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思帆·58岁·霹雳实兆远人(现居沙亚南)·健康导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犹如浩瀚无垠的宇宙,越是探索,越是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中医知识更是如此。
ADVERTISEMENT
我1990年毕业于国民大学药理系,在法国西药公司工作17年。期间,无意中接触了中医理论,让向来深信西方医药的我无限震撼,开始梳理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以为,中医与西医是对立的,因为两者之观点和疗法相去甚远。一般说法的“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是指西医是治疗人得的“病”,中医则治疗得病的“人”,凸显中医的治疗更人性化。中医周全考虑人身体的全部及相关整体环境;西医则是针对发病的器官或部分组织进行专治。
凡药皆有毒,医药系出身的我,深刻明了药物对身体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但有病不吃药,显然不妥,只有让自己不生病,才是万全之道。

接触传统医学知识后,我对《黄帝内经》充满好奇,禁不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该书在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俗语说:“老不老,看腿脚”。人的老化,从脚开始,照顾好自己的腿脚,如睡觉时穿袜子、不喝冰冷饮品,是基本养生原则。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不自觉,错过了中医调理的最佳时机,病从浅中医,养生需趁早。除了一般的仪器检测验血方式,也可以通过“颜面望诊”、“阴阳五行”,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身体会说话,即使小小的脸上表面症状,也足以反映心、肺、肝、肾、脾、小肠、大肠及生殖器官的潜伏病况。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早日进行调理,即是“治未病”。人体不生病,自然就能延年益寿。
研究《黄帝内经》多年后,小有成绩,于是大胆通过视频连线,定期与亲友分享,帮助大家认识自己的身体,继而改善自身的健康。
中医知识是一门大学问,如果情况允许,我准备在这一两年内到中国深造,加强研习;与人分享知识,助人自助,也是乐事一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