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灵再也3日讯)耳鼻喉及头颈外科顾问郑应平教授表示,在每1000名婴儿当中,就有1至5名婴儿在出生时存在单或双耳听力损失,这是初生婴儿感官残疾中最常见的一种。
他提醒,在婴儿出生一个月以内就应该带宝宝去做听力筛查、3个月之内做识别听力损失,如果宝宝有听障问题,在6个月之内进行就要进行早期干预,及早发现可以更有效的干预和寻求治疗方案,不要等到宝宝错过黄金治疗期。
ADVERTISEMENT
所以黄金治疗期是指是3岁以内的大脑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
这场线上工作坊是在4月30日(周六)下午2时举行,主持人是营养师刘怀友,而工作坊吸引了超过500名读者报名。
读者问题答复将刊登《医识力》
这场工作坊由星洲日报《医识力》主办,并获得Sunway Medical Centre Velocity的赞助,对于所有读者的踊跃提问,但因为时间关系,2名医生还来不及回答的问题,记者已经收集起来,较后询问主讲医生,并将答复刊登于星洲日报《医识力》,请读者留意。
耳鼻喉及头颈外科顾问郑应平教授与蔡俊权医生,两人在星洲日报《医识力》主办,Sunway Medical Centre Velocity赞助的线上工作坊上通过Zoom平台主讲“我想听见你——听力障碍 ,先天后天治疗大不同”,让广大读者受益不浅。
郑应平教授也说:“关于听力设备,包括有普通助听器和骨整合助听器、中耳植入器、人工耳蜗及听觉脑干植入器;而我要重点讲解的是人工耳蜗,一般适应佩戴标准是双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单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对助听器失效或得到极少的效应以及最重要的对听力复建有极高的配合度,也就是要配合复建小组的听力学家、言语治疗师、职能治疗师、耳鼻喉外科医生 一起帮助患者。”
不建议用棉花棒挖耳垢
同时也是耳鼻喉及头颈外科顾问的蔡俊权医生则向读者介绍耳朵的构造;他表示,耳朵有分成3个部分,分别是外耳、中耳和内耳,如果是外耳到中耳有问题的话,就会造成传导性听损
“如果问题在内耳的话,就会造成感应神经性听损。”
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耳垢的正确处理方式,并不是用棉花棒去挖,其实耳垢会越挖越推到里面,所以一般医生都不建议用棉花棒或者掏耳朵的器具去把耳垢挖出来。”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用耳垢软化剂,让耳垢软化后让它自然掉落,或者请医生帮您清洗耳道,这才是正确又不会伤害耳朵听觉的方法。”
他也说,在马来西亚由于空气比较潮湿,耳朵会长霉菌,尤其是糖尿病的病人或者长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一般如果耳道长了霉菌,就要花时间找耳鼻喉医生为你清洗耳道或者在医生的指示下滴药了。”
延误治疗会造成永久性听损
蔡俊权同时也详细的向读者讲了耳膜穿孔、中耳炎、中耳积液、内耳的问题包括年龄相关的听力损伤及噪音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
他强调,且不管内耳受细菌感染、内耳血管阻塞、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或是听神经瘤,延误治疗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受损。
这场线上工作坊主持人是营养师刘怀友,工作坊吸引了超过500名读者报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