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有故事的人

发布: 10:00pm 12/02/2023

健康

中医

健康

中医

養生,讓自己不生病

Text—吴爱月
Photo—受访者提供
13日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
陳思帆·58歲· 霹靂實兆遠人(現居沙亞南)·健康導師

陳思帆·58歲·霹靂實兆遠人(現居沙亞南)·導師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猶如浩瀚無垠的宇宙,越是探索,越是發現自己的不足,而中醫知識更是如此。

ADVERTISEMENT

我1990年畢業於國民大學藥理系,在法國西藥公司工作17年。期間,無意中接觸了中醫理論,讓向來深信西方醫藥的我無限震撼,開始梳理自己的想法。

13日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
陳思帆(中)與團隊在中國南通參觀中華靈芝文化館。

很多人以為,中醫與西醫是對立的,因為兩者之觀點和療法相去甚遠。一般說法的“西醫治標,中醫治本”,是指西醫是治療人得的“病”,中醫則治療得病的“人”,凸顯中醫的治療更人性化。中醫周全考慮人身體的全部及相關整體環境;西醫則是針對發病的器官或部分組織進行專治。

凡藥皆有毒,醫藥系出身的我,深刻明瞭藥物對身體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但有病不吃藥,顯然不妥,只有讓自己不生病,才是萬全之道。

13日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
陳思帆(左二)於2019年,帶團前往中國出席安惠公司慶典。

接觸傳統醫學知識後,我對《黃帝內經》充滿好奇,禁不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該書在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

俗語說:“老不老,看腿腳”。人的老化,從腳開始,照顧好自己的腿腳,如睡覺時穿襪子、不喝冰冷飲品,是基本養生原則。許多人處於亞健康狀態而不自覺,錯過了中醫調理的最佳時機,病從淺中醫,養生需趁早。除了一般的儀器檢測驗血方式,也可以通過“顏面望診”、“陰陽五行”,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13日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
好學的陳思帆(右二),到中國南通參加第10屆國際藥用菌大會。

身體會說話,即使小小的臉上表面症狀,也足以反映心、肺、肝、腎、脾、小腸、大腸及生殖器官的潛伏病況。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早日進行調理,即是“治未病”。人體不生病,自然就能延年益壽。

研究《黃帝內經》多年後,小有成績,於是大膽通過視頻連線,定期與親友分享,幫助大家認識自己的身體,繼而改善自身的健康。

中醫知識是一門大學問,如果情況允許,我準備在這一兩年內到中國深造,加強研習;與人分享知識,助人自助,也是樂事一樁。

13日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
陳思帆(右一)在中國聆聽中醫課程後,與學員們合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