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州巴生班達馬蘭陳亞珠路(Jalan Chan Ah Choo)
我在寫著《班達馬蘭新村志》,書還沒寫好,先抽出一節與大家分享。這節專門介紹班村路名紀念的人物。你們知道這些偉人是誰嗎?
ADVERTISEMENT
班村有條道路,收攬班B華小和多家肉骨茶店而聞名,叫為Jalan Chan Ah Choo。村人鐵定熟知,有的外地老饕亦是耳熟能詳。目前為止,大家都稱它為“陳亞珠路”,估計此名已用了數十年。
我問過村民,人人皆不曉得陳亞珠是誰。嘗有耆老獨持一說,是紀念當年住在路邊的老太太,叫陳亞珠。因為她不是名人,所以後世湮沒。
我上網搜索新加坡報章數據庫和大馬國家檔案館資料,發現與“Chan Ah Choo”有關的資料僅數十筆。他是二十世紀初到二戰後,巴生一名熱心於慈善事業和官民溝通的社會聞人。我再以“陳亞珠”3個字進行搜索,華文新聞裡卻幾乎毫無報道。
後來,我在“馬來西亞華人路名”臉書賬號貼文看到“…其實Chan Ah Choo是巴生三十年代的僑領,中文名叫陳堯階。因此,陳亞珠路應稱為陳堯階路。”。頓時,我豁然開朗。過後,我成功搜出多篇有關陳堯階的報道,這對我草擬陳先生年譜有更多筆的補充。
去年,通過演講,竟然聯繫上陳堯階後人,讓我有幸拜訪陳先生第九公子陳炳福。高齡九十幾的陳老先生非常健談,更提供了許多他父親的生活資料。我把資料統合整理後,提出一份簡介。
陳堯階(1884-1952)祖籍廣東番禺,生於吉隆坡。他早年家境貧窮,因資聰獲得叔伯贊助到維多利亞學院(Victoria Institution)求學,英語突飛猛進。畢業後,他輾轉擔任教師、律師書記、法庭翻譯員,曾服務於關丹、巴生及森美蘭。他也經營樹膠生意。後來營商成功,他辭去公職。
據陳炳福回憶,父親擔任翻譯員時期,曾在法庭上幫忙吉膽島居民陳述案情,讓他們得到公平審理。後來,父親到訪吉膽島時,島民亦尊稱他“Yew Kai Cik”(閩南語“堯階叔”)。
陳堯階的貢獻,還有參與創辦巴生華人接生院。他負責華社募款,另一名創辦人安斯里楊醫生(Dr Ansley Young)負責設計建造醫院。接生院於1926年建成後開放讓各族婦女入住,備受稱頌。在華社,他參與多個政經文教社團,長期成為領導,出錢出力。在巴生英語社交圈方面,他曾任雪蘭莪華人參事局參事,是華社代表。偶有面對民怨,政府請他出面協商,上情下達。
1952年8月初,海峽時報報道他的去世噩耗,享年69歲。陳炳福說,父親在閩南人為主的巴生華社受擁戴,出殯之日,那些感恩的閩南人執意護柩,陳家甚為感動。
通過上文的介紹,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來說:“再見了,陳亞珠;歡迎您,陳堯階!”
(文改寫自今年即將出版的《班達馬蘭新村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