面团呈献出手作的温度,现做现卖的油条(油炸鬼)外酥内蓬松,香气盎然。
ADVERTISEMENT
油条是中国传统面食之一,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丰富,让人一口接一口地欲罢不能。
在我国,民众习惯将油条称为“油炸鬼”(广东发音),是华人最熟悉的美味又经济实惠的民间小吃,而这种古早味早已在百姓心里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
早餐吃什么,是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不如就让手作的油条,这道有温度的早餐成为开启你生活的一天吧!
黄志强:这是一份苦力活
一根油条,毫不起眼,但制作过程却费时费工、凝聚了业者无数辛勤的汗水,虽然油条不是大牌料理,只是一个平民美食,但黄志强却靠着制作油条,抚养一家大小。
本期的《老就是宝》将讲述子承父业售卖油条的故事,而黄志强的档口就坐落在班达马兰新村美食街街边的小档口。
在班达马兰新村美食街,藏匿着一个售卖油条的档口,天未破晓就能看见油条小贩黄志强正在狭小的档口内正用着双手揉搓面粉、炸油条的身影,路过的人一定会被阵阵飘来的香味吸引,纷纷趋前购买。
访问当天,黄志强衣服沾满白面粉,汗流浃背,抬手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一边炸油条,一边对《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说:“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不上眼,因为这是一份苦力活,搓面粉弄到衣服上下都是白粉末,搞到自己浑身脏兮兮,还要站在高温的油锅面前炸油条,是真的很累。”语毕他莞尔一笑。
在油炸完一部分的油条后,他坐在椅子上歇息一阵子后与记者畅谈,他与油条结下的不解之缘,他叹了一声气后说:“很多人都觉得当小贩很好赚,但其实卖油条的利润也还好,这份工作不会让你大富大贵,但是踏踏实实、稳稳当当的,也不错。”
黄志强娓娓道来,他来自巴生,父亲原是一名卖油条的小贩,在课余时间他总会帮忙父亲制作油条,过程中他也学习了如何制作油条的技巧。
从他父亲开始到他接手卖油条至今,黄家的油条,已经飘香58年了。
成家后决心接手父生意
年轻时,总会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时完成学业后的黄志强,并没有很大的意愿接手父亲的这门生意。
中学毕业后的他选择当一名销售员,可是刚踏入社会的他,在职场上总是跌跌撞撞,一直到成家立业后,他才下定决心接手父亲的生意。
他表示,父亲是在1965年开始经营油条档口的生意,当时父亲每天都会骑着一辆三轮车,前往巴生哥打桥路旁摆摊售卖油条,屈指一算,由父亲创立的油条已飘香58年了。
“我是在成家立业后,才全心全意投入经营油条档口的生意,毕竟结婚了需要一份稳定的职业抚养家人。”
他打趣说道:“为了养家糊口及延续父亲这门制作油条传统手艺,我决定以售卖油条谋生,从此每天都必须与面粉‘打交道’。”
“制作油条是一个谋生的方式,但最主要的事是将父亲制作的古早味油条传承下去。”
制作过程费时费工
为了保持油条的品质与口感,黄志强坚持提早起身,将面粉过筛后,在面粉中混入蓬松剂和食盐,加入温水搅拌均匀。过后,将面粉放入搅面团机器后,再将面团取出,反复揉搓直到面团变为柔软有筋力,再静置待醒发。
他表示,油条看似一道简单的食品,但制作油条过程并不容易,从搅粉、拉、切,将长长的面团做成了好大的面团;尔后将面团揉好后,用刀剁成长条,并将每条叠在一起,将中部捏紧,在中间部位用筷子压一下,再放入热腾腾油锅,边炸边翻动,待其完全膨胀,色泽呈金黄便可取出。
黄志强多年来都坚持用双手搓面粉,为的是凭着双手的温度,搓揉出恰到好处又不会起筋的面粉团,这样才能油炸出酥脆又美味的油条。
然而,随着年纪增长,手臂力量不似年轻那样,因此近年才入手一台搅面团机器,取代人力。
不用回锅油 确保卫生安全
黄志强指出,油条是最受欢迎的食品,制作油条所需的材料是低筋面粉、发粉及一些调味料。
“以前,传统制作方式需要使用老面种,如今经改良后,用发粉也可制作出脆酥香口的油条。”
他说,传统配方是很讲究的,面里加的小苏打为碱性,和面粉结合以后炸出来的油条体积膨胀又酥脆,吃起来口感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黄志强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工作内容,每日不畏高温地站在大锅前炸油条,坚持保留油条的古早味;但他也坚持不使用回锅油,每天都更新食油,确保食客的卫生和安全得到保障。
他表示,油条是我国大众化又便宜的传统道地面食,各地的油条制作方法略有不同,有的小贩为了迎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继而研发出各种各样的口味,但他则坚持制作传统口味的油条。
或许是这一份古早味蕴藏着他与父亲两代人浓厚的情感,加上与街坊老顾客日益建立起的情谊,才让黄志强坚持保留原来的古早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