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源·59歲·柔佛麻坡人·鋼琴調音師
在鋼琴調音旅程上,我經歷了調音發展的多個階段,包括從單純靠聽覺判斷,到儀器輔助,直至電子軟件和手機APP的出現。
回顧逾45年的鋼琴調音生涯,要從14歲那年談起。那年,在五叔安排下,我和表弟到霹靂怡保一家鋼琴廠打工,我負責為噴了漆的鋼琴打磨,再由其他人打蠟。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鋼琴工廠,打工日子不長,約兩星期後,我們就回返麻坡。
ADVERTISEMENT
不久,我獨自到吉隆坡一家琴行當學徒,跟著調音師四處奔走,一年後,叔叔在麻坡三馬路開了“佳音琴行”。
叔叔除了售賣鋼琴,也兼職教琴,琴行聘用一名從吉隆坡南下的調音師。年僅15歲的我跟著學習,漸漸略懂調音和更換零件的知識。後來,叔叔先後把琴行遷往馬六甲和峇株巴轄,我也一路跟隨。
1985至1986年間,我到新加坡鋼琴裝配廠工作,負責裝配琴錘,調整觸鍵的深度。在新加坡工廠2年的日子,我到圖書借閱鋼琴和聲學方面的書籍,間中也在當地書局購得與鋼琴製造相關內容的書籍。遇不明白,就請教調音師兼老闆牛清水。
後來,發生金融風暴,鋼琴工廠訂單減少,工作量劇降。在牛清水退休不久,我離開了工廠,回到峇株巴轄,成為自由調音師,期間也到叔叔的琴行調音。
1988至1994年這6年,我到東馬一家大型音樂學院當起全職調音師,穿梭於音樂學院位於古晉、詩巫、美里、哥打峇魯的分行。
31歲這一年,我來到新山開展自由調音師事業,用積蓄購入一輛小羅裡,與琴行及一些音樂學院合作,在新山提供搬運鋼琴和調音的服務。
歲月如梭,我擔任鋼琴調音師工作已逾45年,過去3年冠病疫情肆虐,有不少鋼琴彈奏程級高,因行管令待在家的人重拾鋼琴演奏,這才發現鋼琴已走音。因此,行管令期間,我的鋼琴調音工作量未減反增。
鋼琴不能遇潮或太過乾燥,保持鋼琴所在空間溼度的適中與穩定,以及定期調音相當重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