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来的自信啊!?”
ADVERTISEMENT
我也想了好久。
但我还是大摇大摆地做我喜欢的事,我想唱歌就唱歌,想演讲就演讲,想写作就写作,想穿5块钱的多啦A梦衣服上台也没问题,到底是什么给了我那么大的自信?
我认真想后,有了答案。
给我自信的,是我从小长大的环境,尤其是我父母对我的影响。
不了解我的人,会认为我很厚脸皮,爱班门弄斧,明明不比别人好,却可以毫无顾忌地大秀自己的才华。
我不是脸皮厚,而是一开始就不觉得自己很差,有一股莫名的信心,认为如果别人可以做到,为什么自己不可以?试试看无妨。
其实,那是因为从小我就在爱的环境,以及一直在被认可的情况下长大。在我父母以及阿姨和舅舅眼里(6岁前,我是在外婆家长大),我一直都是冠军,连亚军都不是,所以奠定日后我一直认为我自己是可以的底气。
小时候,我拿着玩具麦克风唱歌,长辈说:“你以后就是刘文正!”;小学时,读了卫斯理,随便创作,父母说:“哇!以后你是倪匡!”;我拿起笔画画,爸爸说:“哇!你随便画几划,人物就栩栩如生!”;中学时,我跟我爸爸说以后我要拿诺贝尔奖,他不嘲笑,反而肯定地说:“那就努力一点吧!”
记得有一次,RTM到登嘉楼选一批小学生去吉隆坡拍摄迷你国会。我代表学校参加遴选,但没被选上,很气馁地回家。
“不要紧,以后长大了,去选YB,当真的国会议员。”我父亲说。
我就真的相信以后我可以当国会议员。
关于追求名牌,我妈妈对我说:“你就是名牌啊!还花什么钱来买名牌?你穿什么,什么就是名牌!”我是真的相信的。
这一篇短文,不是臭屁文,而是想告诉大家,童年时,父母的态度决定以后孩子成就的高度。
我是发自内心的相信,有很多潜在的成就和伟大的梦想,很可能是被父母或长辈的一句话或一个巴掌给彻底摧毁的。
“为什么你那么笨的!”就这样,毁掉了一个爱因斯坦。
“为什么你不能像你哥哥那样聪明?!”很可能,毁掉了一个莫扎特。
“你的脑袋装大便的啊!”于是,毁掉了一个毕卡索。
大人对小孩说的每一句话,即使不存恶意,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x x x x x
日前乐队练习时,有一首歌,原本是我和女儿合唱,但我突发奇想地建议她独唱。
女儿有点错愕,但我告诉她她肯定可以,没问题,爸爸在后面back up。结果第一次,因为选错大调的问题,她唱得有点害羞和小声,我们改了大调后,她就可以很自然地唱出来。太太在旁边一面看,身体一面跟着摇摆,眼神露出一丝丝的骄傲和安慰。我们的女儿即将要跨州上千人舞台唱歌啊!
管他唱得好不好!只要上得了舞台,尽情享受音乐的乐趣,就已经赢了。连这样的大场面都可以驾驭,以后学校的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还怕什么?所有的压力,只要转个念,都可以是突飞猛进的动力。
“唱得很好,再来一次!” 我对女儿说。
在掌声中长大的小孩,比在批评和嘲讽下长大的小孩更幸运。与其带她去迪斯尼乐园,不如真心对她说一句:“你是最棒的!爸爸有你这个女儿真的骄傲死了!”
但是话说回来,自信和自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信,给我勇气去尝试;而自大,却让我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错失很多进步的良机。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比我厉害的人比比皆是,可以进步的空间更是像总统套房那么大,骄傲只会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对我没有好处,谦虚才可以走得更远。
自信就好,千万不要自大。
我们都很棒,但我们还要虚心学习。
记得,站上台的那一刻,我们已经赢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