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雪隆头条

|
发布: 6:30pm 16/05/2022

巴生河流域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

大吉隆坡

巴生河流域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

大吉隆坡

隆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 多元人文风景成最美名片 吉隆坡用50年华丽转身

报道:陈诗蕙
摄影:陈启基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一栋栋建立在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宣示着吉隆坡的发展蓬勃。(档案照)

你知道吗?现在地理上的吉隆坡是1974年后才“成型”,与甲必丹叶亚来时代的吉隆坡相去甚远。

文史工作者陈亚才指出,今日的吉隆坡是1974年后成型;而所谓的“”或则在90年代才成型。

ADVERTISEMENT

“叶亚来时代的吉隆坡市中心是茨厂街那带,通俗的讲法就是过了半山芭监狱后就不算是市中心。‘半山芭’就等于是郊外和城市的边界,这是华裔通俗的概念。”

他形容,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几个不同的阶段;70年代或更早,一般人以高楼来定义国家和城市的进步,以致各国忙着兴建大厦。

配合吉隆坡升格为市50周年庆,陈亚才接受《大都会》专访,对吉隆坡的变化侃侃而谈。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陈亚才认为,吉隆坡的特点是多元,也最能体现大马多元丰富、和谐自在的面貌,大家应维护多元和共荣,和谐共处。
陈亚才:多元特点体现和谐

陈亚才说,90年代后的想法就不同了,城市有了定位,例如吉隆坡的定位就是文化经济的综合型城市;而近代人则觉得,城市需具特色和性格,意味着除了经济特色,人文特色也是重点,这与地方和历史有密切关系。

他笑言,相较于布城刻意以伊斯兰和马来文化为主导的“单元”色彩,吉隆坡的特点是多元,更能体现大马多元丰富、和谐自在的面貌。

“在吉隆坡,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各种多元的特色,吸纳了东西文化,有伊斯兰、佛教、兴都教和西方的基督教等等,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也有能融入的地方,例如大钟楼,各族看到的角度不一样,但都很高兴。”

成为政治中心带动发展

吉隆坡开埠于1857年,最早的“吸引力”是开采锡矿,算是锡矿城市起家;但相较于近打河流域等类似的城市在锡矿开采完后,走向没落;吉隆坡却华丽转型,商业等各方面发展蓬勃。

陈亚才解释,这样的发展是机缘巧合,也是地理位置加分,马来联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时期以吉隆坡为首府,尔后1946年的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1948年后的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甚至国家独立后,也都以吉隆坡做为首都。

“另一个发展的机缘,就是成为政治中心,所以很多建设必须跟着进来,如公共建设等,经贸的发展也很重要,是吉隆坡有利的条件。”

1972年升格为城市

他说,吉隆坡在1972年2月1日升格为城市,是我国首个命名为“城市”的地区,并于1974年升格为联邦直辖区,独立运作;当时慢慢开始将吉隆坡并排在世界城市的范畴内思考。

“所以之后的那段时间,国际交流频密,有了国际化的想像和思考,例如怎样变成具有国际地位的城市?要居民喜欢住在这里,而外国人希望来这里经商、旅游和居住等。”

“1970年前,大马到国外宣传旅游,一定宣传海边、甘榜、马来服装;后来国际化后,开始认为这没有完整反映大马面貌,而今日网络频密,更需某个程度上完整地反映这个国家的生活状态。因此,是国内国外因素促成这个城市有它的特色。”

他认为,多元是吉隆坡的特色,也是大马的特色;因此,大家要维护多元共荣,和谐共处,不该思考去压制谁,或把谁挤出去。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陈亚才指出,以锡矿起家的吉隆坡之所以能华丽转身,除了地理位置加分,也因在国家发展中,成为政治中心,继而让许多公共建设和经贸发展跟着进来。(档案照)
平衡历史与发展 应立法保护古迹

随着城市继续发展与扩大,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古迹被迫“让路”;而陈亚才认为,有些方面需要政府介入,即动用法令或条例。

“新旧之间需有适当的平衡,一方面能看到历史发展的脉络,另一方面保留旧的变成一个吸引力的地方,其中有些做法需要政府介入。”

他说,对于先进的国家,古迹保存变成相对优先的项目,意味着大家觉得应经济发展建设高楼不是必然,生活的目的是有更舒适和自在的环境,不全然是想像中的车水马龙。

他说,如今新城市都强调定位,像吉隆坡这个逾百年的“年轻”城市,所有百年的物品(古迹)都很珍贵和重要,而这点就能作为规划的标准。

“我国的《2005年国家遗产法令》中,第一个规定就是(物品)要有100年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经过鉴定,与现代建设不一样的是,它不能复制,一经复制,价值从零开始算起。”

“文化遗产与所在地有密切关系,在大马盖一个万里长城没有意义;有人曾笑说,能不能将所有古迹迁到一个公园?我想,那就不叫古迹,应该是迪斯尼乐园。”

陈亚才被称为“吉隆坡的守护者”

