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店的食物太贵,不值得光顾!”、“XXX的东西好难吃,不推荐”……
ADVERTISEMENT
在脸书、推特、小红书普遍被运用后,许多民众往往爱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对某某事件、某家店面的看法,尤其遇到难吃的食物、不客气的店家及不礼貌的服务等,更爱在网上发帖,有意无意地引导舆论。
不过,玩社交媒体的可不只消费者,如今连店主也不会“客气”,遇到不配合的顾客,或者被顾客下负评时,也会将其“贴”到网络上,抒发不满;早前发生在槟城的“XX咖啡店讨伐不点饮料顾客”事件就是其一例子。
我家乡近日也有一名餐饮店主因不满顾客在网络上对该店食物给出负评,继而在本身的脸书专页上,直接贴出对方的负评截图,并大肆埋怨顾客不理解餐饮业者的苦。
该店家在帖文中感叹,现在做生意好难,食物太贵、太大份、太小份、太咸、太淡、太贵都会被顾客骂,才赚“几毛钱”却天天被责备,难道不能体谅下他们?
有趣的是,该名顾客不满的其实是一份冷饮等了半小时,询问后才知是店家漏上,且端上后又被发现其中一份佐料已臭酸;意味着顾客的整个投诉内容与店家的抱怨内容完全无关……
我在家乡的友人看了店家的帖文后,啼笑皆非之余,也直言不敢光顾该店了,难道“食物太咸”也必须硬硬吃完?而且根据友人光顾的经验,该店的食物其实并没有太大份,所以他们真的无法理解店家的“苦”。
其实将事件发布到网上,无论顾客或店家相信都有各自的“隐议程”,消费者无非就是不满等待太久和食物品质欠佳,而店家则是为了自辩,博同情……但社交媒体再方便,也会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分分钟可能伤了自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