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訊)燕美華小執行董事長拿督劉磐石揶揄,儘管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馬漢順經常與華教團體互動並作出一些宣佈,惟在一些重大課題上,卻“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他說,教育部對華小諸多限制,董事部主權遭旁落,而且各種問題對華校造成困擾,包括華校撥款遲遲未發、師資短缺、“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計劃的落實等電腦班課題等。
ADVERTISEMENT
他希望董聯會或董總能積極爭取解決上述問題,尤其是近期發生教育部欲合併微型華小的課題,應強烈捍衛微型華小不能合併,一所華小皆不能少。
劉磐石:華校仍危機重重
劉磐石昨日出席燕美華小97週年校慶晚宴,在致詞時表示,在華教的道路上,華校仍危機重重,作為華教的前鋒隊及華校的領導機構,雪隆董聯會有責任帶領華校奮勇作戰,以向前邁進。
經歷3次搬遷和建校
劉磐石指出,燕美華小是由18行(行總前身)創立,至今已渡過97年,並經歷過3次搬遷及3次建校,但獲先賢的辛勤耕耘,以及歷屆董事部領導人的付出,才有這番成就。
他說,該校遷入蕉賴大同花園新校址後,學生人數也從搬遷前的百餘名,增加至現今的近1300人,而董事部也致力將校園打造成舒適的學習環境。
蔡慶文:華文教師劇減
雪隆董聯會主席蔡慶文律師說,雪隆華校董聯會日前舉辦一場兩天一夜的理事研習營,其中兩名校長提起華小與政府中學面臨的問題,即華裔教師及擁有華文資格的華裔教師,在華中及國中的人數嚴重萎縮。
他表示,若有關機構不盡快採取行動,整個華教將面臨師資短缺的危機,包括華小、華中、國中華文班及獨中。
堅持華小一所不能少
蔡慶文提及,雪隆華校董聯會將全力支持董教總的立場,即反對微型華小合併,堅持華小一所都不能少。
他解釋,除非教育部的政策改變,並實實在在讓華社看到,在華裔人口周密地區制度化增建華小。
他透露,根據教育部發表的一項調查,我國目前有1302所華小,淡小有528所,國小則有5968所,可見國小的數量是華小的四五倍。
華裔人口增 學校數量減
他說,在1968至2008年期間,華小學生人數共增加20萬4172人,惟華小數量卻從1332所,減少至1290所。
他指出,早年坐落在半山芭燕美路的燕美華小,是一所成功遷校的華小,併成為典型的例子之一。
他說,該校於2002年的學生人數有909人,在2015年卻降至202人,直至2016年遷入新校址後,該校目前有逾1200名學生。
蔡志權:大馬華教體系最完整
吉隆坡中華大會堂會長拿督斯里蔡志權表示,大馬華教面臨一波又一波的挑戰,如政策、學生人數及微小合併的課題,所以大家應團結一致,共同面對。
“今天,我以吉隆坡中華大會堂的身分,與董教總及廣大華社站在同一陣線,無論未來演變成如何,就是堅持一所華小都不能少;教育部不能以合併微型國小思維來看待和處理微型華小的問題。”
他說,分析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聯邦直轄區共有4萬4787名學生,他們分別就讀於兩個聯邦直轄區內的44所華小,其中42所華小位於吉隆坡,另兩所則在納閩。
他表示,隆市有20所華小,學生人數超過1050人,佔聯邦直轄區華小總數的45%,這不符合城市與鄉村規劃局的學校規劃指南。
“另外,3所微型華小的學生人數少於150人,若進行遷校,有助解決華小學生過盛的問題,燕美華小則是最好的例子。”
教育部應正視華社看法
他指出,教育部在處理有關華小的課題時,應該正視華社的看法,尤其是尊重學校董事會對學校管理的主權。
他認為,在政府尚未落實制度化興建華小前,遷校是解決微型華小沒有生源問題較可行的方案。
出席者尚有行總會長拿督林金宋、雪隆精武體育會會長丹斯里鄭福成、吉隆坡南區發展華小工委會主席蔡新貴、馬華蕉賴區會主席沈永平、全國校長職工會前總會長林美琴、燕美華小校長歐翠娟等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