陈亚才曾被媒体称为“吉隆坡的守护者”,在许多捍卫古迹和社区的活动上都有他的身影,也常就一些议题发表看法和建议。

他非道地的吉隆坡人,却早已成为吉隆坡人。

陈亚才忆述,他是1985年才来到吉隆坡,也是那之后才研究并“投入”吉隆坡;而毕业于历史系是因素之一,但他也关心大马华人历史,以及马来亚、马来西亚历史。

“我1986年成为独中历史课本编委委员,后来成了编审委员,从参与编写,到后来帮忙审核,也是我关心吉隆坡的其中一个因素。”

“第三,吉隆坡常有一些争议性的议题,包括否定叶亚来的地位等,媒体也会访问我的看法,变成一直推动我更加深入对地区的了解。”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陈亚才当年还带领一班来自各党的领袖考察义山,并向他们讲解义山的价值。(翻拍自《与叶亚来相遇吉隆坡》)
义山搬迁风波   省思价钱与价值

陈亚才初时花较多时间在研究叶亚来和那个时代的吉隆坡,后来遇上了1999年至2000年的吉隆坡广东义山搬迁风波。

“那时,时任首相敦马有意将旧飞机场路的8个义山和墓园,即广东、福建和广西义山、罗马天主教、斯里兰卡佛教和日本墓园,以及锡克人和印度人火化场搬迁到士毛月,大家争议很激烈,尤其讨论城市边缘的义山有没有保存价值。”

“最后大家总结,价格是很值钱,但价值更重要;而价值怎么衡量?吉隆坡相对而言是比较年轻的城市,笼统说是1857年开埠,广东义山是1895年成立,等于是最靠近吉隆坡开埠的日期。”

他分析,吉隆坡的开埠没有留下太多东西,但广东、福建和广西等义山虽是相隔几年才陆续成立,但却是见证城市发展的重要遗迹,包括叶亚来等重要人物也葬在那里。

他强调,该地段体现了多个宗教的和谐共处,义山相邻却百年来没有发生过不愉快事件,恰好给城市和国家一个很好的提示,即和谐及和平共处是有前例可循,本来就实践着的。

“我考察义山后,觉得很有价值,当时还曾带领各政党领袖去考察义山,包括伊斯兰党、国大党、马华等,我跟他们解释坟墓结构、墓碑讯息等等。”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每年举办的千人义山行,旨为唤醒公众对古迹的认识,如今参与者越来越多,反映也越来越踊跃。(档案照)
义山是露天资料中心

陈亚才提及,事件最尖锐时期,他平均每两周就会到义山导览一次,然后参与者从五六人,到最多时有6辆巴士,还曾与一批人到国会做民调,了解国会议员们对搬迁事件的看法,最后还是三美威鲁(国大党前主席)接下他们的备忘录。

他说,义山搬迁风波留下了很多意义,包括大家会针对古迹保存与否,在价格和价值间作平衡考虑,而不是只看钱;而后来的发展,包括今日吉隆坡广东义山的管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认为,义山是露天的资料中心,大家在风波后,开始知道义山不只是一堆石头,墓碑具有史料价值,能作为社区历史研究的来源。

发起千人义山行

“第四,过去华裔家长都对义山对坟墓有禁忌,认为不要接近义山;但风波后,考察义山的人多了,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考察义山做研究。”

“2001年,我当时是隆雪华堂青年团团长,为让更多人了解义山,举办了千人义山行,第一届有逾千人参与,到了第七第八届,甚至有七八千人参与,雪隆八独中都很响应,还有社会人士,以另外一种方式让社会大众接近和了解义山。”

带动导览苏丹街社区活动

吉隆坡广东义山搬迁风波,算是陈亚才研究吉隆坡后,参与过的最大型捍卫活动;而之后的2011年苏丹街捷运风波……陈亚才认为,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让大家更认识这座城市。

“从那时开始,导览苏丹街社区变成一个很热门的活动,至今还在进行。从最初的茨厂街、苏丹街,到整个社区包括导览兴都庙、锡克庙、仙四师爷庙、大钟楼,也从吉隆坡开埠开始讲起,从巴生河和鹅唛河的交汇处,串联吉隆坡的历史,变成更完整的导览。”

陈亚才说,大马本来就是多元丰富的,各族百年来就是这样生活在一起,如果突然有政治人物想将多元改为单元或单元占主导地位,实际上有违历史发展的脉络。

“义山是这样(各宗教在一起),整个社会生活面貌也是这样,吉隆坡的特色就是多元,本来就是我们珍贵的遗产,当然要维护而不能用人为的主观因素扭转为单元。”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陈亚才编写的《与叶亚来相遇吉隆坡》中,标出了吉隆坡1895年至1974年的市区范围拓展变化。(翻拍自《与叶亚来相遇吉隆坡》)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一般人以高楼来定义国家和城市的进步,以致各国忙着兴建大厦,这也让吉隆坡出现了高楼与旧建筑物的高低对比。(档案照)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叶亚来时代的吉隆坡市中心是茨厂街那带,通俗的讲法就是过了半山芭监狱后就不算是市中心。(档案照)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对于先进的国家,古迹保存变成相对优先的项目,应经济发展建设高楼不是必然。(档案照)
KL升格大城市50周年系列之一
相较于现在明显的“Y字形”,早期吉隆坡的巴生河与鹅唛河交汇处之后的河道是弯曲的,河的两旁分别为英国人及华人区,占美清真寺一带则为马来人聚集地地区。(翻拍自《与叶亚来相遇吉隆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