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在社區中總有一間不起眼的小店,生活上需要用的瑣碎零件、工具都能找到,所有大小金屬類物件一應俱全,這就是五金店。
相信大家對五金店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五金”所指的什麼?其實“五金”指的就是金、銀、銅、鐵、錫,這5項金屬材料,由於大部分的材料都是由五金製成,因此稱為五金店。
ADVERTISEMENT
在早期華裔先賢南來的聚集地茨廠街,當然也少不了五金店,本期《老就是寶》系列繼續來到茨廠街的老街尋寶,發掘這間已有77年曆史的大光五金商行,從外至內都依舊保持著傳統老店的面貌。
劉惠慈:77年佇立茨廠街不曾搬遷
大光五金的股東之一劉惠慈受訪時表示,大光五金商行創建於1945年,77年來佇立在茨廠街的店鋪至今不曾搬遷,從早期約有6名老闆合股經營,到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以致曾有50多名股東合股,現在則剩下40名股東。
她解釋,因為五金店的物品價格成本很高,當時就會召親戚朋友一起合股,之後就成立私人有限公司經營至今,最初的6個老闆已經過世,有者已交給孩子接班,現在算是屬於第二代經營。
她說,該店鋪在茨廠街已有百多年的歷史,但之前是經營什麼生意就不得而知,其中一名股東當時買下這間店,大光五金店就一路經營至今。
她指出,五金店的招牌也是從開業至今就存在,當時的馬來文字仍是採用“sharikat”(現為syarikat),可見歷史已相當悠久。
她是從24歲開始在大光五金工作到現在,已經40多年,剛開始是打工,後來才成為股東接手管理,其女兒也開始在該店學習經營。
分“小五金”、“大五金”
劉惠慈表示,一般人認知的五金店主要售賣零零散散的物件,如水喉、水管、螺絲、鉗子、鐵錘、鐵釘、漆等,這些是在雜貨店買不到的物品。
她指出,其實五金有分“小五金”和“大五金”,茨廠街的店鋪主要是售賣小五金,也就是小樣的物件、如螺絲、水喉等;大五金則是大件的金屬物件,如鐵、鋼、銅等,他們在陳秀連路設有貨倉,那邊是售賣大五金材料。
她說,在50或60年代時期,當時先在新街場路設立貨倉,但後來因為捷運工程徵地,而遷移至陳秀連路;當初政府禁止羅裡進入茨廠街,他們就無法在茨廠街的店鋪售賣大五金,顧客在茨廠街訂貨,但必須到貨倉拿貨。
她坦言,該店能繼續做到今日,是因為已經將店鋪買下來,否則以如今昂貴的租金將無法支撐,如今的生意也相當難做,他們也連續3年虧本,希望現在可逐漸恢復。
她認為,五金店的前景仍是樂觀,最重要經營者要對市場有敏感度,要了解市場需要什麼貨,必須不斷作出轉變和進步。
貨物依人們所需售賣
劉惠慈也說,五金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仍是不可或缺的,但隨著時代的轉變,他們的貨物也會逐步更換,換成現在人們所需要的物品。
“那些已不適用的貨,我們就沒有再進貨,但偶爾還會有人尋找,因此舊貨仍不會淘汰,可能日後就變成了古董。”
她也感嘆,如今茨廠街的老店越來越少了,很少年輕人知道這些老店的存在,但老店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否則人們要買什麼都要去大型購物商場。
厚實木架成特色
老店內可見都是厚實的木架子,這些木架也是從40年代開店至今就存在,這些厚實的木架不怕被白蟻蛀蝕,依舊非常實用,70多年來完好無損,也是該店的特色。
劉惠慈表示,該店內收藏很多貨物,有些貨已經很久歷史了,但他們沒有淘汰丟棄,繼續擺放在貨架上。
“這些木架不是特別定製,而是買木頭來自己釘上的,當時不夠地方擺貨了,就用木頭越釘越高,這些木架很穩固耐用,白蟻不會蛀蝕。”
她指出,該店共有3層樓,其實也是自行搭建上去,因為店鋪空間挑高,自行用木板搭建幾個樓層,樓上擺滿貨物,符合五金店的需求而設計。
結合傳統現代方式經營
她表示,該店是結合傳統和現代方式經營,無法全面電腦化,因為貨物太多太雜,電腦無法詳細記錄,有些還是必須用傳統的記貨簿來人手抄寫,電腦與傳統並用。
“我們有使用電腦系統運作,但問題我們的貨物可區分到很仔細,就如一個金屬類,我們可以不同的重量、長度、數量來計算,但電腦只能記錄一個價格,因此無法完全靠電腦來記錄貨物。”
她舉例,單是水龍頭,就有好幾個國家進口的品牌,還有分成不同材質、大小、長度,但電腦只顯示一款水龍頭,無法細分。
年長夥計 鎮店之寶
“我們有很多上了年紀的夥計,他們的經驗豐富,只要顧客來詢問貨物,他們就能知道擺放在那裡和價格多少,不同種類的價格計算方式都在他們腦中,比電腦還厲害,這些老夥計也是老店的‘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